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0403 大秦辨

說史130403
大秦辨
黑白子供稿

公元前656年 希臘航海家 比柴斯 Byzas 建 拜占庭,此城握 馬爾馬拉海 與 博斯普魯斯海峽 要津,既為海防重鎮,亦為東西貿易通道樞紐。

公元324年 羅馬帝國一代雄主—– 西方奧古斯都 君士坦丁一世 挫敗東方奧古斯都 利西尼厄斯,佔領了拜占庭,重行一統帝國東西兩部。
(掌門註) A前此,皇帝 戴克里先(284-305在位) 將帝國劃分東西兩部,與 馬克西米安 分治,兩人非常投契,共同簽署政令。 繼任人迅速反面,相互攻伐。
B及其再傳,西帝 君士坦丁一世 自高盧 (今法國) 出軍南下意大利,與東帝戰於羅馬近郊米爾番橋。臨橋一戰,東帝喪師被殺,羅馬統合。傳說西帝於決戰前夕見天空顯現十字架,於是將之作為軍隊旗徽,並改信基督教云云。 這表明了當時軍隊中下層已普遍信奉基督教。

君士坦丁大帝甚喜拜占庭,於公元330年***大興土木,營造新城,單耗費於修築城牆門廊渠道等基建項目竟達250萬金鎊。
長城沿馬爾馬拉海岸延伸至金角灣,牆高190至270英尺,三重城壁,固若金湯,號稱「不可攻拔」。 新城建成後,遷國都於此,改名「君士坦丁堡」。 (即今之伊斯坦堡。)

有關拜占庭帝國起訖,史家素有兩種說法。
其一認為應自「艾索里王朝」利奧三世公元717年登極起計,至「佩利奧洛斯王朝」末代君主 君士坦丁十一世 公元1453年***為鄂圖曼帝國***破城滅國為止。
另一派則傾向 “拜占庭主義”,認為應自君士坦丁大帝遷都起計算。 1985年版「劍橋中世紀史」采納此種說法,認為拜占庭帝國共歷十朝九十四帝。

按上述兩種說法中任何一種,中國漢朝時拜占庭帝國仍未建立,「後漢書」及「三國誌」中所言之「大秦」應指古羅馬帝國或帝國的東部。***

俟隋唐年間,東西商賈往還漸盛,「舊唐書」卷198 “拂森國***,一名大秦。” 這時的大秦指的才是拜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