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1016
哥倫布大交換
掌門執筆
〈楔子〉
杜甫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曾有中學教科書這樣注釋 “黍” :玉蜀黍也,俗稱玉米或粟米。 這條注釋錯得離譜,玉蜀黍是美洲作物,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糧, 哥倫布 “發現” “新大陸” 之後才傳播至 “舊世界”….. 哥倫布,明朝時候人,唐時中國無玉蜀黍,黍是截然不同的穀物。
不單只玉蜀黍,馬鈴薯(ie薯仔)更是十六七世紀世界人口爆炸的燃料。*** 還有菸草、辣椒、番茄、南瓜、可可….. 等我們習以為常的農作物,原來都是來自美洲的。
美洲作物似乎很有能力制霸全球,那麼美洲動物呢? 我們卻全然看不到美洲動物進駐舊世界的跡象。 勉強說來,只有作為寵物的 豚鼠(ie天竺鼠) 較常見,而豚鼠在美洲原來是食物。
這就是「哥倫布大交換」的特色:美洲經濟作物幾乎橫掃全球;而歐亞動物,以人類為首,則逆向 “征服” 新世界***,美洲動物連踏出家門一步也感困難。為何如此?
〈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熱那亞人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代表西班牙女王 依莎貝拉Isabela利益穿越大西洋, “西進” 至 加勒比海,施行征服殖民。 此番西征,既使人類歷史煥發新貌,也導致全球環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2年環境史家 Alfred Crosby出版名著《哥倫布大交換The Columbian Exchange》,創製這個有名的觀念和術語,表述新舊世界物種交流對地球生態和人類歷史的深遠衝擊。***
「哥倫布大交換」對於人類歷史作用力之深遠,竟達到無從想象地步:它其實是兩個 ‘舊世界’ 激烈碰撞在一起後, 形成今日我們所見的大一統 ‘新世界’ 的原初推動過程。****
本來居於經濟和文化弱勢的西歐洲,憑藉著遠洋航行和武裝商船的優勢,早著先鞭於大航海時代,名為“發現” ,實為掠奪了美洲的資源,從而有能力參與十六世紀空前蓬勃的亞洲環大洋貿易圈,**** 並且據有要津,獲利空前。
西歐在賺取了 “第一桶金” 之後,更形進取,以高槓桿方式實行 “殖民政策—市場開發—工業化” 連鎖作業,三百年間,一躍而為全球經濟文化之翹首。
再百餘年,到上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文化生活竟得以主宰全球, 尋且透過貿易住還和文化滲透,將全球歸納於單一的文化和生態體系之下!*****
這「萬流歸宗」的態勢,自一萬年前人類農業文明發生,地域文化愈趨分殊之後,得未曾有。 一切「逆轉乾坤」皆起始於「大交換」。
〈天翻地覆慨而慷〉
2億5千萬年前,世界只有單一陸塊,稱為 “盤古大陸Pangaea” 。 地質力量將大地撕裂為二: 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後來二又分為多……
即是說,自分裂之時起,歐亞與美洲即成為兩個獨立而封閉的生態系統***,除了極少數昆蟲和禽鳥,曾經漂流著陸之外,較大規模的只有人類在冰河期間,約一萬多年前越過白令海峽陸橋從亞洲抵達美洲。那次(或時間很近共有三次) 的 獵户移民人數甚少,只携來極少數物種,如狗,故此對美洲生態系影響不大。
而且,那次是單向移動,對歐亞生態系更是全無觸及。
500年前的哥倫布交流情況大為不同,這才算得上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大變動!
打從發現新大陸之年起,歐洲人即有意識地將兩陸物種交叉調配,以為生活、貿易或者觀賞之用。***
舉例,到了十六世紀末,英國伊利莎伯女王已經飼養鼠,用為寵物。
至於無意中搭便車,依隨船隻或人畜越洋往還的物種也所在多有。
舉例:病菌跟隨寄主,老鼠隨船渡洋。
學界相信百十年間兩陸物種交流而成功落地生根者數達千種之多。***
各交流物種之中,若干居於生態系的顯要位置,對環境和其他物種施加重大的影響力者,稱為 “優勢key物種” 。 有些優勢物種威力顯而易見,如人類、穀物、老鼠…. 有些則隱而不彰,但卻後續力量驚人,如 蚯蚓….. 。
人類當然就是無以尚之的優勢物種!雖然征服美洲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與原居民印第安人屬於相同物種,但其體質和文化習性則相去甚遠。 同種交流的即時效應是:在生態高度複雜的歐亞大陸存活的白人身上偶爾攜帶著的較 “溫文的” 病原體,如天花、流感,在數十年間削滅了八成以上的印第安人口。*** 這才是白人迅速侵佔美洲的決定性因素。
Crosby後來出版的最重要作品《生態帝國主義Ecological Imperialism》如此立論:當時歐洲(相對美洲) 的長期關鍵性優勢不在於科技層面,而在於生物層面。***
的確是高見卓識,Diamond《槍炮病菌與鋼鐵》的理論根源便出自此書。
近年學界推陳出新,古氣候學家William Ruddiman於2003年提出嶄新理論解釋「小冰期」(AD1550 – 1750) 形成的原因:
印第安人的農業採行 “燒墾法” ,即是刀耕火種, 每隔數年定必大幅度燒燬林地,以保農耕。燒燬林地的過程為大氣注入 “溫室氣體” CO2,並且限制了森林擴張地盤。 印第安人的火把熄滅殆盡之後,一面 “碳排放” 有所下降;另一面,森林在數十年間四方拓展,植被構成改變,光合作用力度大幅加強,吸收(而非反射)更多陽光,析出更多氧氣,而氧氣不是溫室氣體。*** 於是啟動了 “愈窮愈見鬼” 正反饋機制,把地球推進「小冰期」。
這個理論很新很有趣,假使其為真,則「大交換」的力度竟然達到漢儒所言 “天人感應” 的地步,那當真是無話可說了。
以上學理出自
《1493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 1493 Uncovering The New World Columbus Created》(2010) Charles 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