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30208讀蔣介石日記

雪山千古冷    獨照峨嵋峰

讀書札記130208

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  (1990)

黃仁宇

中國歷史,傳記。

C +

簡介

(甲) 大歷史

1作者提倡的「大歷史」,是將因果關係拉長放大,使之超過人身經驗*****,

藉此拓闊視野,穿透表象,以判識事理。

事例:(費正清認為)落後國家引入先進軍事技能多產生軍閥現象。原因在於軍事技術容易吸收,而控制軍事力量的社會文化難於衍化,於是現代化裝備的軍隊仍以傳統人身關係組織領導,其本質遂淪為軍閥。

2中國傳統農業社會靜態而少變化,人與人之關係為單元, 按五倫尊卑垂直鎖定,以儀禮及文教維持。***

西方現代商業社會則著眼於廣泛之生產與分配,人與人之關係為多元,在權利與義務的框架內自由交換組合,以法制維持。***

德治追求優良的人身關係, 法治追求優良的社會組識,是徹底不同的精神面貌。

3中國現代的長期革命,旨在脫離舊式農業社會管制方式,進而採取商業原則作為社會之根本。*****

中國欲由前者蛻變為後者,等同於易筋洗髓。 首先必須憑空創造一個上層結構***;隨後又須翻轉社會之下層結構***,以剔除內部砠礙自由交換之習性成份,使各種因素能接受權利與義務之運作方式。 最後還須貫通上下,構成永久性體制。

此種由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史所罕見,在於中國,更是鑿空而出。  其阻力深重及波瀾壯闊只有法國大革命及明治維新足堪比擬。

此中進程,始於洋務運動,迄至開放政革,費時百年,艱苦萬端。 領導及從事此一長期革命諸先賢,自曾左李、孫蔣及至毛鄧,事功參差。 然而長期進程則呈現直線式變化***,最終指向社會改造及國家現代化。

他們的作為及面對的困境,需從大歷史的角度審視,才可看到其艱苦卓越,才可評論其功過得失。

(乙)  其人其事

4蔣介石生於1887年,十八歲東渡日本,求學軍校,認識陳英士,始與革命黨人交往。  1911年辛亥革命,參加陳主持之上海獨立運動。 1916年陳為袁世凱遣刺客殺害,他為之發喪致祭。他的上海生涯,結交於革命黨與青幫,角色介乎志士與浪人之間。

1918年孫中山開府廣東,倚重陳炯明為總司令,蔣投入陳部任職。

1922年陳炯明叛變,他親住廣州與孫中山共患難,擠身權力內圈。

1924年建立黃埔軍校,出任校長***,鑄造黨軍,展開統一中國大業。

5 軍校剛開設缺經費,蔣常親身四出借貸。

蔣與黃埔,人身關係密切,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貫串始終。及至內戰,兩方高級軍官多為師弟,同門相殘,悲情至深!

蔣治軍極嚴,效戚繼光行「革命軍連坐法」***。 黨軍與周遭軍閥交鋒,戰無不勝,同時亦死傷慘重。 蔣亦嶄露頭角,成為家傳戶曉之英雄人物。

6孫中山於1925年北上晤段祺瑞時病逝,國民政府由元老汪精衛與胡漢民等主持,軍事則由蔣掌控。 蔣由軍入政,每次政爭,均能取勝。

1926年7月蔣以革命軍總司令名義下達動員令,展開北伐。***** 革命軍以弱擊強,連破軍閥名將孫傳芳與吳佩孚,震動神州!

北伐原為高槓桿作業,以收買及整編敵軍為攻略。*** 每敗一敵,收編常為本軍兩倍以上,然後脅勢以臨他敵。 軍費則向城市商會搾取,以未來稅收作擔保,部分更來自鴉片公賣。

國民革命軍雖為正義之師,但並無合適之社會機制支持***,故其運作方式與傳統軍閥如出一轍。

1927年北伐軍入滬,於上海清黨***,屠殺慘烈,與共產黨結下深仇大恨。

7北伐大業於1928年佔領北京而完成,年終張學良易幟,全國統合***,氣象一新。 中華民國定都南京,蔣出任國家主席兼海陸空軍總司令,名義上成為全國黨政軍最高負責人,權傾一時。 實際上他的權力甚為侷促,亦不穩固。

他在黨內資歷甚淺,又與大老汪精衛及胡漢民積不相容。 但他在軍內則地位獨尊,不可替代, 擁有無可比擬的政治資本。 他以軍挾政,崛起急速,狀況與晚清袁世凱相同。 究其原因,在於根本國情,民初與晚清並無二樣!

8全國既統一,政府遂倡議裁軍,此舉立引來反蔣軍閥反彈。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聯盟與蔣展開中原大戰***,歷時五個月,死傷共二十多萬人。戰局以蔣大勝告終。

國家草創,即禍起蕭牆,讀史者至此未嘗不憤慨填胸! 然究其因由,顯見全國格局實由按人身關係利益集團組織,然後達致地域性勢力均衡。 此在晚清,封疆大吏主宰地方軍政經貿時,己成定格。***

自北伐以來,全國軍員由140萬擴充至230萬人,軍餉已超過國家全部稅收。***各派系將領對裁軍原則上無異議,但在game theory邏輯上必然申訴為對蔣之人身不信任,以保存其自身利益。

中原大戰在這層意義上,乃是蔣對國家上層組織的進一步整肅掃蕩。 戰爭本質上乃是北伐的深化與延伸。***

9迄此時止,國家無合適之財政基礎以供養軍隊,軍隊無建全之統御機制以分配權力及資源。軍中按及只能按人身關係統御經理,軍即軍閥,軍閥即軍。***

實際上大多數省份為軍閥所割據,國家並無一統有效的上層行政組織。 至於基層社會,在農村則於明清毫無變化, 在城市(尤其是沿海重鎮)則現代化步調急驟,經濟文化進境良多。

此時,蔣與國民政府用意在先創建全新有力的國家上層組織,以之壓制各省。再以城市為先鋒榜樣,將社會改造漸次及於全國。此一理想,從未實現。***

掌門之言

「四門閥閱終傾國,一代英雄惟忌才。」 未讀當代歷史哲學之前,習於以人論事,以事論人,成敗興衰,委諸人事。 此為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則興,親小人遠賢臣則亡。」的陳舊史識。

及讀年鑑學派哲學,真乃「望道始驚天地寬」!

長時段歷史粘滯難移,豪傑之士不乘時勢,縱使驚材絕艷,空徒出師未捷,淚洒英雄。 「大歷史」才是歷史的基盤與暗流,才是結構性的歷史。

黃師向治中國大歷史,本書嚴謹詳細,在大歷史背境中突顯蔣氏的困頓和難局,從日記中探索他的內心世界。 蔣氏為該時代的核心人物,讀其傳記,可知大局。

可惜這本書太厚,如非有意深入了解蔣氏,則有成本過重之嫌。 一般閱讀,較推薦黃師《中國大歷史》一書。

蔣介石詩

朝霞映旭日,梵貝伴清風,雪山千古冷,獨照峨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