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402日本史(中篇) 劍與櫻花武士魂

演說1402日本史(中篇) 劍與櫻花武士魂

講者:掌門

《日本史 Japan: From Prehistory to Modern Times》(1981)  John Whitney Hall

平安後期是日本政治史的 攔腰轉折處, 「武士階級」急速興起,**** 在政爭中坐大,取代 “公卿政治” 而成 “武家政治” ,即軍閥政治。

 

(16) 武家興起

藤原氏擅權甚久,為圖私利,在地方設置莊園,地租入於私囊而不歸公室。 此路一開,王室貴家寺院紛紛效尤,於是全國遍行 莊園制度。***

莊園主家族居於京城,管理和保衛莊園的工作便得委派家丁代行, 這類家丁的身份叫「侍」。此等人物後來發跡佩劍,遂美名之為「武士***

武士階級起初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低下,但世代定居莊園領地,掌握財源和民兵,逐漸成為地方軍事貴族。**** 其中也有出身高尚的人,多是被委派監督大型領地的貴家成員,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大軍閥,如平家與源家

京城公卿奢靡軟弱,很快對地方失去控制。 政爭白熱化的時候,甚至會呼召外援,引狼入室。 武家便經由這種過程提升地位,奪得政權。

 

(17)院政時期 1086 – 1192

1073年魄力驚人的白河天皇登基,致力恢復皇權。1086年他讓位予兒子,成為白河上皇,退居大內「院廳」,繞過政所,以“院宣”施行政務,史稱「白河院政」。

院政獨斷106年,後期帶來尖銳政爭,做成戰亂,毀滅了平安朝。

 

〈平源之爭〉1180 -1185

(18) 平氏和源氏出自王室血脈,奈良時代被賜姓為臣。平安末期兩家日趨顯要,源氏集團在 源義家 領導下盤據關東;平氏集團則由於院廳提拔而坐大京畿。

1156年「保元之亂」上皇與天皇爭權,平清盛 因支持 後白河天皇取勝而平步青雲。 1160年擊敗 源義朝,平家稱霸,這是武家當權的先聲。

 

1180年 後白河的兒子 以仁王 發布討平檄文。 關東 源賴朝舉兵響應,全國風起雲湧,展開史上有名的「源平合戰」。 源平合戰是日本史上首次全域戰爭,天下英豪不歸於平則歸於源。 那也是首次以重裝武士為戰術主力的戰爭***

經過五年激鬥,1185年源氏大將 源義經 把平氏主力圍困於瀨户內海的 壇浦,一戰盡殲之,平家滿門俱滅。

 

〈鐮倉幕府〉1185 – 1333

(19)  1192年源賴朝獲得武家最高稱號「征夷大將軍」,開府於東部 鐮倉,成為日本史上首個幕府。***

大將軍身兼 “總守護” 之職,有權任命郡國 “守護” ,即指派地方軍閥。 加上源氏囊括了平家莊園,財力暴增,鐮倉勢力很快就凌駕京都。

1221年 後鳥羽上皇發起倒幕,幕府迅速派兵進京鎮壓。 亂平,在 “六波羅蜜寺” 設立「六波羅探題」情治部門,開創幕府遙控朝政的典範

 

(20) 源賴朝陰狠猜忌,誅鋤同宗功臣,1199年墮馬逝世,遺孀 北條政子和父親 北條時政掌握實權。

1219年源家本支絕後,幕府從京都迎接一名嬰兒,立為大將軍。1252年以後,迎立親王成為定制,大將軍不再世襲,北條氏實際操作幕府,直至鐮倉覆亡。

 

(21)忽必烈汗於1274年遣軍三萬於北九州登陸,與各藩聯軍接戰,適遇颶風,元軍大敗。 忽必烈滅南宋後, 1281年派遣號稱十四萬人大軍再征日本。 北條家主 時宗誓死抗抵,斬殺使者,在博多灣岸建設界牆。 元軍登陸,激戰兩個多月,沒法攻進內陸,「神風」又起,元軍再次大敗。

幕府深恐元朝三次來犯,旦夕不安,戒備狀態直到1312年才撤除。

這場戰爭和後續事態產生出乎意料的影響, 戰區周邊諸藩付出最多,但這是一場沒有戰利品,沒有報酬的戰爭。*** 這對封建軍閥是無法接受的;而幕府也不想或未能賠償他們的損失。九州諸藩離心離德,日後有變,遂與幕府為敵。

 

〈南北朝亂世

(22) 天下亂源起於天皇家支系之爭,1259年廢除皇位長子繼制,王室分裂為 持明院和大覺寺兩支,*** 爭奪王位。1290年鐮倉介入調停,兩支妥協,輪流出任天皇大位。 公家和武家也同樣分裂,北條氏統率力日漸下降,三河和上野守護 足利家崛起

 

(23)  1332年大覺寺系 後醍醐天皇 意圖重建王權,勾結 足利尊氏入京,盡殺北條家派駐 “六波羅探題” 的人馬。 事件導致北條家出人意表地急速崩潰, 1335年鐮倉陷落,北條家與幕府一起覆亡。***

覬覦大將軍寶座未果的 足利尊氏於1336年再次進兵京都, 後醍醐朝廷帶著神器向南逃入吉野山中。 足利尊氏擁立持明院系的 光明天皇,1338年終於素願得償,獲得 “大將軍”尊號,開府京都,史稱「室町幕府」。****

 

大覺寺系朝廷稱為「南朝」;持明院系據有京都,稱為「北朝」。 各地諸侯則以尊奉正朔為口實,鏖戰不休。 天有二日,民不聊生,亂世延綿六十年,史稱「南北朝」時代 (1331-1392年)

 

〈劍與櫻花〉武士魂

(24) 武家成為社會的上層建築,自然要建構自身的文化象徵,來與平民百姓,甚至公卿貴家相區分。 武士文化可具象為「劍與櫻花」:劍代表武士的技藝和心魂,或曰生活態度”櫻花代表佛教的 “無常觀” 和 傳統美學思想的結合,突出的是 “死亡之美”。***** 統言之,兩者代表了 “生與死” 的哲學取態

亂世的武士生活在死亡陰影之中,還要在極大的社會壓力下決策和行動,內心惶恐可想而知。 為了平撫動盪難安的心情,引入禪宗「無住心」法門,以求摒棄妄念,集中於當前的決策和行動。****

剛直銳利,以無厚入有間,象徵解決紛亂和危機, 斬開“哥丁結”的能力。*****

然而過剛易折,身殉亂難,武士之常。 櫻花絢爛而早落,隨風飄零, “死於最美的時刻” ,突顯武士生涯多姿且短促。 櫻花象徵生命的美麗和脆弱武士道精神在戰時要求捨身赴難,在平時則應珍惜生活和人際關係。*****

 

(25) 幕府時代,佛教有了頗大的演變,引進強調玄學思想諸宗, 淘汰了奈良平安單調朴素的風格。 榮西禪師1191年回國,傳入「禪宗 “臨濟派”,得到幕府賞識。 徒弟 道元也留學中國,1227年傳入禪宗 “曹洞派” 。

禪宗與幕府關係密切,後來武士出家亦多入禪宗。 到了江户之初,柳生新陰流以禪入劍,創 “劍禪一如” 之說,劍與禪更加密不可分。*****

 

下層文化迥然有異,「淨土宗」簡易救贖法門在民間大行其道

1175年 法然上人 創立日本「淨土宗」主張人不能自力救濟*** 只能通過誠心誦念 “阿彌陀佛” 的名字往生淨土

他的徒弟 親鸞上人創立「淨土真宗」,又名「一向宗」。 他的名言 “好人尚且得救,壞人應該更能得救。” *** 真宗得到基層人民的支持,後世農民叛亂多以 “一向一揆” 名義起事。

 

〈足利義滿〉

(26)奠定室町霸權的人並非 足利尊氏,而是第三代將軍義滿。*** 1368年義滿九歲出任大將軍,由名臣 細川賴之 輔政,其時天下四分五裂,足利家雖號稱大將軍,其威權難出京都和直隸領地之外。

及長親政,義滿戎馬生涯,彈壓叛亂,削滅強豪。 1391年擊敗中部 山名氏清。  1392年以政治手腕解決南北朝對峙,迎回神器,定於一尊。*** 1399年擊敗西部 大內義弘,才真正天下降服。 1402年他接受明朝冊封的「日本國王」稱號

他為人極其狂妄, 宴請天皇, 平起平坐. 他迫使天皇封其妻子位階同於皇太后; 收其長子為養子. 1408年天皇親臨他兒子的成年禮, 儀典從王子規格. 十天後, 義滿暴斃, 野史自然說成死於毒殺了. 其人的野心和氣度可見諸「金閣寺」。

 

〈應仁之亂1467 – 1477

(27) 第八代將軍 足利義政(1443-1473在位) 文采風流, 喜高蹈避世, 修築著名的 “閣寺” .  他無心公務,臣下弄權,細川 與 山名 兩大家族武鬥,禍延全國。 1467年京都經歷十年大亂,半城毁於戰火,史稱「應仁之亂」。

 

(28)應仁亂後,中央對地方全然失去控制,*** 幕府再也不能任命一位郡國守護,徵收一石地方賦稅。 地方則全然獨立且分裂,莊園徹底消失,代之者是 封地 ,由 “以下克上” 成為新型軍閥的 “大名”(即藩主) 賜予旗下武士,以酬報其效忠支持。日本社會也徹底地封建主義化。****

大名與大名之間則因境壤相接,易起兵釁,合縱連橫,開啓了日本史上一百年的 「戰國時代」。 這大亂世要到1568年 織田信長進入京都,統一天下,才告結束。

 

〈室町文治〉

(29) 室町幕府由義滿至“應仁”太平歲月, 文化建設達到中世紀最高水平.

足利氏幾乎把禪宗變成官方機構,建立 “安國寺系統,在總部 “南禪寺” 之下有 “京都五山” ,下隸二百多間地方廟宇,由幕府委派官員當首席執行官。

京都的古寺和「枯山水庭園」多是那時代的禪宗風格。 村田珠光的 茶道,雪舟的 潑墨畫,觀阿彌的 能劇都是室町的產物。***

 

(30) 應仁之前,京都受益於海上貿易,商業殊為發達。 明太祖與成祖均曾遣使日本,幕府也遣使朝貢, 1404年達成「勘合貿易」協議,定期舉辦官式貿易團。

日本進口以銅錢為主,室町幕府並未發行貨幣,城市以 “明錢”作交易媒介。進口貨還有生絲、瓷器、繪畫、藥品和書籍。 出口則為純銅、硫磺、折扇、屏風、畫軸,最特別的是腰刀,數以萬把計。

1551年以後勘合貿易完全解體,海上貿易由民間主導。

 

〈西潮拍岸〉

(31)葡萄牙人於1498年到達印度,1557年立足 澳門

1543年日本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傳入火繩槍。**** 1558年大炮首次應用於日本戰場。 1575年織田信長 以三千洋槍破了武田家所向無敵的重騎兵

為了抗衡大炮,必需修築大型城堡,兩者的成本都極其昂貴,非小藩所能承担。 那就加強了大藩的兼併能力,史家認為槍炮使日本統一提早了幾十年。****

 

(32) 1549年耶穌會先鋒 沙勿略 登上鹿兒島,輾轉於九州宣教。 1570年九州大名 大村純忠皈依教門, 開闢長崎港。他和 有馬睛信、大友宗麟 合成九州 “基督教大名”三人組。 1582年耶穌會估算有信眾150,000人。 盛況到了1612年德川滅教,乃灰飛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