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0603
創意從何而來(七)平台platforms
Thomas執筆
創意可以在怎麼樣的環境下成長?答案就是「平台platform」。但何謂能夠孕育創意的平台?或者問,什麼條件才能營造出一個創意平台呢?
《創意從何而來》的作者Steve Johnson從 達爾文發現珊瑚礁的形成過程中,啟發出平台是如何建立的。科學家估算,只佔有地球表面千分之一的珊瑚礁,至少有一千萬物種棲身其中,可以說珊瑚礁就是地球上最具創造力的平台。有趣的是,所有這些物種並不是由一個有目的意志所創造,一切都是自然的突現性emergent行為(筆者相信演化論,如果一切歸因上帝,倒不如看聖經罷了)。
珊瑚礁一般在火山島沈沒在海平面下的斜坡上滋生,深度在一百五十英尺下的淺水位置。因此很多愛好潛水的人士,都能夠觀看這些美麗的奇蹟。珊瑚礁是由死去的珊瑚蟲堆積形成,珊瑚蟲是柔軟的水螅體,活著時會造出鈣質骨架,產生出十分堅實的礦物,主體死了幾世紀仍完好無缺。新的珊瑚蟲會在原來的珊瑚礁側鄰成長,令珊瑚礁不斷堆疊,延綿不絕,而其他魚類及海洋生物則會以珊瑚礁為居地,最後孕育出千萬種生物。珊瑚礁本身成為一個有機而不斷自我發展的結構,其他生物得以從中汲取養分,最後亦還原成為珊瑚礁的養分,這個景象就好像「創意平台」一樣。
讀者不難發現我們生活中所遇見的平台,也具備如珊瑚礁般的特質。網上很多討論區平台,往往積存了比很多「官方」網站來得全面及實用的資訊,例如香港高登討論區、親子王國、uwants、openrice等。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當一個基本的結構形成後,各類的資訊便會突現emerge在平台上,其豐富度是意想不到的。
好像最近關於王維基為「香港電視」申請牌照的風波,就全靠一眾「高登巴打」發現《廣播條例》及《電訊條例》之間的現行矛盾。這些連政府及法律顧問也忽略了的點子,卻可以藉著平台而發掘出來。
從珊瑚礁的形成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平台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各種材料會被回收循環再用,造出更有創意的東西。當珊瑚蟲死去後,它的外殼會成為新珊瑚蟲依存的基礎,珊瑚礁因而慢慢形成。平台往往令被遺棄的垃圾成為創新的材料。
美國德拉瓦州Delaware的印第安河灣Indian River深處,棄置了很多地鐵車廂,它們其實是當地環保廳所放置的人工魚礁。在短短十年間,本來很難令海洋生物久居的沙質海底,成為了一個都市,各類的比目魚、鱸魚和貽貝在此自然繁殖。自從第一批車廂沉置後,這裏的生物量已增加了400%。
城市的發展也有類同的形式,以香港為例,最有創意的商品往往不是在中環這些核心地區找到,而是在一些被「遺棄」的舊區如深水埗鴨寮街、旺角通菜街這些地區找到。很多各種二手電器、電腦儀器、山寨電子產品和手機也可以在這裡買賣及修理,而且種類繁多,連遊客也樂於在此尋寶。在工業沒落的新蒲崗,那些被棄置的廠房成為了各類文化創作人的舞蹈室、band房和演藝劇社。
正如從事城市發展研究的Jane Jacobs所言:「真正全新的點子 —無論最後是否獲利或以其他形式成功—在新建築高開銷的經濟體制內,沒有反覆試驗、摸索的空間。舊點子有時可以使用新建築,新點子則一定得使用舊建築。」孕育創意的平台,就是一個可以讓人們以低成本「落腳」,讓人們可以大膽地冒險和試驗,讓思想可以自由地碰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