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403日本史(下篇) 虎擲龍拏不兩存

演說1403日本史(下篇) 虎擲龍拏不兩存

講者:掌門

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 足利義政 無心公務,政局靡爛,細川 與 山名 兩家爭鋒武鬥,禍延全國。 1467年京都經歷十年大亂,半城毁於戰火,史稱「應仁之亂」。

「戰國時代」始於 應仁之亂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大亂世幾時才算結束則有不同說法。作者採信1568年織田信長進入京都,列強爭霸基本上結束,將該時代壓縮至最短的101年。 另一種說法要算到1600關原會戰,長期政局動盪才終結。 還有一種更要算到1615大阪夏之陣此後再無大型戰事,如此算來戰國長達148年。***

 

(33) 應仁亂後,群雄割據,幕府權力萎縮到極點。 地方層面上,實際掌握行政、財源和軍隊的家臣紛紛簒奪宗主家族的權柄,史稱下克上時代。 這時期的軍閥稱為「大名」。***

戰國早期地方政權更替快速,三十年間人面全非。 到了中段情勢穩定下來,能存活的都非平庸之輩。 其時未有大炮,城堡依險構築,易守難攻。 於是小國林立,合縱連橫,依附豪族,以婚姻血緣相糾結,形成大型聯盟集團。

織田信長統一天下前夕,全國約有200大名,而素稱強豪者不足30家。***

由於生存競爭,但凡戰國時代必為“理性主義”時代。*** 理性即是注重效益,按實際狀況調整行為,減少感情或意識形態用事。 理性行事對內體現於行政和經濟建設,對外則為外交和軍事。

 

〈織田信長〉1534-82

(34) 戰國尾聲,有資格 “入洛” (註:字面意義為 “進入洛陽” ,比喻為進入京都,問鼎大將軍尊位。) 的聯盟集團首領不出五六家。 首先動手的是才華勃茂的 “越後之龍” 上杉謙信,但他的地盤位置偏僻,經濟條件惡劣, 兼且受阻於治軍嚴整的 “甲斐之虎” 武田信玄, “五次川中島會戰” (1553-1564年) 徒勞無功。

國力最為充盈的是駿河和遠江兩國領主今川家。 今川世代長於治理,以測量土地和編纂法典名重當世。1560年 今川義元布署妥當,親率四萬大軍穿過織田家的尾張領地入洛,志在必得。 不意在 “甬狹間之戰” 為驍勇無匹的織田信長以二千兵扼阻進路,再以百餘騎繞行山徑,趁雨夜突襲本營,大破今川軍。 今川氏瓦解,地盤立即為盟友瓜分; 織田則威名遠播,天下莫敢攖其鋒!

 

(35) 1568年織田信長率領三萬軍嚴裝入洛立 足利義昭為傀儡將軍, 以“天下布武” 作口號,開展統一宇內的大業。

他先與 三河的德川家康結盟,舒緩東面壓力,然後全力掃蕩京都周邊為患數百年的寺院軍閥。 1571年他以恐怖手段清洗 比叡山,火燒延曆寺

1573織田擊敗中部強豪 朝倉義景 和 淺井長政; 回師圍困 “一向宗” 本愿寺派的大本營 “石山堡壘” 。

 

同年,他驅逐 足利義昭義離京,終結了室町幕府。****

1575年 “長篠之戰信長以三千洋槍隊破了武田家所向無敵的重騎兵***,正式成為戰國首位霸主。

1576年他在琵琶湖畔修築能夠防禦火炮的大型城堡「安土城」,雄視八方,成為新時代的標誌。*** 織田制霸的時期於是稱為 “安土時代”

 

(36) 1577年織田派遣手下大將 羽柴秀吉 前往征伐西部十二國首領毛利氏,直逼高松城。 圍城戰曠日持久,1582年秀吉要求增援,織田點派部將 明智光秀領兵,不料光秀叛亂, 襲殺信長父子於京都 本能寺。 史稱 “本能寺之變”。

 

〈豐臣秀吉〉1536-98

(37) 羽柴秀吉出身極寒微,體孱貌醜,被譏為 “猴子”。 他憑藉將才和領導力由最傳令兵拔升至大將位置,在封建時代實屬不可思議。***

 

他在高松城下得悉信長被弒,立即與敵方議和,兼程趕回京都,撲殺了 明智光秀,順理成章地成為四名輔政家老之一。 1582年在著名的「清須會議」上壓倒筆頭家老 柴田勝家,*** 扶立了信長三歲孫子為織田家主。

次年,秀吉借故殺了柴田。 又一年,把在清須會議上倒戈支持他的另外兩名家老也幹掉,獨攬大權。

 

1585年他與 德川家康 及 上杉景勝 結盟,兵臨四國,乘勝入九州,天下俱服。 同年,進位「關白」,賜姓「豐臣」。***

1590年 “小田原之戰” 降服 北條氏,正式武力統一全國,成為第二位戰國霸主。他在桃山建築「伏見城」,他制霸的時期史稱 “桃山時代”。

 

(38) 1592年天下甫定,秀吉立即以20萬軍入侵朝鮮,將國內軍備過剩的張力轉移國外。****  侵略軍為 “抗日援朝” 的明朝軍隊抑阻,雙方戰成平手,和談撤軍。 1597年秀吉再遣14萬人入朝鮮,明朝也照樣派遣大軍抗衡。

1598年秀吉去世,戰事戛然而止。

 

(39) 在戰國這個崇尚理性的時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這三位成大功業的大人物,都是魄力非凡,極重績效的人。 如果說織田居於破壞和創新的一極,有如經濟學家 熊彼得Peterschump所言“創造性破壞”;那麽,德川便是鞏固和保守的另一極了。***

 

我們今天所認識的日本“古典文化”,其實大多是在江户時代定型的。****  舉兩個突出的例子:A「切腹」作為武士無比嚴莊的死亡儀式,是由豐臣圍困高松城之役,守將 清水宗治“發明”的。到了江户時代才成為“例牌菜式”。

B「劍道」標榜以劍求道,始於家康部將 柳生宗矩的 “新陰流”「劍禪一如」,以禪入劍,為前代所無。 稍早,豐臣著名幕友 千利休主張「茶禪一味」,以禪入茶,清幽敬寂,拔高了「茶道」的意境。

C江户城中的大規模商社,以現代化手法經營, 三井和住友興起於德川早中期。 著名歷史學家Perry Anderson說道,如在四百年前讓他估計世界上那個城市最先“資本主義”化,他定必選擇江户城。***

 

〈德川家康〉1543-1616年

(40)三河的德川家在 “甬狹間之戰”前夕不過是個二三流大名,為今川家之附庸。 今川戰敗,德川少主 家康立即參予瓜分其地盤,並轉投織田麾下。 在織田二十年漫長的爭霸歲月中,德川始終是他關東地面忠誠的戰犬, 不惜屢番賣命頂著所向無敵的武田家騎兵。

 

1582年 “本能寺之變”信長被弒,秀吉獨攬大權,家康在短暫反抗後看清形勢,當機立斷, 成為秀吉十年爭霸的忠實盟友。 當秀吉嚴厲測試,要他交出大本營 駿府城,移封僻遠的漁村“江户”,家康二話不說,捲起鋪蓋就走。

因為建設江户,德川得以避開朝鮮戰爭,並大力發展商業以充盈國力,江户城打從建城之日便是個商業城市, 這與安土城和伏見城軍事堡壘壓倒一切的風格迥異。*** 然而未來之世, 卻是商業壓倒一切的世界.

 

1598年秀吉去世時,嗣子年幼,四位輔政大名以德川家康勢力最大。 豐臣家臣 石田三成組成反德川聯盟, 1600年關原會戰***,石田兵敗身亡,家康成為戰國最後一位霸主。東軍在戰場上取勝的契機, 便是在西軍中早已收賣了叛將, 收賣當然要用金錢.

 

(41) 1603年德川進大將軍尊號, 正式開府江户. ***

1605年他讓位於兒子, 隱身 駿府城佈署大計. 1614年時機成熟, 以薄弱的借口挑起 “大阪冬之陣”, 此戰血流成河更甚於關原. 德川仍未得逞, 再弄詭計拖了一年.  1615年 “大阪夏之陣”, *** 終於滅了故主滿門.

1616年家康逝世, 江户政權經已全然穩固.

 

〈江户幕府〉1603-1868

(42) 到了江户幕府「幕藩體制」才粲然完備。 天下約分為265藩,共收田賦2,600萬石。 江户藩680萬石居於權力金字塔之頂端,稱為 “天領” 。*** 天領還包括了大阪、京都和長崎等一線城市和三座鑛山,保証幕府壟斷主要經濟中心和貨幣發行權。**** (註:比對第二位 加賀藩前田家102萬石。)

 

藩封按關係親疏分為三等。***

23個「親藩大名」為德川親屬,共享260萬石,以直系「御三家」尾張、紀伊 和 水户 佔據要津,翼護江户。 御三家有權為幕府提供繼承儲備。***

 

145個「譜代大名」共有670萬石。 他們大多是關原會戰之際的德川部下,其大名身份直接得自德川家,所以對之忠心耿耿。 幕府的核心決策小組四至五人“老中” 團便規定由二萬五千石以上譜代大名擔任,**** 而非常設的CEO位置 “大老” 更指定只由 彥根等四藩藩主當中一人出任。 親藩大名不得出任老中,*** 足見制度設想之周詳。(註:譜代以 彥根藩井伊家25萬石為最大。)

 

97個「外樣大名」多是織田和豐臣時期保存下來的家族,共擁有980萬石。比諸譜代他們受到更為寬容和謹慎的對待,但處於嚴密的監視目光之下。

另外,連天皇在內整個京都小朝廷只受到187,000石供養,窮得實在可憐!

 

(43) 德川家康 設立「京都所司代」,以控制和監察朝廷,尤其嚴禁各藩私通天皇。*** 大阪之戰後,更發布「禁中及公家眾諸法度」17條, 明目張胆地 “指導” 和規限京都的運作,其至於天皇只能執行儀典和創作文學!***

同年發布「武家諸法度」,後經修訂為21條,嚴苛地限制大名的活動,小者服飾婚姻,大者軍事設施、造船出海、禁絕基督教和參覲交代。

 

參覲交代」制度規定 大名必須在江户城內設置府第,妻子長居其內,跡同人質。 本人則半年駐國半年駐江户(邊遠者寬為一年),府內常設與幕府聯絡專員。

除了人質作用之外,這制度利害之處在於強幹弱枝****, 匯聚各藩財富於江户。 隨著藩主久居江户,中央與地方隔閡降低,地域意識減退。 頻繁往來促使交通運輸狀況高速改善,大幅提振全國商品流通,並使江户成為超級都會。****

 

還有一點較為隱晦,各藩少主在江户長大,深受首府文化浸染,長大回藩反與地方文化格格不入,加上人脈根基不深,自然不會對中央有異離之心。這與古羅馬將歸附蠻族的貴族子弟從少接到羅馬城居住和接受教育,產生完全相同的政策效果。

 

 

附錄 元好問  “楚漢戰處”

虎擲龍拏不兩存, 當年曾此賭乾坤,**** 一時豪傑皆行陣, 萬古河山自壁門,

原野猶應厭膏血, 風雲長遣動心魂, 成名豎子知誰謂, 擬喚狂生與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