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0216海瑞罷官

說史130216

海瑞罷官

供稿人:蕭律師

 

海瑞:理想主義者,自虐的清官。

海瑞,明朝人,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受後世贊賞是因為他的〝狷介”名聲。

 

海瑞任職 教諭(七品官)時,頂頭上司接見他。 兩名副手在海瑞居中帶領下進入大廳,一見到 視學,左右二人急趨前叩頭。 海瑞夾在中間,揖而不跪。 視學怒,冷笑一聲,對手下說:〝這三人,倒像個山字筆架!〞 海瑞認為視學不遵守太祖舊制:學官見上官,拜而不跪,以體現師道尊嚴。 爾來學官們為討好上級,跪迎已相習成風。 海瑞這一站,驚世駭俗,〝筆架先生” 之名不踁而走。

 

海瑞後任淳安知縣。 那時代當地方官不是靠朝廷俸祿吃飯,主要收入是種種〝常例”。 所謂 “常例”,就是濫收費。 明朝官俸最薄,一個縣令的正規收入只算個貧民水平。 但仍有那麼多人熱衷奔走於仕途,只要看看各種陋規就可明白。 一位縣官從各項抽取,年入約折合現今港幣四十萬元,是正薪的40倍。***

 

上任十天後,海瑞公佈:廢除所有 “常例”。 在別人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在海瑞看來,天經地義。就算全世界都默認 “常例”合理,那也是世界錯了。 錯,就要改,就這樣簡單。

廢除常例, 簡直是政治自殺,天方夜譚。 大家都以為 “新官上任三把火” ,估計不出三天,就要改口。

然而,海瑞說到做到,真的把所有不合理收費一刀切掉。 這不亞一場政治地震。全縣官吏如晴天霹靂,通省官員都目瞪口呆! 好,看你吃什麽,穿什麽,怎樣養家活口!

 

海瑞真的堅持下去。 靠一個月五兩銀子(約合現今港弊一千元)養活了一家。他在官署後院種些黃瓜、豆角。 全家人每天都吃粗粮,一年都吃不了幾回肉。一身官服穿了六年,左補右縫。 這種貧民式的生活,海瑞沒覺得有什麽不合理之處。 他甘於清貧,清貧有助於他保持氣節,而富貴則是道德的陷阱。

 

某日御史台首長 鄢懋卿 巡行浙江, 所到之處,接待規格甚高。 海瑞那麼窮,怎樣處理這事情呢?

他的“處理”就是給御史台一封長信,大意說: 您在公文裡要求接待活動要簡樸,不可鋪張浪費,以節省國家錢財。但我聽說凡您所到之地,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 與您在公文中的聲明落差很大。是不是各地官員誤解了您的意思?

接到這封信,鄢御史連淳安所屬的嚴州府也不踏進,繞道而去。 嚴州知府大發雷霆,把海瑞召去大罵一頓。海瑞唯斂容,一無辨解。

嚴州知府頂佢唔順,想把他弄走。 但海瑞處處不踰規矩半步,無法挑出他的毛病。 罷不了你的官,難道不能升你的官? 總之不要再見到這個鬼見愁。 府道官員聯合建議,像海瑞這樣的道德高上的清官,應該晉升到中央任職。

 

海瑞進京了,任主事,又有驚人之舉: 他上了那道使他名留千載的〝罵皇帝疏”,即《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嘉靖皇帝是個典型的昏君, 一向不理朝政,滿朝臣子俱不敢非議。 海瑞的道德觀、責任感使他無法保持沉默,皇帝無道,臣子直言,這才叫做忠。

 

嘉靖讀到海瑞在疏中說:〝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大怒,擲疏於地,命馬上緝拿海瑞。 宧官黃錦在側道:〝此人素有痴名。 聽說他上疏時,自份必死,已購置棺木、與妻訣別、遣散童僕,根本沒有留命打算。” 皇帝默然,從地下拾回疏本再讀,見海瑞一片忠誠,感動嘆息:此人是比干,但朕也不是紂王呵!仍囚海瑞於監獄。

 

海瑞正在獄中等死,忽爾嘉靖駕崩,慶隆登基。 慶隆對這位賢臣倾慕已久,在內閣首輔 徐階 推荐下,升海瑞為大理寺左丞。 海瑞一罵成名,舉國皆知。 人們把他當成黑暗世間中唯一的亮光。

 

不久海瑞再在徐階推薦下升任位高權重的應天巡撫,登上政治生涯的頂峰。

應天府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包括蘇州、鎮江等十餘縣,富甲天下。 朝廷許多高官,包括首輔徐階,都住這裡。 但應天吏治不清,貪污風氣最盛,積累的問題也最多。 徐階希望憑藉海瑞一身正氣,收拾當地歪風。

 

海瑞在應天府的最大任務是要解决土地兼併問題。 明朝官員可免除赋稅,一人中舉入仕,就會有許多人〝奉獻土地”。(註:實情是出售後租回,士人和農民藉此瓜分應付給國家的田賦。) 加之巧取豪奪,富者田地動輙數萬畝,而約有一半農民卻沒有土地,生活極為困苦,社會問題非常嚴重。***

此事牽涉許多高官的利益,是個死結。但任何問題在海瑞手中都不是問題。

太祖規定: 〝諸人不得向諸王及各功勛大臣妄獻土地。事發到官,全家抄沒。” 海瑞勒令富户退回貧民投獻的土地,更在公告中特別指明: 〝閣老尚書”,也沒有例外。 〝閣老尚書” 指的是他在政壇上的恩師徐階。

 

就在海瑞出任巡撫不久,徐階在中央政治鬪争中失利於對手 高拱,被迫退休,回到江南老家,成為海瑞管轄下的一名鄉绅。

按官場邏輯,徐階對海瑞恩重如山。 可海瑞是個從來不按規則出牌的另類人物,他從不承認什麼人之常情,他只認得聖人教條。 他覺得徐階當初提拔,是為國家選材,不是什麼個人私恩。 今日在他治下,也得一視同仁,别人退田,你徐階也得退,還應帶頭退。

徐階並不理解,覺得海瑞不念舊恩。 但為避鋒頭,仍退出所有地產的十分之一,共一萬二千二百畝。 海瑞不滿,要徐階至少退掉過半。 徐階硬著頭皮頂住,看你海瑞還真能拿我去坐大牢?

海瑞給徐階寫了一封信,說:別人覺悟低可以理解,但您曾官居要津,又讀了那麼多聖賢書,怎的沒有覺悟?我是來開導您,喚醒您的良知。 徐階不為所動。但在海瑞支持下,要求退田的貧民整天圍着徐宅游行示威,大聲呼號。 徐階求和了。 他不是向海瑞請和,是向首輔高拱遞降表,表示在政治鬥争中徹底認輸。高拱笑了,前嫌盡釋,回了一封信,表示海瑞做得太過分了。

 

在退田令開始後,不少人己蠢蠢欲動,要扳倒海瑞。徐階看準了形勢,得了高拱指示,找了一位故舊御史,奏了海瑞一本。海瑞調任南京糧儲總督。這是明升實降。 海瑞正興致勃勃地推行他宏大計劃,以全部精力和應天府的豪绅大户惡鬥,沒想到後面射來的一枝冷箭,粉碎了他的政治夢想。

他始而震驚,然後是愤怒。 所謂至剛者不屈,他給皇帝寫了一封辭職信。 一旦提起筆,海瑞胸中的愤怒、委屈、埋怨就忍不住噴發出來。這是海瑞第二有名的信。在信中陳述他的政治抱負:欲以一人之力,擋住天下滔滔既倒的狂瀾。他大駡滿朝大臣,又說:〝如有大臣認為我說的是錯,他必然是個庸臣。”,之後掛冠而去。這就是留名後世的「海瑞罷官」。***

 

海瑞是古今所有清官最有個性的一個。 朝廷雖然積怒,一時間卻無法處置海瑞,只好在批文中淡淡說:以後有需要時再起用吧!

不久穆宗去世,神宗即位。 高拱被掀翻,張居正任首輔。張居正頭腦清醒,認為海瑞的品德無可懷疑,但辦事不能通達,這樣的人只能享受名譽上的尊重,不能任為實職。

 

萬曆十二年,張居正去世,萬曆親政,起用海瑞為吏部右侍郎。 海瑞七十二歲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等了十六年,海瑞來了又一個政治春天。

海瑞上任後,又因要收拾南京五城兵馬司向百姓的敲詐勒索而與兵部產生磨擦,一紙調令,升海瑞為都察院右都御史,是一個閑職,又一次明升實降。

 

海瑞一生的雄心壯志終於消泯,他一道又一道上書辭呈,希望盡快擺脫污濁的官場。萬曆批復:海瑞是一位清官,可以「鎮雅俗、勵頹風」,適於留在朝廷做樣板,讓大家來學習。這是千古清官共同的命運。

海瑞終於死了。他有病也不進藥,拒醫而死,一句遺言也不留。他對這世界,已徹底無話可說。

 

以上資料出自「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作者 張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