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0529卡爾波普的科學哲學

SENSE隨筆140529
卡爾波普的科學哲學
執筆人:蟬

「知識論/認識論Epistemology」是哲學一大學門,當中最重要的課題是:知識如何形構和增長。 ***
梯級式的教育制度反映出知識的習得就好像建築一座大廈:先在一片空地上建好地基,再一磚一瓦逐層往上蓋。
將知識增長視為透過累積並建於基礎之上,既合直覺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也是對的。但將它作為知識增長的唯一形式則未必正確,尤其是體現在科學知識的增長上。

科學理論是真理嗎?〉
傳統知識論將科學方法視為由經驗為基礎,對實驗觀察結果進行歸納的方法。*** 培根Francis Bacon提出知識源自對世上事物的感覺,而這些感覺是可靠的,是為「經驗主義Empiricism」。**** 科學方法就是對感覺基料進行加工和分析,在重複的基料中找出一般概念和原則,此即 “歸納”的過程。***

「歸納法」的工作步驟包括 1) 觀察與實驗;2) 對觀察和實驗的結果作比較;3) 提出假說;4) 通過實驗對假說進行證實;5) 把證實了的假說表述為「理論」。

歸納法一直被視為實驗科學必須遵循的方法,但在哲學上卻備受挑戰。 休謨David Hume就曾挑戰歸納法對因果的解釋力,並將透過歸納法得出的知識分為 “必然真理”與 “偶然真理”(請看《SENSE隨筆140519因果淺談》),而科學真理只是偶然真理,雖然邏輯實證主義者稱科學是 “高概率的真理”

總之,人們就是不能擺脫科學理論是 “從重複出現的事實中歸納出來的” 這種想法。

波普的批判〉
卡爾波普Karl Popper反對傳統對科學知識增長的理論。他分別從歸納法、實證主義和基礎論三方面去批判現有的學說。
邏輯實證主義者把科學說成高概率的真理,波普反駁這個說法。他認為科學理論是大膽的猜測而非平凡瑣屑的內容,而內容和概率是成反比的所以科學理論的真實概率很低。***

舉例:理論 (i) 地球是橢圓的;理論(ii) 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橢圓的;理論(iii) 地球是橢圓的,並且按橢圓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 即 (i)及(ii)。
理論(iii)是真理的概率 必然比理論(i)或理論(ii)低,而它的內容則比兩者更為豐富。
波普說過:如果科學的目的是爭取高概率,那麼它就應該儘量少說話,並且只說同義反覆的話。J***

另一方面,波普認為 “觀察不能先於理論”,只有在出於某一目的和角度去觀察,人才能從不同的事物中找到相似之處。 簡而言之,觀察不可能發生在理論之前

舉例:觀察結果「這是紅的。」
這個被認為是最簡單的觀察的常用例子,當中包含了顏色的概念。而且對所謂紅色的上下限也受觀察的前提影響。 如果只需觀察紅色和黑色的話,則紅色可以涵蓋較闊的光譜;相反,如果被觀察的對象顏色介乎紅色、紫色和橙色之間的話,意義便極為不同。

對於基礎論,波普認為人追尋知識的原始目的是為了使生活獲得可靠的庇護,而只有確信的知識才是可靠的。*** 正是這種心理需要,令人把獲得知識的過程等同於證實。 波普指 確信”是一種獨裁主義,企圖一勞永逸地證實知識的真理性,這種心態是有問題的。

證偽原則、試錯法和理性批判主義〉
為強化以上三方面的批判,波普提出了自己的學說。

1. 證偽原則
波普反對以「證實原則」去檢驗科學理論,提出「證偽原則」取而代之。

舉例:命題“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 即 “For all 天鵝x,x 是白色的。”
這是一個 “全稱判斷”,意指任意一隻天鵝都是白色的。
經驗的對象是個別的,無論個別的事例重複多少遍,也不足以證實一個全稱命題。 由於科學理論均為全稱命題,所以「證實原則」無法實證任何科學理論。*****
波普指出:經驗作為理論的試金石,價值在於其能證偽理論。**** 只要觀察到一隻黑天鵝,即可證偽這一判斷。
科學理論只是猜測和假說,它們最終都不會被證實;相反,只會隨時被否證,即被證偽。

2. 試錯法
在證偽原則中使用的方法為 「試錯法」。 試錯法的步驟是先大膽地提出猜測和假說,然後努力尋找與假說不相符的事例,再根據事例對假說進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它。
試錯法的目的不是為了最終找出一個不能被證偽的理論。**** 試錯法對理論的修改、完善或者否定是永無休止的。 所謂“最好的假說是終極真理的代名詞”,是與科學精神相違背的。

試錯法的另一特點,在於其本質上是演繹法。 方法論中把一般原則推導到具體事例的過程稱為演繹;由具體事例推導到一般原則的過程稱為歸納。*** 波普在此否認科學理論是歸納的過程,它其實是演繹性的
演繹法和理性主義相聯繫,波普理論故此亦被視為理性主義在科學中的傳承。 縱使如此,波普並未否認經驗主義,他指出經驗雖然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和不變基礎,但卻是檢驗知識的標準。***

3. 批判理性主義
波普為了區別他與傳統理性主義的差別,把自己的說法稱為「批判理性主義。其特點是對現存的假說、理論和知識進行理性的批判。 而所謂理性的批判,首先就是證偽、試錯,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更好的假說與猜測。
波普把傳統經驗主義的基礎理論比作“精神水桶說”:心靈就好像一個水桶,汲取知識的過程就像把經驗素材注入水桶之中,並在桶中累積和變化。

批判理性主義則是“探照燈說”:人的理性是一盞探照燈,它以假設嚮導觀察的類別、角度和方向,照亮未知的領域。 理性不是固定的原則和理論,而是深化認識、積累知識的工具。
參考:
《卡爾波普》(1991) 趙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