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40929
最寒冷的冬天(四十二)柯羅姆貝茨救援隊(上)
蕭律師執筆
李奇微Matt Ridgway曾向費里曼Paul Freeman承諾,如果中國人發動全面進攻,他就會派出援兵,他說到做到,準備派英國旅和 柯羅姆貝茨Marcel Crombez上校指揮的第一騎兵師第五團。 但英國旅在前往砥平里途中遭到大批中國人的阻擊,很快便被包圍,困在陣地裡寸步不前,成為另一支需要救援的部隊。於是臨近的第九軍軍長 莫爾Bryant Moore少將在十四日下午四點,命令柯羅姆貝茨立刻趕往砥平里。
不要被部隊的名稱搞亂:騎兵師不是騎馬行軍的,而是陸軍的飛行軍,是正規的步兵師。
柯羅姆貝茨上校的部隊有二十二輛坦克、三個步兵營、兩個野戰砲兵營和一個工兵連,是一支不可少覷的部隊,遇到緊急時更有空中力量支援。 但柯羅姆貝茨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他太過想得到一顆星(升為准將)、很少關心部下。「他很勇敢,但不專業」,一名西點軍校畢業生如是說。
柯羅姆貝茨做完出發準備已是十四日很晚的時候了。天色已黑,顯然不是行軍的理想時間,中國人很可能已經在路邊埋伏好了。 第一天夜裡,柯羅姆貝茨率眾順利抵達砥平里以南十哩的原州。 由於漢江大橋前已遭炸毁,部隊只能就地休息。工兵花了整個晚上在炸毁的大橋旁搭建了一條臨時浮橋,以恢復漢江的通行,坦克在曲水里(距砥平里約五哩)附近緩慢過江。十五日凌晨,該團重新啓程。費里曼一直透過無線電關注著柯羅姆貝茨的行程。他清楚意識到,任何救援隊都不可能在十四日抵達目的地。同時,從十四日夜裡到十五日凌晨,砥平里最激烈的交戰還在進行。由於增援部隊推進的速度遠比預計緩慢,於是費里曼請求空中火力支援,但未能如願— 因為此時空軍正忙於支援原州戰場,無暇顧及砥平里。他知道,在增援部隊抵達前,他的部隊還要再堅守一夜。
在有關韓戰的記載中,很少有那件事像 柯羅姆貝茨的砥平里救援行動一樣引人爭議。 他的確準時到達砥平里,而且是按照李奇微的指示去做。 但很多參戰人員認為,他不必那麼不惜一切代價去完成任務。 他的魯莽簡直是視手下士兵的生命如同草芥,為部下帶來大量不必要的損失。 他擅自擴大救援的範圍,對部下缺乏最起碼的關心和應有的尊重。 這不僅激怒了許多倖存者,而且很多史學家都持極為批評的態度。 他們認為柯羅姆貝茨完全可以用更少的人員傷亡換回同樣的結果。他們也對這位增援部隊指揮官的個人英雄主義提出質疑。
十五日早晨,柯羅姆貝茨的救援隊在曲水里遭到中國部隊的猛烈阻擊。他命令部下在道路兩側行進,部隊和坦克的前進速度明顯減慢。 中午,他收到第二十三團(已改由 切爾John Chiles指揮)發來的訊息:「盡速抵達,無論如何都要抵達。」
他的上司從一開始就反覆強調這次增援的重要性。 第九軍軍長 莫爾將軍親自下令,要柯羅姆貝茨必須在傍晚之前抵達砥平里;脾氣暴燥的 帕爾默Charles Palmer將軍和受困部隊所在師的師長也對他殷殷叮囑。 這三個人幾乎是在懇求他盡快出發、盡快到達。 帕爾默將軍甚至乘搭直升機親自約見柯羅姆貝茨,檢查部隊行進情況。 之後,他們再一起乘搭直升機,檢查這個地區的情況。他們看到所有的道路都暢通無阻,但山上到處都是中國人。 堅守砥平里是李奇微的決定,因為這對他的整體戰略至為重要。 因此,柯羅姆貝茨壓力極大,必須突破阻礙,盡快趕到砥平里。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從戰鬥開始的那一刻起,李奇微就認為,整場戰爭的趨勢端視乎這場戰爭的結果—- 美軍和聯合國軍隊越早顯示出壓制中國軍隊人數優勢的能力,就會越早迎來其他戰鬥的勝利。 當前最關鍵的並不是某個具體地區,而是全軍的心態。 如果費里曼和切爾斯能守住砥平里,那麽這將成為一個標誌,可以告訴每個作戰人員:這場戰爭的新階段來臨了,還能以此重拾軍隅里一役所喪失的心理優勢。
在隨後的幾個月裡,李奇微決定重整部署,改善作戰條件—- 為官兵提供更可口的食品、更暖的衣服、更好的武器、更出色的指揮官;同時,他決定進一步加強火砲和空擊的力度,將中國士兵的生命陷於危難之中。 但當前最重要、也最迫切的任務,就是改變部隊的思維模式。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