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125B
竹節蟲的擬態演化
掌門供稿
根據當代的演化論理論,物種性狀的變化來源於:
A 遺傳的變異,即遺傳基因 DNA 在複製的過程中出現了極細微的偏差,導致子代的性狀發生極細微的變化。﹙註:此處物種性狀指涉的除了其解剖特徵外,還包括先天設定的行為模式。﹚在
B 天擇natural selection 篩選的壓力下,即環境將同一組性狀中的弱勢個體無情地去除掉。﹙註:環境除了地理氣候條件外,還包括生態區位中其他生物的互動狀況,如食物源、天敵、共生物種、寄生虫等等。﹚
再在時間長河中經過大量世代的積累,才打造成高度適應性的身軀和行為模式。
根據這個理論,所有複雜的性狀都曾經過長串的微弱漸變過程,由簡至繁,緩慢地積累而成。此為演化論的漸變論。***
於是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某特定性狀演化的早期階段,那些樸素的、低度發展的性狀管不管用?
如果是身高體重之類的單向度性狀,只要比同種競爭者稍勝一籌便生優勢,那自然是相當管用的。﹙例如較長頸的長頸鹿﹚
但是有些性況是 高度建構的、複合的 以及 和別的物種互動時才生效的,那麼低度發展的性狀管用嗎?
於是有些學者認為昆虫的擬態在演化的早期階段不大可能受到天擇的青睞。
例如:身軀只有 5% 像枝枒的 竹節虫 能逃過鳥兒的銳眼嗎?
對此進行救濟的學說有三:
(一) 「我低B之時你亦白痴」 說,ie同步演化說
昆虫的擬態與鳥兒的視力是在同一演化階段 「共同成長」 的,5% 像枝枒的竹節虫足以逃過只有5%視力的鳥兒的鈍眼。 這個說法非常有吸引力,試想女性的「美貌」與男性的「審美眼光」不是同步演化出來才怪呢!
但是猛料演化生物學家 道金斯 並不信服這個假說,認為與歷史未盡相符。
他說昆虫擬態演化的速度﹙相對地﹚非常快,而且在不同的族群中獨立演化過好幾次,同時段鳥兒的視力己達到今日的高水準。
(二) 瞎子摸象說,ie整體鑲嵌說
或許竹節虫有多種天敵,而每一種鳥兒﹙或獵食動物﹚的視力都有問題,都只注意到牠的某一面相 ﹙如有些只關注顏色,有些只關注形狀…﹚,於是某方面稍微似點枝枒﹙那怕只有5%的傳真度﹚便足以逃過某種鳥兒的 「法眼」。最後,若干個瞎子夾埋摸出了一隻象,若干種不同的鳥兒共同打造出一隻完美的竹節虫!
每一種鳥兒只看到虫的一個面相,只有人類和上帝才看到牠的全部美態。這個假說十分精緻,所以道金斯也不信服。
(三)「有懵可博」說,正統篩選說。
即使是一般情況下視力非常銳利的鳥兒,在某些情況下視力會難以正常發揮﹙如天色昏暗或有美鳥在側等等﹚,如此5% 像枝枒的竹節虫便比0 % 像的同胞較能存活!
由於生存競爭從來是種內個體間的競爭*****,稍微優勢便足以「苟存性命於亂世」,最終脫穎而出,這原是演化論天擇說的核心教條。
道金斯信服的正是這個假說。
鳥兒的銳眼只是環境設定,天擇的剃刀,能否比同胞強5%才是勝負關鍵。
同理,市勢有幾惡劣唔係勝負關鍵,關鍵是在最惡劣的時刻,我們能否比其他炒家強韌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