虎擲龍拏不兩全 當年曾此賭乾坤
讀書札記130118
美國南北戰爭研究 (2000)
李恭蔚
類別 歷史學,專題政治史。
評級 C +
簡介
(甲)背境
1 經濟及社會差異
內戰前夕,南北雙方的經濟矛盾極具張力。 北方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富裕,城市膨脹,社會躍動,民智激活。 南方則專注務農,城市稀疏,社會靜態,民智保守。 工業家勤儉創業,政治上自亦着着進取; 莊園主則貴族作風,不事變革,形勢落於人後。
南方棉花業由籌措資本,購置機械,乃至運輸銷售,均依恃北方商人及資本家。由於農產品及(鐵路)運費的訂價權操於人手,遂使南方幾淪為北方殖民地,驅使其走向分離主義。***
尤有甚者,南方農業以經濟作物為骨幹,生活必須品多所仰賴北方供應,甚至糧食,竟亦北糧南調。
2 蓄奴及廢奴之爭
自從1793年軋棉機面世,南方農莊透過使用黑奴勞動力,大量生產上等纖維棉花。 此時,世界市場需求棉花甚殷,最大買家正是前宗主國英國。
1860年棉花佔出口總值57%,南方蓄奴4百萬。(註:內戰前全國工業總產值尚未超越農業總產值。)
對南人而言,奴隸制度乃是社會及生活支柱,不可或缺。***
北人則在福音派***牧師倡導下,對奴隸制度深惡痛絕。
對此壓力,南人只得加強團結,立法規定容許蓄奴,社會極度禁忌談論廢奴。
南北雖然歧異重重,其他種種均可透過民主方式妥協調解。 唯獨奴隸制度關乎(北方)大義(南方)存亡,無從折衷,終使內戰爆發,生靈塗炭(全國60萬人死亡)。
3 州權及國權之爭
由於北方社會成長極其快速,南方預料終有一天國家會為北方所制宰,於是逐漸醞釀一套州權大於聯邦權的理論,***其意在於力求自保。
南北還有一重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政治矛盾。 斯時北方的工業製品在國際市場上正展足與歐洲(尤其是英國)競爭,北方政客於是極力主張保護主義關稅政策,此等政策自然招致對等的報復措施,而南方的出口農產品正好成為懲罰對象。****
南方農莊不甘成為北方工廠的犧牲品,亟思擴大州權,自求多福。
北方則害怕南方一旦自主,會淪為大主僱英國的附庸,如此則國運堪虞。 北方最不能接受的恰是南方在政治上獨立。*****
(注意:英國時值維多利亞盛世,日不沒落,而美國只是個新興國家,國力未足與英國爭雄長。)
(乙) 4事件簿
1852史鐸夫人 Stowe 出版「黑奴籲天錄」*** Uncle Tom’s Cabin ,首年銷量30萬本。此書椎心泣血,感人至深,鼓動了北方如火如荼的廢奴運動。
1857史考特 Scott敗訴案, 聯邦最高法院判決奴隸後裔黑人地位較低,無權成為任何州的市民,因此根本無告訴權。 不義的判決嚴重激起北人義憤。
1861共和黨 林肯 當選總統。*** 南卡羅萊納州立即宣布退出聯邦,各棉花州相繼效尤。 南方州郡會聚於 阿拉巴馬州 蒙哥馬利市 成立新國家—美國各州邦聯共和國***,制定臨時憲法,推選 戴維斯 為總統。
當時北方(25州)稱內戰為叛亂戰爭,南方(7州)則稱為州際戰爭。
由桑特堡砲戰掀起戰幔,直至1864里奇門陷落,南軍投降才結束內戰。
5後遺:「陳濤十郡良家子,杜老酸吟意若何。」
此戰南方七郡子弟殉難(在役人口折損1/4),家產毀壞(GDP 35年後才能恢復),社會創深痛鉅,久未癒合。
戰後北方在南州實行軍管***,改易州憲,廢止蓄奴。 軍管人員貪污弄權,怨聲載道,南人憤恨之心,百年不息。
南方社會更形保守,3K黨***勢力膨脹;政治上則大力推動種族隔離政策*****。黑人政經地位無大改進,南北對立亦未有根本變化,要到一百年後蒙哥馬利市牧師 馬丁路德金 殉道,方始黑白融和,國家大同。
(丙) 戰爭源起
後世美國出現了多種對戰爭源起的不同解釋:
6北方的人權正義觀
「天地有正氣」,北人咸認內戰乃是自由與奴役之間的正邪決戰。*** 奴隸制度違反美國立國的民主自由政治原理。 南方莊園主本身多行不義,又結為叛亂,分裂國家。 北方仁義之師,弔民伐罪,為了解除人性枷鎖而捨身奮戰。(如此林肯是聖人。)
7南方的州權正義觀
南人則避談奴隸制度,將之軟化為家內事,而純粹從州權觀念解釋內戰。 合眾國原由許多主權州所共組***,每州均擁有各自的主權。 今北州操控聯邦政府,透過保護關稅剝削南州。 南州於是訴諸憲法賦予的自主權,退出聯邦,另組政府。 既為兩國,則北軍南進等同侵略。南方是為了保衛主權、自由及家園而捨身奮戰。戰爭與奴隸制度無關,廢奴不過是北人南侵的藉口。(如此林肯是壞人。)
8戰爭悲劇論
當時全國鐵路基本上鋪設完成,南北社會差異正逐漸稀釋,奴隸制度已然死期不遠。*** 奴隸只要逃藏火車,三數天便可抵達北方,投身工廠,事實上部分莊園主為此已開始給付奴隸工資。 內戰既無必要,原可避免。 戰爭是由於雙方政界人士行為過當,激烈分子大力煽動所致。(如此林肯是罪人。)
9 (民族主義版本)戰爭不可遏阻論
1890年代美國國力漸強,涉足國際舞台,民族主義思潮澎湃。
遂有史家論證內戰乃是南北社會差異巨大,不能並存所致。 南方行奴隸制,北方行工資制,此乃制度差異,與人無涉。 內戰是制度與制度衝突***,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戰爭原是不可遏阻的。
戰爭既然出於天意,不由人力,自然不可怪罪一人一方,換言之,南北雙方都沒有錯。*** 況且美國經此洗鍊,因禍得福,變得更為團結,更為現代化及工業化。 內戰是洗禮。(如此林肯是施洗者。)
10經濟決定論
一戰之後,實用主義盛行,又出新說。 史家點出南人其實並不真的介意州權的獨立性,只是利用法律地位來阻止北方施行多數統治,以保障南方的少數利益。*** 同理,北人也不見得對奴隸制度那麼深惡痛絕,只是共和黨政客利用國民正義心啟動戰爭,為工業集團謀取利益。***
內戰是兩大經濟利益集團相互衝突的後果。(如此林肯是掮客。)
11(修正派觀點)敵對意識論
1930年代,正值兩戰之間,國民熱心於避免戰爭。
於是又有史家認為南北經濟差異不足以造成那麼巨大的利益衝突, 因為一個國家既需要工業,也需要農業,兩者本應相輔相成,不應該導致戰爭。
另外南北社會生活方式的差異亦未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共和黨和林肯當時仍承認南州奴隸制度的合法性,爭論只在於可否在屬地推行。 奴隸制度不合時宜,缺乏經濟效益,即使沒有內戰也會自行消失。
真正造成戰爭的,是南北民眾長期塑造的錯誤印象***,雙方意氣用事,敵意日深。 加上缺乏明智的領導人,溫和派被壓制,激進派抬頭,終於萌生巨禍。(如此林肯是庸人。)
掌門之言
六種互相排斥的學說解釋同一場戰爭的源起,簡直精彩到極!
更加精妙的是史家點出每種學說的時代和社會背境,申明其動機與利益觀點。
史實是事件本身;史識則是對史實的解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我輩讀史,意存史識。本書可說過癮十足。
可惜的是作者筆法類似在下的假文言文,有點兒惡啃。
附錄
A元好問 楚漢戰處
虎擲龍拏不兩存,當年曾此賭乾坤,*** 一時豪傑皆行陣,萬古河山自壁門,
原野猶應厭膏血,風雲長遣動心魂,成名豎子知誰謂,擬喚狂生與細論。
B降壇詩 柿園敗將
一代英雄付逝波,壯懷空握魯陽戈,
廟堂有策軍書急,天地無情戰骨多,
故壘春滋新草木,游魂夜覽舊山河,
陳濤十郡良家子,杜老酸吟意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