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山河空念遠 沉沉一線穿南北
讀書札記130320*****
銀線: 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2011)
林滿紅
歷史學, 全球史, 中國經濟文化史.
B +
簡介
林教授是美國漢學大師 孔復禮Philip Kuhn高足. 本書視野開闊, 識見透澈, 具原創性, 足可躋身全球史國際級行列. 研究成果固為學者所寶貴, 而從中淬鍊出獨創性見解, 獲得業界認同, 才是夢寐以求的境地. 林師可說已做到了這地步.
(甲) 獨步之處
1自從法蘭克「白銀資本」掀起學術熱潮, 十九世紀初鴉片在中國熱賣, 引致白銀大量流失, 清朝中後葉經濟困難, 社會動盪, 最終觸發太平天國之亂和鴉片戰爭. 內外交煎, 覆滅清室. 此種學理邏輯, 經己成為教條, 有關研究亦已滾瓜爛熟.
2不意林師此書發前人所未見, 指出上述見解只看到了歷史的半面,*** 即該時段中國倒逆的龐大 國際貿易逆差 成因中的入口面向—– 新型進口商品鴉片做成的國際收支平衡效應;**** 而忽視了更為基礎性的出口面向, 即歐洲市場對傳統中國出口商品(ie絲綢茶葉等等) 的吸納力度放緩, 所做成的對沖效應的不足.*****
此一見解偏差, 使得學界對該時段中國經濟情勢的解讀, 沒有放置到更廣闊的國際政經背境視野之中. 而這種視野追求, 才是全球史的終極關懷.***
3本書在論証方面盡顯學人的才華識見, 還有刻苦用功.
首先是資料蒐集和運用. 舊日結論的達成, 主要根據某個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檔案資料. 作者開發了新的資訊資, 某個倫敦海關的檔案資料,*** 跨時度有所不同. 兩相參照, 虛實互見, 作成獨特的學術歸結.
其次, 在方法論上面, 作者藉由「同光中興」時段中國國際貿易恢復大額盈餘, 白銀大量回流, 然而鴉片進口總額卻持續倍增, 此一現象中, 分離出決定性因素不是(或不只是) 鴉片進口, 而是西方世界的白銀總供應量的變化, 制約了對中國傳統出口商品的吸納力度.*****
(乙) 學理概要
4中國貨幣制度自古以來即行銀銅雙本位制,*** 明清兩朝,課稅和大額交易使用銀両(註: 中國歷來不鑄銀幣.), 而民間零售交易則使用官鑄銅幣.
中國盛產銅而缺產銀, 白銀一向透過大額國際貿易盈餘由國外取得. 明朝中葉之前得自日本. 之後則經由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直接來自墨西哥***; 又或經由傳統海上絲綢之路來自歐洲. 而此時西歐的白銀主要還是來自墨西哥. 故此無論直接間接, 白銀都來自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墨西哥, 準確地說, 來自屬下秘魯總督府的 波托西銀礦.***( 註:位於現今玻利維亞境內。)
5中國自海外取得的白銀數量直接決定了國內的A貨幣供應量, 和B銀銅兌換價.***** 此二者均對民間經濟做成重大的結構性影響.
貨幣供應充裕造就了康乾盛世, 盛世滋生人口, 貨幣需求壓力更形沉重, 此時供應只要稍為衰竭, 則局勢易於傾頹.*** 這便是嘉慶道光由盛入衰的經濟基調.
(編按:正與現今「掌門天地」供稿狀況共出一轍。)
更有甚者, 白銀不足則銀銅兌換率掙脫官訂比率(1647年訂為1兩銀:1000文銅錢)大幅颷升. 農民出售產品收入銅錢, 但繳稅要交銀兩, 兌換率大升無異於稅率大增.**** 對久已被壓榨在赤貧線上下的農民來說, 生活立時入絕境, 大型民變於是應運而生.
6鴉片興起逆轉了國際貿易大勢, 中國由盈餘轉為赤字, 白銀不單沒有流入, 還大量倒流出國外!****
立竿見影, 反映在兌換率上面, 1808年超出官價1000文, 1838年升至1637文, 1849年見頂價2355文.*** (注意: 鴉片戰爭發生於1840年前後.)
高檔位維持數年, 1855年只微調回2100文. 天下大亂, 接踵而至!***
其後兌換率急跌, 1856年崩盤降至1800文, 直至清末,約徘徊於1200至1500文低水平. 反映出十九世紀下半葉白銀又再大量回流中國.***
7對上述貨幣形勢的解釋, 便是作者學問菁華所在.
考察全球1808-1855年間的大勢, 動力發端在於歐洲的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權勢全盛時一度佔領西班牙, 立其弟為國王. 祖國破滅, 美洲殖民地菁英階層正好乘勢掙脫覊縻,自把自為. 1815年拿破崙敗亡, 西班牙重新立國, 但已無從掌控墨西哥和秘魯的政治情勢. 拉丁美洲進入獨立戰爭和漫長的內亂時期.***
縱觀這段時期,歐洲戰亂疲敝, 美洲動盪不安, 波托西銀礦更於較早前已呈枯竭. 西方世界缺乏白銀供應, 無法支應對中國傳統奢侈品的龐大需求, 導致中國出口商品滯銷,**** 鴉片肆虐, 雪上加霜, 遂成貨幣經濟敗亂之局勢。
8 進入十九世紀下半葉, 美洲局勢恢復穩定, 墨西哥大量鑄造銀元(註: 中國稱之為「鷹洋」.),**** 流通世界. 歐洲亦進入俾斯麥列強外交圈時代, 戰亂大減, 法德工業革命成功, 民生富足, 對中國商品吸納力度何止復元, 更且大增.
同期中國人嗜食鴉片變本加厲, 但超強勁的出口力度, 竟然把上半葉流失的白銀加倍賺回來!
同光中興、頤和園與及北洋艦隊, 都是用流入白銀打造出來的.***
(丙) 貨幣大辯論
9對於白銀流失, 情勢險峻, 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某些中國官員和民間智識分子原來早己察覺, 並曾針對局勢, 提出各種貨幣改革方略, 進行過學術層面上的政策辯論. 可惜那都不是廟堂合議,而以私人論辯居多;其論說也缺乏強有力的理據基礎,一般流於淺泛空疏。 但以當時中國根本全無經濟學貨幣理論,前賢的苦心孤詣,其實值得深深敬佩。
10至於提出來的各家貨幣改革想法,倒是百花齊放,甚至光怪陸離。
由最保守的盡罷貨幣,以物易物;到最激進的發行不兌換紙幣都有提出。
紙幣派又分為十足儲備,不十足儲備。 甚且考量總發行量應該相當於若干年國庫收入。
最有趣的辯論如下:
反紙幣派曰:「紙幣(與白銀相比) 虛而不實。」
挺紙幣派曰:「若論有形有質,則兩者皆實;至若飢可食乎?寒可衣乎?則兩者皆虛。」正!
掌門之言
作為一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在下一向大力推崇海外的中國歷史研究成果和書籍; 正如作為熱愛中國武術的我,推崇的卻是拳和西拳一樣道理。無他,鄧子曰:「實是求是」而矣。***
中國武術非不奧妙,而是過於精巧細緻,喪失大局觀和基本觀念。*** 中國傳統史家亦非不苦心博學,而是欠缺諸般社會科學技術和理論,因而眼界淺窄。
(註:李子曰: “WingChung is not complete.” 鄧子名小平,李子名小龍,兩位大宗匠引領我們跳出「聞一多的死水」。)
本書師法西學,窺其堂奧,而於中國文獻研究,勝於西人…..在下擦鞋未免過多。
最後,本書專業味道過重,只向朝日一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