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40904印度簡史(二) 孔雀王朝 與 笈多王朝

讀書札記140904
印度簡史(二) 孔雀王朝 與 笈多王朝
掌門執筆

〈亞歷山大東征〉
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滅了波斯阿黑門尼德王朝,揮軍東指,兵侵北印,顛覆了難陀王朝。*** 但他從未越過印度河,便士疲師老,撒軍西歸。 未幾大帝駕崩,馬其頓帝國一裂為四,塞琉古王朝得其東翼,仍對印度虎視眈眈。

亂世出英雄,自稱難陀庶出的 旃陀羅笈多清除了希臘人的傀儡政權,掃平群雄,於元前320年建立孔雀王朝。****
前305年大勢底定的塞琉古終於越過印度河,欲成亞歷山大未竟之功,卻為笈多所敗,鍛羽而歸。

經此一役,孔雀成為西北印度的霸主,定都 華氏城, 創建印度史上第一個帝國。
〈孔雀王朝〉
開國三代俱是英主,勢力逐漸伸向南印度。
印度南北為 文底耶山所阻隔,自古甚少溝通。 南印原住民 達羅毗荼人文化獨立發展,透過海洋貿易,與中東和南洋的交流甚至多於北印。***

前268年登基的第三代 阿育王(註:意為“無憂”。)是古代印度最有名的君主,以宏揚佛法流芳百世, 曾兩次派遣子女前往斯里蘭卡傳法,使之成為後世南亞的佛教重鎮。***
前256年阿育王以極其殘酷的戰爭滅了東北印最強大的 羯陵伽國,據說為此心生懺悔而篤信佛教。 餘下南印的三個大國 注輦、雞羅和 潘地亞,全都望風景從,成為屬國。 孔雀名義上統一了全印度。****

孔雀與之前的區域霸權性格上有所不同,身上帶著濃厚的帝國氣息。 除了發展出成熟的官僚、軍事、交通和稅收系統之外,更利害的是其「密探體系」,*** 可能是世上最早的錦衣衛! 這邪惡的統治手段生根延續,和種姓制度一起遺害無窮。

前183年孔雀滅亡,簒位者建立弱勢的 巽伽王朝(前183–前73年),國家立即四分五裂。 後繼的 甘婆王朝(元前73–公元28年)更加闇弱,淪落為一個區域政權。就在此時,胡騎接踵東來,中原板蕩,國無寧日。
〈外族入侵時期〉
漢初匈奴崛興於草原,滅大月氏,月氏族人遷逃阿富汗,又把當地的 塞伽人壓進印度,蹂躪北部。幾經辛苦,塞族勢力於元前57年一度被驅逐出境。此時月氏在阿富汗建立的 貴霜王朝變得極其強大,未幾再輕易地併吞北印。***

貴霜崇佛,名王 迦膩色迦(公元78–102年在位)尊師 馬鳴菩薩,北傳彿教的大乘宗開始壓倒小乘宗。 東漢魏晉時大乘佛法經西域傳入中國,成為世界宗教傳播史上的頭等大事。**** 南北朝佛像彫塑有所謂「鍵陀羅風格」,鍵陀羅就是貴霜的首都。

貴霜之後有厭噠(ie白匈奴),外族盤據北印長達五百餘年,但和希臘人一樣沒法實質越過印度河,南印完全不受影響。
〈笈多王朝〉
公元320年旃陀羅笈多 (註:與孔雀開國君主姓名相同。)開創笈多王朝,經過三代人的努力,才徹底清洗了境內的外族勢力。
笈多奮力地重複孔雀飛過的道路,是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印度民族建立的大帝國。 可惜在統一大業上功虧一簣,南印的 注輦、雞羅和 潘地亞不服,笈多從未混同宇內。***

同樣是三代英主,同樣是由第三代的 超日王(ie旃陀羅笈多二世375–415年在位)把國勢推上頂峯。 超日文才武略,曠古絕今,其振興學術之美名,與阿育推廣佛法同樣地傳誦千古。
笈多在文化建設上面遠踰前人,其動機是洗滌百年胡塵,發揚國粹主義。 那也是印度教重新振興,梵文文學的古典時期,最重要的作品《薄丘梵歌》即成於此時。
但最令世人震撼的是笈多朝的學術成就, 尤其數學, 竟然發明了「數字0」的理論, 十進制算術由是完備, 全世界沿用至今. 天文學和哲學方面亦建樹良多.
其時也是佛法的黃金歲月, 無著菩薩(唯識宗的創始人)和 世親菩薩寫出最著名的「論」. *** 南朝高僧法顯在這時前來求法,著有《佛國記》以紀盛世。

〈僑陳如傳說〉
還有一點值得大書特書, 笈多朝是印度人的 “大航海時代” 和 “泛印度時代”, 印度文化—體現為印度教, 遍傳除越南之外的整個南亞, 並以馬六甲為跳板深入印尼.****

在泰國、柬埔寨、馬來半島和印尼不同的地方, 流傳著結構完全相同的一個古老故事「僑陳如傳說」。話說
a僑陳如是一位婆羅門;
b他從海上到達當地;
c當地的女王以武力阻止他登陸, 引發了戰爭, 入侵者戰勝, 並和女王結婚.
最有趣的是d女王是裸體的, 入侵者以一塊布將她包裹起來.****
這是一個滿載著人類學意涵的傳說, 反映出殖民者高傲的姿態. 武裝殖民者航海而至,透過征服戰爭統治當地尚未開化的母系社會,帶來了印度教文明。****
這和千餘年後西歐殖民者的來臨,其高傲姿態和戲劇呈現何其相似!

幸而這波殖民人數委實極少,沒法在地建立種姓制度,血緣也就很快被稀釋掉,而其宗教文化則成為各地古文明的基底。 再過五百年,經由相同海路,伊斯蘭文明取代了各地的古文明。那時,已再無裸體的女王了。

總之, 孔雀與笈多猶如中國之漢唐。
550年匈奴入侵, 笈多滅亡.

史料出自
《印度簡史A Survey of Indian History》(1972) K M Panilk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