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0421
創意從何而來(五) 犯錯error
Thomas執筆
偉大的創新者很多時候都被譽為「先知」,有些甚至被稱為「教主」,彷彿他們能預知一切。(編按:有些甚至自稱為「掌門」。)
但《創意從何而來》的作者Steven Johnson則認為,大多數創新其實來自一樣人們不大願意承認的事實—「犯錯error」。英國經濟學家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他的著作《Principles of Science》(1874) 中指出:「若以為偉大的發現者總能馬上抓住真相,或者具備萬無一失的直覺能力,那可就錯了。偉大的頭腦很可能比不那麼活躍的頭腦更常犯錯。事實上,豐富的想像力與大量的猜測,是發現的首要必備條件;但是,錯誤的猜測必定比那些事後證明理由充足的猜測多上很多倍。最難以令人信服的類推、最異想天開的概念、最明顯的謬論,都可能穿梭過那擁擠的大腦,而留下紀錄的卻沒超過1%。」
創新者之所以能夠透過犯錯而創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犯錯」比平常人多很多倍,而更重要的是透過犯錯,他們會重新檢驗原先的假設,開拓未曾接觸的道路。
以下兩個例子都是從犯錯中「誤撞」出新的道路,Alexander Fleming在1928發現青黴素(penicillin又稱為盤尼西林)的過程就是因為一次意外。他曾經在第一次大戰擔任軍醫,目睹士兵受傷後被細菌感染的慘況。之後他從鼻腔粘液中發現了一些「溶菌酶」,可是研究了七年也無法找出有效殺菌的物質。一日,他離開實驗室時忘記了關好窗,當他回來時發現培養皿中長出了一些綠色的黴菌,他發現這些黴菌有抑制細菌生長的能力,因而發現了青黴素。
另一個是關於發明攝影技術的故事。1830年代法國人Louis Daguerre一直與另一位英國發明家競相研究拍攝科技,但經歷數年而苦無成果。直至一日他錯誤地把一塊碘化板收進有水銀罐的櫥櫃,晚間水銀霧氣從罐中燻到板上,弄出一個完美圖像。他因此而意外地發明了現代攝影技術—達爾攝影法Daguerreotype。
另一種藉著犯錯而創新的方法,就是將原先認為錯誤的想法直接轉化為另一種見解,想像那些情況下「錯誤」其實是有意義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3M公司發明的Post-it便利貼。當初3M本想發明一種強力膠水,可是造出來的卻是粘力不大的膠水。研究員意外地發現,把這些粘力不大的膠水搽在紙上作備忘字條卻十分有用。
另一個例子是 “宇宙背影輻射”的發現。天文學家Arno Penzias與Robert Wilson一直以為他們的天文望遠鏡壞了因而收到「雜訊」,直至與一位物理學家閒聊後,才想到這些訊號其實是宇宙大霹靂Big Bang的遺響餘暉。
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千百萬不同物種,自然界藉著「犯錯」而演化出最具創意的生態環境。生物學家發現,在人類的遺傳過程中,平均會有150個DNA產生突變。這些基因突變彷如複製時犯錯一樣,隨機而沒有目的。但當某些突變有利生物的存活,「天擇」便讓基因在演化的長河中保存下來,從而演化成多樣性的物種。Steven Johnson一語道破:「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犯錯是人性這句話還未深入精髓。犯錯,是造出人類的第一步。」
筆者嘗試研究創新者的心理特質,發現他們都有一種信念與常人不同。當很多人都十分懼怕犯錯時,他們卻認為犯錯並沒有什麼大不了。1995年,當時Steve Jobs已被自己所創辦的蘋果電腦辭掉,他在一個訪問中表達:「我是那種不管自己對錯的人,我只在乎成功。你會發現很多人告訴你,我是個堅持己見的人,但當他們提出相反的證據,5分鐘後我便會完全改變主意。我不在乎自己犯了錯,我承認自己常常犯錯,這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做正在做正確的事情。」就是這種把犯錯視作平常的心態,才讓他的具有超強的反彈力,在回歸蘋果電腦後再創世界另一新潮流。
發明家及時代精神的代表Benjamin Franklin說過:「也許,人類的錯誤史,從整體來看,比他們的發現史更有價值、更有趣。真相是統一的、狹隘的,它一直存在,似乎並不需要花這麼多積極的心力、就這麼被動也能遇見。錯誤卻有無窮的多樣面貌。」
筆者用一句說話總結:「創新就是讓犯錯賦與新的意義。」
下一篇將介紹「功能變異Exa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