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615
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三) 牛
康仔執筆
牛 —– 在我們生活裡經常忘記牠的重要性,牠郤是影響我們最深,我們亦影響牠們很大的一種動物。
原生地: 歐洲。
牛的特點:
分類上屬於 有蹄類哺乳動物, 同類包括馬,羊, 總之有蹄者大都歸屬此類。
而牛的構造更特別之處是「反芻」。*** 牠的胃分作四隔,分別是瘤胃﹑蜂巢胃﹑重瓣胃與 皺胃。
1.瘤胃功能: 暫時貯存食物 及 微生物發酵。
2.蜂巢胃:蜂巢胃位於瘤胃前部,實際上這兩個胃並不完全分開,主要功能如同篩子,將隨著食物吃進去的重型廢物,如釘子和鐵絲,貯存其中,隨後處理。
3.重瓣胃: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擠壓磨碎食物。 另一個是反芻作用: 食物按順序經過這四個胃室,其中部分在進入重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內再咀嚼,其過程稱之為『反芻』。
4.皺胃:牛的皺胃也稱為真胃,其功能與單胃動物的胃相同,分泌消化液,使食糜變濕。 真胃的消化液內含有酶, 能消化部分蛋白質,基本上不消化脂肪、纖維素或澱粉。 食物離開真胃時呈水狀,然後到達小腸,進一步消化。未消化的物質經大腸排出體外。
這種過程讓牛把人類不能在植物性食物中分解出來的蛋白質與脂肪,轉化為牛肉及牛乳,讓人類吸收。
馴化:
歐洲的牛都來自同一個祖先, 那就是絶跡了的 “歐洲野牛”, 兩百萬年前從印度演化出來,然後向西遷移,距今二十五萬年前抵達歐洲。 在體格上牠比今日己馴化的牛種更大型 (是否表示當時的草更多,更有營養,牛的運動量更大或其他原因呢? 暫時找不到資料核實。)。
在距今約八千到六千年前,人類馴化了歐洲野牛,而未馴化的歐洲野牛則繼續在野外生活,至1627年最後一隻在波蘭死亡。***
象徵性:
在遠古時期許多文明裡,牛當作宗教上的象徵。
有些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國家以牛角作為徵號, 古埃及的母神與豐神是以牛的外型出現的。 一些大型陪葬品亦涉及牛。 在希臘神話及慶典裡亦用到牛,如雅典奉獻給宙斯及雅典娜的祭品,每年要用上百隻公牛。 羅馬繼承了希臘文化,現代西班牙鬥士挑戰公牛,可能來自羅馬鬥戲的承傳。
實用性:
十七世紀初期,西王牙征服墨西哥後發現大部份地區無牛及大型動物,運輸及犁耕均由人力完成。於是歐洲移民帶來了大型動物,改變了生態面貌。
牛確實幫了人類不小忙,例如遠古至今的衣著,從實用價值高的保護性皮具如狩獵戰爭文化的皮具,演化至今要靚多過重質的有型皮革用品。
牛放個屁都會影響人類:
2000年時,牛的生意額全球每年高達六百億美元, 故此大量的土地開闢為牧牛場。 人類改變生態環境,砍伐森林,以穀物飼養牛隻。 (浪費牛的四個胃,導致一些窮人沒飯吃。)
最可笑的是,由於牛太多,牛群放個屁、打個嗝兒,就造成大氣中“甲烷” 過多。 2007年,英國政府斥資1.1百萬歐元來對抗這現象,要農業科研部研發改變牛群消化系統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