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402 揮霍才是正道

SENSE隨筆130402

揮霍才是正道

供稿人:蟬

 

許師兄於早前的〈SENSE隨筆130311浪費便是罪惡〉指出天擇偏好「節儉」,青睞能以最小支出適應環境的個體,此策略的優勢在資源緊絀時最為明顯。

然則「揮霍」的價值為何?

 

人類約在BC8000發明農業,估算當時全球人口在200萬到2000萬之間,可能比狒狒還要少。  公元元年,人口增長至2億至3億左右,AD1500人口達4億至5億,期間年增長率不到0.1%。 此增長速度一直維持至1730年,其時人口增至7億。

此後人口開始進入高增長期,由1820的10億至2000年的60億,期間年增長率達0.9%,當中1950開始的50年間年增長率更達1.8%。

 

人類此物種之繁衍優勢在近200年間更為突出,原因為何?

工業革命前,人類生產依靠的能源均是生質能 Biomass,即人或家畜利用自己身體產生的肌力。 生物透過身體將食物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及機械能(及智能,如有),但轉為機械能的效率評價 Efficiency Rating 相當低。 (例:馬的效率為10%,人的效率為18%。)

 

生物能量轉換的另一問題是食物處理。

人在發明「用火」之前,因為不懂烹飪(舉例:唔識煲湯。) ,吸收營養和轉換能量的效益相當低。

農業發明後,由於掌握了栽種植物的技術,較諸狩獵採集生產方式,能源轉換增加了100倍。

加上動物馴化, 更強化了我們的體內能機制 Somatic Energy Regime (註:因為食物源大增,人類肉體作為能源提供器材所輸出的能量亦大增。),並納入正回饋循環 Positive Energy Regime。

i.e. 農業增加食物產出 => 人口增長 => 馴養動物增加 => 農地開發 => 增加食物產出 => 人口……  總之一味上升。

 

技術突破加速發展,並造成能源過剩(i.e. 人口及糧食過多)。 控制及應用過剩能源便成了政治的精髓。*****

奴隸和役用動物除效率高外,更重要的是其儲存能源的特性。**** 古時掌權者缺乏有效的能源儲存及轉換技術,在發動戰爭或建造大型工程時,人和役獸便成為最重要的作業器材。

從這個觀點看,奴隸制度是一種能源貯藏的方式,***** 與豢養役獸殊無二致。(i.e. 肉體電池)。

 

然而肌力有其先天限制,過去社會能輸出的最大量值不過數十萬瓦(參考:林保堅尼Aventador LP 700擁有700匹馬力,等於50萬瓦,索價不足40萬美金。),進行大型工程時便明顯不敷應用。

要到1800年左右,體外能機制 Exosomatic Energy Regime由蒸汽機帶進社會,局面才豁然突破。

 

煤炭等化石燃料包含了數億年光合作用的能量積澱,人類燃燒煤炭已數百年,但一直只用以產生熱能。 直到蒸汽機發明,才將這種能源轉化為機械能。***

早期蒸汽機的效率只約為5%,現代的發電廠則約40%-50%。蒸汽機的發明除了提高能量輸出外,其加強效應影響更為深遠:能源開發使開採深層的石化能源變得可能,近年的頁岩氣便是一例。

 

1800年煤炭年產1千萬噸,到1900年1億噸,至2000年產5億噸。石油同期由零至1900年的2千萬噸,直到2000年的3億噸。 同期生質燃料只由1億噸升至1.8億噸。

簡單來說,1900年以來的能源使用總量,可能超過之前的加總。***

 

現代人平均能源消耗相等於每年使用20多個能源奴隸*:意思是相當於20人365天不眠不休地工作。 若體內能機制仍為社會的主要能源機制,近兩個世紀的急速經濟成長是不可能發生的。

 

以物種優勢來看,人類現正處於歷史的頂峰。 人類過去二百年大舉揮霍地球上儲存億年的能源,將其他物種逼至絕境。 究竟這是復活節島的翻版,還是為新能源機制賴似建立的基礎,只好拭目以待。

 

附註:作者以機械能作為能源史主線,很容易令讀者忽略了人類將能源轉化為智能一事。 智能才是為控制者與被控制者最大之分野。***

 

本文內容擇自

《太陽底下的新鮮事》J.R. 麥克尼爾

《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J.R. McNeill,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