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選131201說八股

詩選131201

說八股

蕭律師執筆

 

「八股」,現在幾已成為「陳腐」、「老套」的同義詞。 八股,原是明、清科舉時代的一種文章形式,它本身並無善惡可言。 一般論者都認為八股是中國統治者用來做約束士子思想的工具。 我認為這是「想當然」居多,是否真的有理據支持這種說法? 我覺得這種文體是自然演變出來的,後來由統治者定為格式,再加上繁瑣而苛刻的技術要求。***

八股文的遠源,可追溯到北宋王安石、蘇轍諸家的「經義」,又可追溯到「律賦」等文體。 應考者必需具備許多作文章的技巧素養,在作文或答卷時隨手運用出來。 後來文體逐漸定型,陸續沉澱積累,再加些苛刻條件,遂成了明清科舉考試的「八股文」

八股文題目,是由皇帝或主考出的,題材多取自《四書》。 這種文體首先是「破題」、「承題」、「起講」三個小部分,合稱「冒子」,只為說明題意。 重要的是逐條逐項去發揮,把那個主題從上下、前後、正反、左右,講得面面俱到,常用八條四比。

 

〈破題〉

開頭「破題」,「破」即解開、分析的意思,規定只用兩句去概括,而且不能直說題義。

在科舉考場中,考卷數多,閱卷人少,題目一律,文體一律,閱卷的時限又短促,所以閱卷者先看破題;破得好,再看下去;破得不好,下面好嘢有限,「係咁先」。

例一:(題目:「子曰」) “匹夫而為百先師,一言而為天下法。(第一句點「子」,第二句點「曰」,說得非常透徹,而且絕對不能移到別人身上。)

例二:(題目:「大學之道、天命之謂性、學而時習之、孟子見梁惠王」)。這是《四書》中每書的第一句,但彼此毫無關連。 破題:「道本乎天(「道」、「天」,切題中前二句」),家修而庭獻也(在家裡學習,貢獻於朝廷,破後二句,服未?)

 

〈承題、起講〉

破題後,用三句承接破題所說出的意思,叫承題。 現用清 蔣栻之 所作文做例。

題目: 「狗吠」。 出《孟子》「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是孟子對齊宣王說的話。

破題: “物又有以類應者,可以觀齊俗矣。”

狗吠上有雞鳴一詞,故說「又有」。 孟子是說齊國富庶,不是憑空說狗吠,用「觀齊俗」可以籠罩全題。

承題: “夫狗,亦民間之常畜也,乃即其吠而推之,其景象果如何耶?

孟子以狗吠說明齊國富庶,其富庶的景象又如之如? 提出狗吠二字,必然表現狗吠的聲音,這就擴展到狗吠的背景,不愁沒話說了。

 

起講:

若曰:辨物情者,所以觀國俗;睹物產者,所以驗民風。 吾嘗入齊人之疆,而竊嘆其聚俗之盛也。

民生富庶,養狗就多了。 「吾」,指孟子,即擬孟子當時所說。」 「起講」可「代聖賢立言」,即站在聖賢立場「切身處地」地想,把題目再加闡述、分析。

豈但征之雞鳴已哉!

這個單句在此叫「接過」,是粘合劑。 八股苛刻要求之一,是不許「犯上」或「犯下」。 題目只出「狗吠」,如文中講了 “雞鳴”如何,就叫「犯上」;如講了 “達乎四境”如何,就算「犯下」。 這裡寫 “豈但雞鳴就完了嗎?” 下句潛台詞是: “還有狗吠呢!”

 

〈八股、四比〉

自功利之習既成,而人爭夸詐。故鬥雞之外,尤多走狗之雄。

第一股, 從狗吠問題上想起走狗;走狗問題上又配上作陪襯的鬥雞。 這裡只提狗,並不沾「吠」。

自山海之資既啟,而户饒蓋藏,則吠夜之聲,不減司晨之唱。”

第二股,與第一股合為對聯。從人民收入富裕,說到養狗的漸多,狗吠之聲不比雞鳴少,仍沒正面露出狗吠,又仍暗用雞鳴陪襯。

分瀝粒之餘甘,而馴擾優游,不過與彘豚並畜。 乃暮柝相傳,而人為之守望者,狗亦共之徼巡,蓋風雨晦明之間,呀呀者終宵而未靜矣。”

第三股,也是第二比的上聯。 進入了全篇要正面發揮的重要部分。 瀝粒餘甘、指洗米的剩餘, 與彘豚並畜,是說養狗和養豬一樣簡單。人在晚間或守望或巡夜,狗亦隨着出力。 呀呀是狗叫聲,因此常常整夜可以聽到。這裡既說出狗的用處,也說出狗的叫聲。

撫胎伏之無傷,而塵囂角逐,亦只與牛犢同群。 乃夜扉既闔,而人樂其安居,狗尚嚴其戒備。蓋草露寒瀼之際,狺狺者達旦而未休矣。”

這是第四股,第二比的下聯。 說狗的繁殖增多,可與牛犢同群奔逐。每到人家入夜關門之後,人已安居,狗還在戒備。 露水滿地的草叢中,發出狗叫(狺狺)聲音。 這兩股,從狗的生活、繁殖、功用,歸到吠聲。

“瞻之以影,聽之以聲,非其見聞習熟而猙獰欲啖者,一若有異言異服之譏。

第五股。狗從人的影、人的聲,辨別是否熟人。 如是生疏的人,便凶猛地去咬。這時牠的作用很像古代國境上遇有特殊語言、特殊服裝的人要加以稽查一樣。 譏在這裡是審查的意思。 前兩股已正面說出狗的功能,和狗聲的廣泛。似乎已無可多說了。這裡又提出狗能識別熟人生人,對生人進行攔阻、又吠又咬的情形。

 

深巷之中,蓬門之下,苟其一唱嗥然而嘈雜齊喧者,並若有同聲同氣之助。

第六股。前面說了狗在較遠範圍能加守護。這裡說一個小戶人家的門前,一狗一叫,眾狗齊叫,真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由是國風十五,而盧令志美,獨誇東海之強。

第七股。從今天的狗追溯到古代的狗。《詩經》十五國風的「齊風」裡說到「盧令令」,盧是田犬,令令是犬帶的鈴鐺聲音。 齊國在東海之濱,盧令載在齊風,可以說為東海地方增強了聲譽。

 

甚而食客三千,而狗盜爭雄,嘗脫西秦之險。

第八股。齊國孟嘗君有三千門客,曾用雞嗚狗盜的手段,逃出了秦國。忽然抬出狗的光榮歷史,可說毫無遺憾了。

 

苟使民居寥落,安能群吠之相呼;倘非萬室雲連,豈必村龐之四應也哉!

用對句作結,說明「相聞而達乎四境」的原因。 即是說,如果齊國國內居民寥落,即有狗吠也不能連成一片。 正因為齊富,萬家相連,才有吠聲相應的盛况。這是中間暗藏著「達乎四境」的下文。這種收結,稱為「落下」。

 

我們現代應付考試,有許多所謂「攻略本」或「model answer」類,我也曾做過這類的寫手, 即將一些考試常遇到的試題作答,寫成標準答案。 由於八股文以《四書》為主,所以幾乎一般的題試都模擬過 。閱卷者很難知參試者是否抄習或「背」模擬答案,遂於出題處刁難,拿出《四書》中的一字半句為題。如上述截取《四書》中每書的第一句即是。

《論語》「周有八士」,卻只列七人,刻意漏去最後一人,但仍有人如此破題:「紀周士而得其七,皆兄也。」據說,不知是否真有其事,連《四書》中「子曰」前的○也作試題。 士子怎樣破題?「聖人之未言,其渾如也」。渾,渾沌不明,又與運同音,暗點圓圈。

 

 

資料來源:

書名:名家狀元八股文

編著:徐健順

出版:光明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