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130731
西方音樂簡史(一) 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
蕭律師執筆
《西方音樂簡史An Outlin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是一本大學出版級別認真高水平的書,全書十章,囊括西方音樂發展最重要的各個階段和風格單元。
這是一本學習音樂或對音樂感興趣的人應讀的書,起碼也應收藏一本。 我將選擇重要的部份內容分期介紹。在寫作中,我學習到不少知識。
〈文藝復興時期〉
Def. 最狹窄的意義上,「文藝復興Renaissance」意指15世紀和16世紀的義大利藝術文化生活中,出現的對 古代經典觀念形式 重新產生興趣的現象。***
然而,在其更為寬廣的意義上,文藝復興指的是對 人的尊嚴和內在價值 出現普遍的更新或再生,這一趨勢在中世紀晚期已有所暗示。它既體現在這一時期的藝術中,也體現於宗教、政治和社會各方面。 哲學史上稱為「人本主義」或「人文主義」Humanism。****
音樂僅在廣義上反映了文藝復興運動,要到16世紀後半葉,我們才可以從勃艮第和尼德蘭作曲家的作品中找到對它的最充份的表現。 那時的義大利人,接受了長期湧入的北方作曲家音樂風格的教育,並將其繁榮發展。 得益於這些後期樂派的貢獻,文藝復興時期見證了音樂的重生。
宗教改革對宗教音樂和歐洲音樂的影響, 要甚於其他任何發端於文藝復興時期的運動。*** 法國胡格諾教派和英國的宗教改革,催生了適用於這些運動的音樂表達,導致了使用法國和英國本土語言的詩篇歌調音樂的出現,及聖公會全新禮拜音樂的創立。
馬丁路德將音樂積極納入宗教改革,並使之成為宗教儀式的關鍵且重要的組成部份,對德語國家音樂文藝復興,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也正是這一運動,最終使得德奧音樂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一直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盡管世俗化傾向日益增長,羅馬天主教會依然是音樂創作的首要贊助者。但天主教會努力抵制宗教音樂的世俗化和新教教派的影響力。 在 特倫托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1545-1563)中幾乎所有複調禮拜音樂都遭到禁止,並且回歸到使用傳統素歌的狀態。這一會議及其持續影響,是 “反宗教政革運動”的組成部份。
15世紀的勃艮第宮廷、查理士五世和腓特烈二世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以及佛羅倫斯、威尼斯等地的宮庭裡,富有且強大的貴族贊助者興起,對音樂產生了強有力的影響。 這些貴族宮廷支持重要的教堂,不僅贊助作曲家創作世俗音樂,也贊助寫作宗教音樂,所以他們對世俗事務和宗教事務都有影響力。
15世紀印刷機的發明,使得16世紀初(1501)第一次出版了活字印刷的音樂書籍。 到了16世紀末,更湧現了大量印刷的世俗音樂作品集。 盡管貴族和富有的中產階級上層是此類作品的主要顧客,但印刷出版的大量樂譜,還是將重要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傳播到更為廣泛的地區。這是前此限量手抄本所無法實現的。
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音樂的主要目的是禮拜性和虔敬性的,既為傳統羅馬天主教服務,也為新興的新教效勞。 羅馬天主教會有更具組織性的禮拜儀式,因而更多的宗教音樂是為天主教而寫作的。
世俗音樂為貴族和中產階級上層一群具有較高修養的業餘表演者提供了適用於演唱和演奏的音樂。 文藝復興時期,有修養的階層常常是有才能的歌手或演奏家。
16世紀下半葉,器樂音樂為精英社會提供娛樂消遣。一般由職業演奏家和技藝精湛的業餘演奏者,在貴族階層的沙龍中或富有市民家中進行演出。 音樂主要是針對宮廷活動對舞蹈的需求而創作的。 具有民間特點的流行歌曲和舞曲,則為廣大人民眾提供了適用於節慶和其他社會場合(包括宗教的和世俗的)的音樂。
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音樂,都建立在複調實踐的基礎上。*** 世俗和宗教音樂經常具有某種風格上的統一性,聲樂作品和器樂作品也是如此。 文藝復興是音樂史上最後一個音樂形式具有這種風格統一性的時期。
在中世紀,藝術作品絕大部份是佚名的。文藝復興作曲家的名字,開始因他們的作品而被認識。這時期有兩大獨具特色的樂派—-勃艮第Burgundian樂派和佛蘭德斯Flemish樂派(或稱尼德蘭樂派)。
勃艮第樂派興盛於15世紀上半葉, 代表人物為 迪費Dufay和本舒瓦Binchois。佛蘭德斯樂派(約1450-1600)的代表人物為 奧克岡Ockeghem、奧布萊克特Obrecht和普雷Prez,還有許多將該樂派的創新傳播到歐洲各地的作曲家。
另外,在英國、西班牙、德國和義大利(尤其是羅馬和威尼斯),也存在著重要的音樂中心和流派。
文藝復興時期有關音樂理論專著,通常是用拉丁文寫成。 這些著述現在看來往往晦澀難懂,但卻是瞭解文藝復興最主要的資源。 若沒有這些著述,今天的我們就不可能準確地知道這個時期的記譜法、節奏、速度、音律、表演、樂器製造和理論規則。 其中許多著作收錄了那時期的音樂例証,是通過其他管道所無法獲得的。
主要作者簡介:
《西方音樂簡史An Outlin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1994)
Milo Wold,曾執教於林菲爾德學院,並擔任榮譽教授。
Gary Martin,俄勒岡大學音學名譽教授,研究西方音樂教育與音樂史。曾任德國國際音樂教育中心主任。
James Miller,俄勒岡大學聲樂和合唱音樂專業名譽教授。
Edmund Cykler
翻譯者:劉丹霓
出版者:世界圖書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