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41009 最寒冷的冬天(四十三)柯羅姆貝茨救援隊 下

說史141009

最寒冷的冬天(四十三)柯羅姆貝茨救援隊(下)

蕭律師執筆

 

在前往砥平里的路上,柯羅姆貝茨Marcel Crombez致電 切爾斯John Chiles說,他無法率領全部人員、卡車和急救物資及時抵達。 切爾斯回答:「來吧,沒有車隊都行。」 於是柯羅姆貝茨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一個讓他後來備受批評的決定,他把前往砥平里的增援變成一場裝甲突襲。

柯羅姆貝茨把非裝甲部隊剔除,把三個營縮編為一支規模更小的隊伍。 他只帶了坦克和工兵—- 他需要工兵協助清除地雷。 此外,他還要求一個連的步兵扔掉全部負重,站在坦克上,擺出一副置生死於不顧的戰鬥姿態—- 讓其他官兵乃至後來的歷史學家備感困惑的,正是這個讓步兵站在坦克砲塔上的決定。

 

他讓L連登上坦克車— 該連共有160人,連長是 巴萊特John Barrett上尉。 聽到這個決定後,担任此次增援部隊步兵營營長的 特雷西Edgar Treacy中校非常震驚,因為這違反了陸軍作戰的基本原則—- 如果中國人持續朝車隊開火,那麽坦克塔上的步兵只有蹲坐下來才有可能避開對方的機槍和迫擊砲射擊。

 

無論是特雷西還是巴萊特都反對這項命令。 他們認為那樣做,傷亡將極為慘重。不僅坐在坦克上的士兵極易被敵人擊中,而且一旦坦克砲台的温度升高,很可能就會點燃士兵的衣服;此外,炮塔旋轉也會把人撞下。 多數史學家認為,應該讓坦克在前面開路,步兵和工兵坐在後面的車裡。 這樣,他們在適當時候可以加大油門,快速衝過封鎖線。 退一步講,即使步兵下車,他們的指揮官還可以和坦克部隊指揮官保持聯絡;坦克車在護送其他車輛衝出重圍後,還可以回頭掩護步兵。

 

柯羅姆貝茨和特雷西之間由來已久的恩怨,讓這次衝突異常尖銳,也導致隨後發生的事備受指責,甚至引發眾怒。 二人的恩怨,說來話長,不在這裡細表。 總之,兩人同樣畢業於西點軍校。柯羅姆貝茨比特雷西早十年畢業,但二人職位相同。 前者是「老餅」,後者是年輕人,與軍裡的各級軍官關係良好。 特雷西憑藉個人魅力和上司的賞識而平步青雲。

 

現在,在通往砥平里的路上,特雷西發現自己深陷險境,懇求一直與他為敵的上司不要讓自己的部下站在坦克上當肉靶子。 他的抗議毫無作用,柯羅姆貝茨只做了一點讓步:如果中國人的火力太猛,他可以停下坦克,讓塔上步兵跳下。 然後,他會用坦克的强大火力壓制敵人;在繼續前進之前,他會發出信號,讓步兵再爬上坦克。 特雷西希望和自己的士兵在一起,他不想讓手下去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 柯羅姆貝茨拒絕,命令特雷西指揮其餘部隊。於是L連160名戰士爬上了坦克。

 

最後,增援縱隊出發了,每輛坦克之間保持五十碼左右的間距,依次出發,成一線前進。 柯羅姆貝茨坐在第五輛坦克裡,關上艙蓋。 工兵坐在前面四輛坦克上,L連的步兵坐在其他坦克上,每輛坐十個人。 特雷西帶一輛卡車在最後,用來載搭傷患。

 

途中,坦克車隊第一次停下,全體步兵都跳下砲塔,作戰開始進行得還算順利,雙方的交火並不是很激烈。 柯羅姆貝茨開始洋洋得意,他指揮的坦克打完幾砲後沒有向步兵發出任何信號便開始繼續前進,大約三十名士兵,其中包括一些傷者,被拋在後面。

 

坦克發動了,差點被扔下的連長 巴萊特蹲在砲塔上,大聲向其他人喊話:「待在路邊,別動!我們會回救你們。」 這是特雷西最擔心的事,因為中國人的火力越來越猛烈。 隨後,局面變得越來越糟。 離開 曲古里一哩左右,敵人的火力更加猛烈。 他們占據道路兩側的山脊,居高臨下朝他們開火。有些步兵跳下坦克,跑到坦克兩側五十碼開外。 然而坦克突然毫無預警再度向前開去。 這次被丟下的傷患包括 特雷西上校和中士埃弗雷斯特。 埃弗雷傷勢嚴重,子彈打中他的膝蓋。很快,中國士兵追上來,俘虜了他們七人。

 

對那些毫無掩護的步兵來說,這場規模不大的作戰稱不上災難。 但坦克每次停下來向敵人開砲後,都會扔下更多的步兵。 在匆忙趕往砥平里的路上,到底有多少步兵脫隊,始終是未解之謎— 至少有七十人,甚或一百人。

 

當中國人俘虜他們後,埃弗雷斯特因傷勢嚴重而無法行走。 特雷西背著他走了幾哩。 中國人嫌埃弗雷斯特拖延了他們行軍速度,乾脆丟他在路上。 埃弗雷斯特一路連滾帶爬回到營地。  特雷西被帶到北韓戰俘營,被囚三個月後死於營中。 據戰俘報告,特雷西的健康情況不斷惡化,卻還經常把少得可憐的食物分給其他人。 有戰友為他申請『國會榮譽勳章』,但被柯羅姆貝茨否決了。 柯羅姆貝茨還在特雷西的檔案裡塞進一個批注,說特雷西違抗上級命令!

 

柯羅姆貝茨救援隊

柯羅姆貝茨救援隊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