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130628
運動攝影淺談
魚尾執筆
相信很多人聽過詩人 蕭伯納 的一句名言: 「識做就自己做, 唔識就去教人做.」
但有幾人當真實踐過 “唔識就去教人做” 呢?
魚尾最近開了幾班「運動攝影」講座, 可算把「唔識就去教人」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相信蕭大師泉下有知, 定必連連點頭讚許!
一談起「運動攝影」, 很多人直覺地想到運動員的動作; 要運用什麼器材及技巧才可以把動作清楚拍攝下來; 或是怎樣才能攝下動感的照片. 誠然, 運動員常是運動攝影的主角, 但在運動場上, 除了捕捉動作外, 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拍攝的地方.
要拍攝一輯運動攝影相片, 首先要考慮當中元素. 構成一場體育賽事, 必然包括: 比賽項目, 場地, 觀眾, 運動員, 工作人員等等要素.
所以值得我們捕捉的, 不單只是動作, 還有場地與場面; 項目的特性; 觀眾的反應; 運動員的喜與哀; 頒獎與主禮嘉賓; 甚至評判及工作人員的花花絮絮.
攪清楚方向後, 便可以著手策劃拍攝整輯相片.
A攝影器材
大部份運動攝影師都花費不少資金在器材上面, 只因拍攝運動項目有別於其他攝影, 可以慢慢考量光線及角度, 而且運動是沒有NG的.
能配備最精良的器材實在有很大的助益, 不過那只是其中一項成功因素罷了!
熟習我們的器材往往比花錢買高級裝備來得實際. 以我的經驗而論, 愈高級的相機愈難操作. 而且一般人買了相機後, 很少仔細研究它的功能, 以及實際應用.
以 “快門時滯”為例. “快門時滯” 即是由按快門掣至相機作出反應的滯後時段. 一般人很少答得出所用相機的實際快門時滯, 而只關心它的每秒連拍張數. 運動攝影師則要非常熟習所用相機的時滯, 從而調節拍攝(按下快門)的時機.
B認識場地
計劃拍攝一輯照片時, 最好能先找到比賽場地的資料. 如未能在事前得到, 便應到場時周圍走走, 一者尋求較佳的拍攝位置; 二者理解來回場地要需用的時間.
選擇「拍攝位置」不用多談吧, 我想在這裡指出「來回時間」的重要.
球場分大小, 足球場比籃球場大得多; 更莫論賽車場或高爾夫球場了!
以高爾夫球場為例, 如果想影到冠軍球手的推捍(決賽日有領先組, 但冠軍未必是領先組球員), 最簡單莫過於守株待兔, “蒲”在第十八洞前, 影齊每位出賽球手. 可是你會錯過很多其他有價值的機會. 那時認識場地便變得非常重要了.
比方說第六洞的T台(發球台), 旁為第五洞的果嶺, 行過幾步又是第八洞的球道. 你處的位置便容易捕捉幾組球員的動態. 但從你的位置到頒獎台(第十八洞前) 可能要走二十分鐘, 你便要預時間回去.
C認識比賽項目及規則
不同的運動項目速度上會有很大差別, 而每種項目必有其特性. 我們要先認識項目的特性, 才能捕捉到理想的相片.
好多人會認為賽車是一個速度很快的體育項目, 但對攝影師來說, 羽毛球的速度遠遠快於賽車!
一級方程式賽車直路極速約為330公里, 平均車速約為200-220公里, 一般的賽車比賽最少要慢1/4吧. 而拍攝賽車的距離一般都較遠, 所以相對速度並不快.
羽毛球的球速常達300公里或以上. 但拍攝距離近, 相對速度極之快.
認識比賽規則亦是非常重要. 以足球比賽為例, 因拍攝距離較遠, 多用定焦長鏡(300mm或400mm), 令拍攝的距離變得很局限, 而球員傳球距離長及遠, 追著皮球是來不及拍的, 有經驗的攝影師會蒲著有機會攻門的球員及位置來拍攝. 不懂足球的人便很難做到.
D對運動的認識
我們不可能認識所有運動及運動員的特性, 但一些基礎知識很多時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以手球為例, 一般我們會選龍門左手邊底線作為拍攝位置, 因為在香港用右手擲球的人遠比用左手的人多, 左底線才能拍到球手攻門時的正面, 而最吸引的表情, 住往在攻門時奮力的一擲.
又以跳高為例, 運動員在過桿時常有一些不自覺的表情, 自然流露的神態, 正是我們期待把它凍結的畫面.
我們要認識的是運動員最專注及最吸引的一刻!
要拍好一輯相, 並不能單靠器材及運氣, 準備工夫絕不可以缺少!
要教人拍一輯相, 並不能單靠技術, “吹水能力”絕不可以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