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ton悖論:如果人民是統治者,那麼,誰將被統治?
讀書札記140515
激進民主
掌門執筆
《Radical Democracy》(1996) Douglas Lummis
中譯本《激進民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激進(基進)民主」作為一種西方非主流政治哲學形成的時間很晚近,開創性理論著作是E Laelau & C Mouffe的《領導權和社會主義戰略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ies》(1978) ,本書是另一重要論著。
考其詞源,「民主democracy」出自古希臘單詞demos和kratos,意為“人民的權力”。 「radical」的意義是“基本液”,中世紀哲學認為是所有動植物自然固有的,保有活力的必要條件。如此,Def. 「激進民主radical democracy」意為根本的、本質的、固有形式的 人民掌控權力的狀態,**** 是一種「直接統治」的狀態。
〈激進民主的來由〉
方今之世,政治哲學天下三分:自由主義、社會主義 與 保守主義。*** 在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民主陣營之中,自由主義可謂風行草,獨領風騷。 但是就算在這些國家之內,響往社會主義思想的智識分子仍大不乏人。 一種 “天下為公” “人生平等” 的理想自法國大革命始即深植於歐陸智識傳承, 而與英美的自由主義思想相互激盪。
社會主義之主流當非「馬克思主義」莫屬,然而,並非社會主義就一定是馬克思主義。 蓋自 列寧和 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付諸實踐,人間巨變,志士灑血,生靈塗炭,無奈是理想難伸,終歸慘澹…..
於是西方左翼智識分子引以為戒, 不再支持以暴力革命方式改造社會,而轉為 “建制派”, 欲於當前自由主義民主現實之內部, 訴求社會主義的目標理想。**** 「激進民主」就是這一思潮的產物。
到了上世紀末葉,美國政情弊端顯露,對外無法抑阻政府執行代表跨國大企業利益的國際霸權主義路綫;***對內無法抑阻權力向華盛頓集中,地方權力日益流失的窘困; 也無法擺脫國會說客、政治分贜、選舉秀…..等等惡劣積習。於是民間不滿呼聲鵲起,形形色色的抗議活動應運而生,尋且形成共識,塑造理論基礎,這是激進民主的來由。
〈激進民主的內涵〉
激進民主打從開始就自我界定為 反資本主義,而歸屬於社會主義陣營。***
既然起自抗議運動,它的根性就是 「批判性」,*** 著力點放置於揭露現存社會的諸般不平等和不正義 —– 小焉者, 中產階層對應草根階層無論在財富、教育、就業諸層面的機會壟斷和剝削; 大焉者,上層政治運作受到菁英圈子封閉性操控,日益遠離基層民眾,民主嚴重流失。 經過世代累積,社會內部更為貧富懸殊,流動性更低,弱勢社群更趨無助。
國際之上,工業先進大國對應落後國家,施行嚴苛的經濟盤剝,反映在窮國的赤貧和生態毁壞上面。 民主大國的內部民生穩定,是以犧牲落後國家的資源生態和生活素質為代價的。
激進民主對自由主義的批判,力度強大且深入,但從理路上看,並未超出馬思克主義範圍。 從其反面來看,它自身的理論建設卻格外顯得薄弱,*** 也欠缺明星級理論家。
原因在於激進民主主張多元主義,不以統一的意識形態相號召,不提出宏大的全局性社會變革目標,實踐策略上也不試圖建立龐大嚴密的組織,而企圖以地方性的、局部目標的公民團體運動推行社會變革,**** 逐漸導致資本主義國家消亡。
因此,激進民主的理論主要放在探討「公民社會」的概念和其實踐綱領之上。
〈激進民主的綱領〉
「公民社會」被設想為和平地在建制內部強化「直接民主」, 按政治文化經濟環保等多元目的,形成面對面小群體, 以普遍價值相號召,爭取在社區和基層單位掌權,以取代 “資本主義代議制” 「間接民主」的制度安排。*****
其手段為創造公共討論、公共價值和語言,開闢「公民空間」,力圖控制國家權力。*** 公民空間呈現為網絡狀態,每一網格關注一特殊系列的目標,**** 而不是以提出宏觀政策主張,攫取中央政權為目標的傳統政黨做法。
自從法國大革命以來,如何將國家機器轉化為公民所掌控和使用,一直是社會主義者的理想。 但每次實踐試驗之後,卻發覺官僚機構不單沒有為人民所馴化,反而更為強橫專斷,這情勢令到理想主義者大感失望。 考其因由,是國家政制變革了,社會和公民並沒有同步變革。*** 激進民主主義者針對這點,提出「社會轉化」的新策略。
激進民主本身是實踐性的: “決定” 意味着決定行動。 採取行動是為了促成一個社會自治領域:人民可以自由地思考、言論和決定公共政策, 這就是「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促成一種社會轉化,但不是組織面的變化,而是心理面的變化,作者比喻為 “人民的覺悟” 。 「那些在謊言下不反抗地生活下去的人民是不可能握有權力的。」 故此,激進民主運動本身是一種公民教育,其信條為:「唯一確定有效的教育體系是民主行動本身。」****
人民馴服於威權主義久矣,無論是君主專制的父權主義, 或是現代國家的愛國主義, 都要求個人放棄政治生活的意志、選擇的權利和 對公共決策的理解和參與能力,將之讓渡給威權—- 統治者或政府。 真正的解放是將這些東西回皈到公民手中。
John Cotton的著名悖論:「如果人民是統治者,那麼,誰將被統治?」激進民主的答案是:政府。****
〈激進民主的缺憾〉
最後,激進民主在實踐中力量薄弱,致命的原因卻在於它不夠 “激進”!*** 對左翼主流的馬克思主義者看來, 激進民主派投身建制,簡直是背離理想,最低限度不過是 “改良主義者”。 對右翼主流的自由主義者看來,它是披著建制外衣的反建制派,搗亂份子。 中間派在群眾運動中總是兩面不討好!
由於沒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旗幟,難以動員群眾的熱情。
缺乏明確有力的核心理論和行動綱領,則導致力度散漫,很多時候氣候未成而內部先行分裂。***
另外,從事地方基層政治活動非常吃力,以區區百十有志之士,欠缺強大有力的政黨組織支持,實在難有作為,絕對不是兩大政黨的對手。 指望得到區域人民的熱心和積極參與,無異痴人說夢! 只有在平均教育水平極高的少人口富裕國家,如北歐諸國和瑞士,才有施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