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130406營銷淺說(三)

論藝130406營銷淺說(三)

如何售賣?

鍾導師供稿

 

買是生理與心理需求的結合,賣就是如何創造〈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學問。***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許多重要商品(如:鹽、鐵)皆由國家專營,平常百姓難以參與。 加上〈士、農、工、商〉階級分明,商道的發展備受壓抑。 直至西方工業革命成功,大力開發全球消費巿埸以配合大規模生產,一股貿易風潮於是席捲而至!

現在,在賣場中所見,以我的觀點,著重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銷售量〈售賣的數量〉。 銷售量才是 “如何售賣"的核心價值。 大量生產才能帶來高利潤,銷售量與營利成正比。 拓展更多不同層面的巿場,創造更多不同層面的購買需要,成為萬千企業的營運標的。

以宏觀的角度探索 “賣” 的道理,近代英國殖民全盛時期,煙草及紡織品等商品行銷全球,影響深遠。 二次大戰後的日本、西德,以工業生產重建國力,向全球銷售家電及汽車等消費品,幾十年間成為屈指可數的經濟強國。 經濟貿易比侵略戰爭來得有效,賣可富國,歷史可鑑。

 

以巿場的角度探索,從近日國內人潮在香港搶購嬰兒奶粉的新聞報導中,可以見證對品牌信心的渴求。 建立品牌,就是建立消費信心。*** 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一種安全感。 只計較目前行銷利益,不顧產品的質量,有如夜娥撲火,自取滅亡。

從心理層面來了解,那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價值的問題。*** 售賣的商品,除了實質的需求層面外還附加了心理價值,如:可靠、高品質、尊崇、與別不同、高人一等⋯等等,現今巿場是開放的,企業釐清 “如何售賣”,才是營運的基礎,成長的重點。

 

如何售賣,就是在售賣之前對巿場作出定位。****

像思㨗環球〈Esprit 時裝公司 〉的市場定位重心在歐美,近年經濟下滑,沈重打擊著公司的業績。 反之,日本〈Uniqlo〉、西班牙〈Zara〉、香港〈Giordano〉等時裝業者以亞洲巿場為重心,尤其在中國大陸全力擴張,業績卻方興未艾。 稍加對比,足可突顯市場定位的重要性。

每一次社會轉型都帶來商業機遇,能洞察此契機者,將坐擁市場佔有率及財富。舉例:香港快餐業的興起,是因為社會結構的轉變而形成。 當時香港 〈1960-1980左近〉由家庭手工業分散型態進入工廠集中生產型態,工人要由居所走往工業區上班,快餐業就乘勢而起。 記得1965年左右,家鄉鷄快餐曾來港建立基地,由於時機還未成熟,結果慘淡收場。 時移勢易,今天肯德基〈其實就是當年的家鄉鷄〉快餐已經成為港式飲食的表表者。 時機到了,沒有甚麼可以阻止它發生,只爭來早與來遲。

個人認為,在洞察巿場契機的前提上,找出 “如何售賣” 的理由,結合社會轉型的需要,創造出對人類福祉更有價值的產物,才是企業在競爭中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