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0508
泰國揀史(一) 素可泰 和 阿瑜陀耶
朝日執筆
泰國是個充滿魅力的國度。 本來,以其歷史文化、領土國力,均稱得上一個大國。 然而,基於白人和中華的文化霸權,有關泰國的史料,相較馬來西亞、越南,以至菲律賓、印尼還要少。 究其原因,泰國從來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與我泱泱中華的關係也不如越南等國密切,故治泰國史者自然較少。
吃泰國米之餘,也不妨知多一點泰國史吧! 朝日特別揀選了泰國歷史中較重要的部分,為各位簡單講一下。 朝日為老餅史家,沿用非常「Chinese」的治亂興衰方式論述,泰國史可以分為五段時期。
(一) 史前時期
1泰地區的人類活動可追溯至一萬年前。 作物之王──水稻的原產地至今學界仍有爭論,主要就是中國學者強烈主張的「中國說」和其他學者多數主張的「東南亞説」。
在泰國東北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 “隆努卡遺址”,已發現大米,同址的公元前二千年文化層則發現了青銅器。
至遲在公元前後,泰地區便出現了國家組織,由於缺乏本土的文字資料,對古代泰國的了解只能透過中國史籍中的零星記載,故此所知甚少。
綜合文字和考古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在十二世紀前當地的土著主要是「孟族」人,另外亦有「傣族」聚居於今雲南與泰北一帶。傣族古稱「擺夷」,金庸《天龍八部》中段王爺的正妻刀白鳳就是擺夷人。
2公元三世紀,孫權曾遣使訪 “扶南”(今柬埔寨),使者提到附近泰地區的 “金陳等國”,是中國史書對泰地區的最早記載。***
上世紀考古人員在金陳遺址發掘出二世紀的小銅佛像和羅馬式銅燈,亦有印度阿育王時期的石刻法輪和摩揭陀經。
金陳在史上很長的時間皆為扶南屬國。 至五六世紀,扶南為屬國 “真臘”所侵。 六世紀末,今泰國中部 佛統府 出現了 “墮羅鉢底國”,盛極一時,杜佑的《通典》說其「民以農商為業」,「國市有六所,貿易皆用銀錢」(勁!),鑄幣權為國有,「私鑄銀錢者截腕」(都未使死住!)。
(二) 素可泰王朝***
3 十二世紀,真臘帝國衰落,屬國紛紛獨立。 泰地區出現很多小國,其中較大的 “羅斛國”曾在宋元之間多次遣使中國。1155年(宋紹興二十五年)曾把泰國大象 第一次帶到中國。
元朝興起,蒙古軍由於入侵雲南時受到土著的頑抗,吃了不少苦頭,滅大理後對當地少數民族實行極度恐怖統治。 本來生活在今中泰邊境的 “傣族”大規模南下,乘真臘衰弱之機,在今泰國北部建立了幾個傣族國家。
(編按:泰國史家並不認同「南下說」,認為泰族人自古居於國境之內。至於與老撾「佬族」和中國「傣族」親緣相近,乃是自然散佈,不足為奇。)
當時較重要的有建都於 素可泰 的“素可泰王國”,建都 清邁 的 “蘭那泰王國”(中國史書稱「八百媳婦國」),建都於 帕耀 的 “帕耀國”。 時至今日,中國境內的「傣族」、緬甸境內「撣族」和老撾的主體民族「佬族」,與泰國人其實同係「擺夷」一脈,只是不同分枝而已。
4素可泰三傳至「蘭坎亨大帝」(又名坤蘭坎亨,坤者王也,Ramkhamhaeng the Great,1239-1317,1275年登基)英明神武,建立軍政和民政合一的制度,南征北討之餘,竟然還「識字」。 1283年,蘭坎亨命人把自己的偉大事蹟刻於碑上,最重要的是碑文刻的是「泰文」,這是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泰文」,*** 因此泰國人都認為是蘭坎亨發明的。
另外,為對抗真臘帝國流行的婆羅門教和北傳佛教留下來的文化「流毒」,蘭坎亨從錫蘭引進 “南傳佛教”。 從此,南傳佛教成為泰國國教,*** 一直至今。在位期間,他又制訂泰國首部成文法律,並取消各城的關卡,國內商業大盛。 據說,蘭坎亨更曾在中國重金禮聘陶工回國,結合本土技法,燒製出著名的「宋加洛」陶器。
大帝死後子孫無能,國運日衰,南方各邦(由於較為有錢)紛紛獨立。 1378年,素可泰王國成為南方新興國家「阿瑜陀耶」的附屬國。 1438年,素可泰九代國王去世,王朝正式滅亡,其國土成為阿瑜陀耶王朝的一個行省。
(三) 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
5十四世紀初,素可泰王國治下東部的 “烏通侯國”逐漸強大。
1350年該國國王 拉瑪鐵菩提一世Ramathibodi I定都 阿瑜陀耶(泰語「大城」之意),史稱「阿瑜陀耶王朝」。****
拉瑪鐵菩提一世雄才大略,先併吞素可泰所有舊地,並多次出兵柬埔寨。 他將素可泰時代的土邦制改為君主集權的行省制,又仿我華夏六部之制,設政、軍、財、田四大臣,施行中央集權,並加強民法和刑法的制訂。
土地方面實行農奴制,致使王朝中期地方豪族日益坐大,與中央成抗衡之勢,國內政局動蕩。
1569年,緬甸乘 彭世洛地區 豪族起事之機,出兵征服暹羅。 暹羅成為緬甸屬國十五年之久。
至1584方始由在敵國忍辱負重十數年的「黑王子」納黎萱Naresuan中興復國。納黎萱王是泰國史上的第二位「大帝」。 據說他更是「泰拳」的開創者。 他在「廓沙拉战役」中領軍痛擊「緬寇」,於戰象背上手刃敵將 (編按:敵將乃是緬甸王儲。)的那一天,就是今天泰國的「皇家建軍節」。
十五世紀,皇家船隊開始到亞洲各地包括中國、日本、朝鮮、印度貿易。中國史載自1370至1643年,暹羅船隊來華貿易102次。永樂六年 1408鄭和二下西洋時亦曾訪阿瑜陀耶。 一直到清代,貿易關係一直良好。 據西洋人的記述,湄南河上經常有一長列載重由二百噸至六百噸的中國商船停在中流。
6自從1497年達.迦馬繞過好望角,葡萄牙人的時代就來臨了。1511年葡人佔領馬六甲,1516年和阿瑜陀耶王國訂立條約,以槍枝彈藥換取在國都及重要城市的居住、經商和傳教權。 帕猜羅闍王1534年登基時,更成立了一支120人的葡萄牙人近衛軍。
隨後西班牙和荷蘭人先後抵埗。1644年8月,荷蘭以武力獲得了暹羅全境的經商權、獸皮出口的專營權,還有領事裁判權。 1612年,英國人也帶著英皇的書信來到大城要求通商了。 1687年甚至製造藉口意圖攻佔丹老,但被暹羅王因陀羅摩二世以奇兵制勝之。
面對荷英的步步進迫,那萊王欲「以夷制夷」,借法國以制衡之;而路易十四亦早有意把荷英從暹羅擠走。 二人一拍即合,於1685年9月簽訂條約。 那萊王引狼入室,自始暹羅全境幾成法國天下。 唯那萊王甚工心計,故在位之時法人未能放肆。
1688年那萊王駕崩,法兵欲入王城奪權,前象軍統帥 帕碧羅闍親王 率義軍反抗,一時全國人民響應,竟將法軍逐出暹羅,帕碧羅闍民心所歸,登基為王。
7此時的泰國由於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衝擊,「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貧富懸殊加劇。 十五世紀的最後十年,爆發了多次全國性的民變,亂事雖平,但國力已衰弱不堪。
1765年,與宿敵緬甸的邊境傳說發現瑞獸 “白象”,兩國皆爭相聲稱「太平有象之地」為已方「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之領土」。 緬甸以此為藉口,兵分三路,於1766年2月兵臨大城。 圍城十四月,1767年4月城破,國亡。****
阿瑜陀耶王朝凡三十四王,歷四百一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