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多風波,舟輯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論藝 第四章 《二重風險理論》
風險乃是投機學最令人困惑的論題,難解之處在於它的不確定性與及難以移除。
本章旨在探討風險之成因***,藉以提出思考及處理框架。
甲.傳統意義的風險
觀念上傳統投資學將風險理解為項目的波動潛力***,波動潛力大的項目就是高風險的;反之就是低風險的。
Def. 技術上傳統投資學將風險定義為項目的過往波幅與整體市場波幅的比較,即啤打系數。
這種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時移勢易,基本面與市場面均可能發生了變化,而參予者群體的成份也可能變動甚大。
在下則把風險看作投機者進行操作時面對的兩個不同層次的不確定性。***
乙.第一重風險
Def. 表層風險:投機者按照某種 “基本想法” (如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拆局或聽消息也可以. ) 對項目未來價格作出估計,然後評估其可能出現的偏差幅度。***
即投機者假設基本想法相當合理,但由於理解到資訊的掌握方面****無可避免地必有誤差,於是評估未來股價與投射價格的合理偏離程度。
預期偏差程度大的項目就是高風險的;反之就是低風險的。
舉例:定期存款於 HK Bank 的表層風險為零,即預期回報 與 「真實回報」應無差異。
至於買 HK Bank 股票,就算以相當周詳合理的架構導出結論,由於未能全面和有效地掌握有關 HKB和總體經濟的資訊,結論與「現實」應有某種程度的偏差,故此具有某種程度的風險。但比對購買垃圾股而言,其風險自是遠為較低。
丙.第二重風險
Def. 深層風險:投機者按照某種基本想法對項目未來價格作出估計,然後評估該「基本想法」本身 (而非其結論) 可能為謬誤的機率,與及因而帶來的股價偏差程度。*****即如果基本想法結構性有誤,可能達致的後果。
預期謬誤 程度/機率 大的項目就是高風險的;反之就是低風險的。
舉例:想當年慬慎的分析員 Dennis 君對歐亞農業進行基本分析和公司訪問後,於相當低價位建議買進。他合理地評估了表層風險,但對深層風險 (包括大股東的誠信操守和私人財務狀況等背境.) 評估不足,於是大劑…..
深層風險著眼於評估基本想法的合理性,但吊詭的是它既稱為「基本想法」,原是投機者認識當前世界的前設理論,他又可以用甚麼理論去評估這個理論呢?即我們被迫評估我們極難評估的東西。至此,除了常識,再無可以憑藉的東西。結論:投機學問之至深處,乃是常識。*****
誠然深層風險是無從把握和量化的,除非我們能夠建立一個評估理論的理論(即後設理論 meta-theory),將之轉化為高一層次的表層風險。然而該後設理論的深層風險…..
(1/4世紀前曾經慘遭教訓的) Eddy 說: “能夠評估的風險縱然極大不會致命。” 可重新表述為 “表層風險輸唔死人,但深層風險則可以做到。”
丁.風險的本性
表層風險與深層風險的性格全然不同。***
A表層風險的性格:
Th.20 設想投機者的 “基本想法” 為一黑盒(註),再假設此黑盒操作正常(即基本想法並無謬誤.),則輸入資訊的偏差與輸出資訊的偏差成線性關係。*****
如此估計出輸入資訊的偏差度自然可以推導出輸出資訊 (此處為投射價格) 的偏差範圍,因而可以對風險作出評估。
B 深層風險的性格:
Th.21 至於基本想法如生謬誤,則後果經常是全然無法估量的。****
如果黑盒操作崩壞,輸入資訊與輸出資訊之間便失去了關聯性,因此風險是完全無法量化的。
由於深層風險極難評估,操作之時唯有加大安全係數,效土木工程學之所為。最極端的情況下,可預想股價跌至零。
Th22. 愈是宏觀的構思崩壞之機會愈低;愈是個殊的論斷崩壞之機會愈高。即宏觀局深層風險較低,微觀局深層風險較高。****
此所以臨橋沈舟二局足以 力迴天地入扁舟。
戊.降低風險
我們既然無法完全移除風險,只能在操作層面上盡量將之減低。減低之道在於
1) 多重參照
決策時透過不同的視角 (如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和拆局.) 審視同一境況。這樣進行基本方法上的 (即方法論上的) 分散,深層風險可望下降。***
2) 注碼運用
透過注碼管理,運用 a分散 b止蝕 和 c對沖,可以減低風險。***
掌門 重書 Nov 17,05
註:DEF黑盒可定義為一種性質不明之機制,我們只知道輸入變量與輸出變量之間的某種關係,而無法知悉內中的轉換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