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能制侵凌 豈在多殺傷
讀書札記130213
為甚麼不殺光? (2006)
Why not kill them all?
Chirot & McCauley
政治學
C +
簡介
(甲) 屠殺類型學
定義1
def族裔群體(ie族群)ethnic有專屬的名稱,由相互承認為本群的成員所組成,具有特定的文化習俗而與他族有別。****
族群的文化特徵往往是,但不必然是,語言上的***;有可能是宗教上的;甚或是生活和行為上的,如飲食、藝術、職業擅長之類。
族群極可能源自體質上的共祖(ie同種),因而擁有共同的記憶***和祖先神話,又因相信來自共同家鄉而互相凝聚,其菁英階層一般更顯團結。
族群與現代的 國家民族(國族)nation 相當接近而又不盡相同。國族可能是單一族群,如日本和韓國;而族群未必為單一國家,如德國和奧地利。現代國家甚少由單一族群所組成。
定義2
滅族屠殺genocide這個用語1944年新創,1948年由聯合國定為國際罪行。
按聯合國定義,def企圖將國家的、族裔文化的、種族的、宗教的群體整個或部分消滅謂之滅族屠殺。***
族裔淨化ethnic cleansing始用於南斯拉夫內戰期間,1993年由聯合國宣告為危害人類罪行。
兩個用語意思有別,前者指殺害之,後者則指清除驅逐之,並不一定加以殺害。
但在實踐上,族裔淨化往往導致死亡眾多,因而符合滅族屠殺的定義。
悲慘事例 「流淚之路」:1838年美國傑克遜Jackson政府慫恿國會違抗最高法院判決,將喬治亞州切若基族印第安人驅離故土,徙往現今奧克拉荷馬州,被迫遷16,000人中,20%死於旅途,30%因貧病死於異鄉。
一般而言,滅族屠殺出於四種動機,四者互不排斥。
3 經濟學型屠殺:強勢者基於理性考量,認為肉體消滅是當前利益最大化策略。***
在抵抗力度強及持續程度久的情況下,強勢者傾向屠殺對家。
經典事例:1945年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以原子彈轟炸非軍事目標,迫使日本投降。這項恐怖主義策略***獲得成功。當時日本太平洋軍力已然瓦解,殺害平民無榮譽可言,美國人對日本人頗為敬重,故其動機只在於終止戰爭的理性考量。
4 政治學型屠殺:強勢者出於報復心或榮譽心,旨在強化博弈格局中自身的威望及地位,因而屠殺對家。*** 在背叛盟約或降而復叛的情況下更然。
經典事例:BC53年高盧戰爭期間,凱撒對背約叛變的日耳曼埃布隆部族辣手屠殺,一人不剩。那場戰爭主要目的之一是獲取奴隸,而凱撒向以對待敵人寬大聞名於世。他的用意在於威嚇未來的背叛者。
5 心理學型屠殺:在你死我活的鬥爭中,某方單純出於滿懷恐懼及憤怒,失去理智地屠殺對家。***
難以置信事例:1938年史太林整肅軍隊,殺害了4萬人,包括紅軍5位元帥中的3人,16位陸軍司令官中的15人,67位軍長中的60人,199位師長中的136人。被殺者全是同族群的菁英。除了出於過度恐懼,還有甚麼原因?
6 人類學型屠殺:強勢者出於種族,宗教或文化上的偏見,極度厭惡對家,因恐懼受到污染而將之清洗或屠殺。****
潔淨與污穢乃是文化見解,與現實關係不大。例如白鴿是潔淨的,烏鴉是污穢的。
經典事例:二戰期間希特拉對猶太人著名的滅族屠殺。猶太人對希特拉毫無威脅,他的作為嚴重違背戰爭利益。只因他極度厭惡猶太人污染日耳曼人社會及血統。
(乙) 屠殺歷史學:古代屠殺與現代屠殺
7 滅族屠殺最為常態當在遠古國家政權出現之前的部落混戰時代。*** 部落之間必然地爭奪土地資源,戰爭乃是生活常規。那個時代宗教未混同,不同部族各有自己的祖神和宗教,故異族必異教。「人」指的是本族人,異族異教,屠之誰曰不宜。進入文明,滅族才不再是戰爭常態。
8 古代戰爭多出於征服動機,為了獲得土地與人民,因此較少施行屠殺。*****
以專業征服者古波斯人、羅馬人和蒙古人為例,他們對主動投降的對手均相對地寬大,但對積極抗爭者則非常嚴苛。蒙古人號稱殘暴第一,只因征服面積過廣,槓桿過高,猶其是城市過於治理困難及威脅後方。
反之,純粹為了兼併土地的農業民族,傾向驅逐或滅殺原居民。*** 大模規族裔清洗可見諸遠古中國華夏族擴張,及近代美國白人西部拓殖。
9 中世紀歐洲封建戰爭是不會恣行屠殺的,甚至連戰鬥人員亦不趕盡殺絕,虜之可以勒索贖金或出售為奴,殺之實屬浪費。至於農奴更是貴族階層寶貴的資源,絕對不會濫加殘殺。
只有宗教戰爭為了清洗異端才會施行屠殺。****
經典事例:1572年法國美第奇太后針對胡格諾教派的聖巴多羅繆節大屠殺。
簡單地說,爭人不屠,爭地則屠,教爭則勁屠。***
10 現代戰爭多出於政治及族群衝突***,性質又與古代不同。
只要族群之間相互憎仇積累强化到了非常程度,加上合適的環境條件,就有可能出現滅族屠殺。屠殺清洗點擊率較諸古代有所提升。
經典事例:科索沃滅族屠殺事件。
11 至為不幸的是非洲。非洲地形破碎,語言部族繁多。現代非洲的國家疆域承自大殖民時代,而殖民者劃分地盤依據的是地緣勢力角逐,而與部族分佈及本土歷史淵源無關。*** 形成同一國家之內存有世仇部族,而同一部族則散處相鄰國家。
非洲文化心態仍停留在部落主義階段,一旦殖民者撤走,上層建築脆弱崩壞,種族衝突易於發生。尤有甚者,軍備現代化導致駭人的死亡數字,使非洲成為現代屠殺的溫床。
重要事例:以屠殺量震撼當世的1994年盧旺達胡圖族屠殺圖西族大事件。
(乙) 屠殺心理學:何解殺得落手?
12 人乃終必死亡之動物,不幸地他能夠意識到這一點。*** 基於對死亡極深的同理心,故於下手殺人之際,內心必定劇烈撼動。
為了使執行屠殺的人殺得落手,必須將行為儀式化,使之看起來不出於務實自利而出於抽象正義,因而是nothing personal的。****
軍人必須自視為去人性化的戰爭機器,服從紀律的執行人員,無須負上殺人的內疚,才能夠落手殺人。如果他進一步相信這部機器剛巧屬於正義一方所擁有,咁就更加美好勒。
(丁) 屠殺社會學:人類社會如何預防及限制屠殺
屠殺事件在人類文明史長河中實屬偶一為之,不過長河實在太長……
13 有三種機制遏抑著滅族屠殺的衝動:
A 戰爭行為規範化
藉由建立軍人的榮譽心,使他們恥於殺害非戰鬥人員及戰俘。例如封建戰爭便具有高度禮儀化,及低度殺傷力的特徵。***
及至戰國亂世,武德崩壞,於是乎有日內瓦條約,建立現代戰爭規範***,將殺害戰俘及平民定性為罪行,以裁抑殘暴,提振文明。
B 異族通婚由來久遠,通婚族群由於血統相互滲透,,就算古代血緣部落主義盛行之世,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屠殺行為。
反之,行族內通婚的民族較易出手屠殺異族,謂予不信,請讀舊約。
C 商貿及文化交流使不同族群互相倚賴,加深了解,降低恐懼。
日本非常欠缺自然資源,其工業產品則極度依賴國際市場,想必己轉變成世上最愛好和平的國家。
掌門之言
極為有趣的一本書,卻又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
根據某種動物行為學觀點, 猛獸同種相爭,鮮少殺害對手,敗者「挾著尾巴逃走」便可保存性命。這種「手下留情」機制已藉演化之力內置於意識之中。
但人無爪牙之利,赤手空拳不易致人死地,因此未有演化出該種遏阻機制。 進入文明,有組織戰爭行為出現,軍事工藝進步,咁就大劑勒。 人反而是會殺人的動物。
本書探討事理深入,舉證史實詳明,很有說服力。
屠殺乃是宏觀尺度的行為,絕少見諸日常生活,欲以微觀生活經驗加以理解,有如緣木求魚。 讀此書,乃可知悉就中道理。
可惜的是此書為求論証性鋪陳,犧牲掉文采,讀者要有心理準備。
杜甫詩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