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0724
基督的勝利(六)唯我獨尊
蕭律師執筆
西元380至395的十五年間,是基督教取得勝利的最後階段。***
這十五年,就以安布洛修斯主導,格拉蒂安與狄奧多兩位皇帝出面,向「異教」與「異端」宣戰。
排擠「異教」與「異端」
所謂「異教」,就是基督教以外的任何宗教; 所謂「異端」,就是除了信仰 “三位一體”理論以外,教會內部的其他宗派。***
三位一體派從這時期開始改稱 “天主教派”。(編按:即 “普世派”或 “大公派”。) 安布洛修斯和現任兩位皇帝都屬於該派。 在安布洛修斯的影響下,兩位皇帝首先要排擠的「異端」,就是「死敵」阿里烏斯教派。 ***
安布洛修斯試圖以教會主導羅馬帝國走上基督教國家化的路線。 他認為教會必須更加強大才能達成理想;教會若要更加強大,就需要置於統一的領導體系之下。所以,排除異端,勢所必然。
基於以上原由,排擠「異端」就由 狄奧多西皇帝治理的帝國東方引爆。 在東方,阿里烏斯派一向勢力深厚,半個世紀以來,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職位,都由該派的人擔當。 第一步就是要將阿派主教扳倒,狄奧多西逼廹他改信三位一體,主教拒絕了,因此遭到流放。 問題是,將他扳倒後,卻沒有適當的三位一體神職人員接手。 皇帝找來一名元老院議員,立即接受洗禮,和安布洛修斯上任時一樣,令其迅速經歷教會內部各層級,送上主教的寶座。
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由阿里烏斯派換成三位一體派這件事, 代表天主教派在敵對派占上風的帝國東方, 打下一根強力的木樁; 也因此在東方,必須讓排擠「異端」優先於排擠「異教」。***
排擠「異端」
狄奧多西頒佈了以排斥「異端」為唯一目的的十五道法令。*** 禁止演說及聆聽異端教誨、聚集同志集體聆聽異端學說、提供異端信徒使用場地、司法人員得知異端集會後未逕行告發等等。
無論是「異端」或是「異教」,無論公開或私下,都不得舉行相關的彌撒與祭典,違令者沒收資產,判處流放,再犯或累犯可判處死刑。 這引起了身為教徒卻遭受教徒的迫害,甚至因而殉教的現象。****
法律還規定,不服從法令的信徒,不得與其他人民往來。
另外一道措施,是設立專門搜尋「異端份子」與審判的特別機構—-古代版的「蓋世太保」。 這正是中世紀惡名昭彰的異端審判與女巫審判的肇始。****
經此一役,阿里烏斯派在教會中再也抬不起頭來。
另一方面,由格拉蒂安統治的帝國西方,基督教普及速度較東方慢,因此勢力不如東方強盛。 再加上三位一體派一向占優,故可以直接進行異教排斥工作。這項工作,就是從格拉蒂安拒任「最高神衹官」這件事開始。
排斥「異教」
負責羅馬傳統信仰的祭司、神祇官的最高位,就是「最高神衹官」。 在奧古斯都之後,羅馬皇帝兼任「最高神衹官」已成傳統。 就連承認基督教合法的君士坦丁大帝,其兒子君士坦提烏斯以至格拉蒂安為止的歷任親基督教皇帝,也繼續擔任異教祭典的最高負責人。 他們表面上遵照「米蘭敕令」、認同所有宗教信仰自由。
格拉蒂安拒任「最高神衹官」的行為,具重大意義。身為皇帝拒任此職,就代表這個宗教再不是國教;同時也表明,皇帝決心用其他宗教來取代現有國教。這件事情,使社會朝向不認同宗教信仰自由踏出了明確與及決定性的第一步。
格拉蒂安隨即著手消滅從建國開始維繫至今的女祭司制度,他宣布國庫再不支付維持制度的經費。 羅馬廣場中央一座小型圓形神殿中燃燒的「聖火」,歷經一千一百三十五年歲月之後,終於熄滅了。***
他又著手沒收維持「異教」神殿的經費來源,那些果園、葡萄園等全遭沒收。接下來,所有神殿一律遭到封鎖,連街頭巷尾的小祠堂也無法倖免。
排擠「異教」的最後一項政策,是撤除從共和時期起設置於元老院議場前方的「勝利女神像」。***
公元383年,格拉蒂安停駐巴黎時,遭到不列顛司令官馬 庫希穆斯叛變攻擊,逃走時被殺,時年二十四歲。 繼承者是只得十二歲的 瓦倫提尼二世(383-392)。三十六歲的狄奧多西成為實質上羅馬東、西方的統治者,整個帝國都依照安布洛修斯的計劃,繼續邁向成為基督教國家的目標。
瓦倫提尼二世軟弱無力,後與臣子口角後遭暗殺。
馨馬庫斯Symmachus(340-402)
馨馬庫斯 的出身、教育以及公職經歷,都與年長十歲的 安布洛修斯極為相似,在公職生涯中卻沒有讓基督教會挖角。
馨馬庫斯二十多歲就任相當於「內閣幕僚直屬秘書」的職位,可隨時與皇帝接觸。 瓦倫提尼安皇帝在西方與異族作戰了十年,他追隨左右。 其後輾轉歷任亞非利加行省總督、布魯提州的州長,並任宗教職務「神祇長官」。
格拉蒂安拒任「最高神祇長官」後,神祇官的威嚴日益低落。 然而馨馬庫斯不僅沒有拋棄日益陷入逆境的異教徒大衣,反而堂堂正正地把這件衣服穿在身上。 他被後人稱為「異教羅馬古老榮耀的最後一把火」。***
馨馬庫斯在四十四歲時獲派為「首都長官」,替 狄奧多西管治羅馬。這職位具有順應首都百姓意願、在行政方面任最高負責人。
論戰
首都長官 馨馬庫斯與米蘭主教之間的論戰,始於馨馬庫斯上書向皇帝請願,希望能將已撤走的勝利女神像,再度搬回原地。 安布洛修斯向皇帝送上表示反對的書信,當然雄辯滔滔,當初米蘭的基督教徒選中這名高級官僚當領袖,的確是眼光獨到。
這場論戰是由出身家世、教育程度、及前半生經歷幾乎相同的兩人所進行。 其中一名代表即將消逝的文明,另一人則站在日漸興盛的文明角度,以言論闢出戰場。 這是「戰場」,不是「法庭」,因為皇帝為基督教徒,與安布洛修斯關係親密,結果可以預知。 皇帝接受安布洛修斯的意見,勝利女神像再也沒有回到元老院議場前。
這場論戰的結果,馨馬庫斯豈有不知? 反對撤離勝利女神像,極不符時代潮流,勝利遙不可及。 他是知道的,但還是寫下那封請願書。
基督的勝利(對異教)
狄奧多西踏出決定性的一步:原本官方祭典已遭禁絕,從今以後連私人的祭典都遭到禁止。 此外,羅馬人家中用作祭祀家門守護神或祖先用的地方,也被視為崇拜偶像,由國家下令強行拆除,違令者將處死刑。 在祭壇前點燈、焚香,向神明或祖先奉酒也在禁止之列。
狄奧多西再下令,以往用作供奉神明的神殿,一律要轉化為教堂,用不著的也要破壞。 神像,是邪教的象徵物,必須被鏟除。由於當時神像太多,一時無法盡毀,唯有將它們的頭、手打斷,四肢與身體分離。 有些下手的人索性將神像扔下山,或從橋上往河裡推下。
基督教會因君士坦丁提出「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因而向他送上「大帝」的稱號;至於將「大帝」稱號送給狄奧多西,則是因為他首度將基督教以外的宗教總稱由「異教」更換成「邪教」。***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
西元388年,狄奧多西以鎮壓叛亂、處死首謀 馬庫希穆斯的功績為由,首度造訪首都羅馬。 他一到首都即趕往元老院議場,在議員面前,以質疑口氣,逼廹議員做選擇。 皇帝這樣說:「諸位認為,羅馬人的宗教,是朱比特適合,還是基督比較好?」這天議員以壓倒性的大多數票投給「基督」。***
這也是以基督教作為國教的宣言,代表異教的最後一座碉堡 “羅馬元老院” 淪陷在基督教的手裡。 從建國起與羅馬人一同邁步的元老院,在歷經1,141年的歷史後,向基督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