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50413
香港經濟史 (三) 英佔初期
Create執筆
十九世紀是英國殖民主義的極盛期。
1899年英國占有的殖民地面積達到9.3m平方英里,相當於本土的61倍; 殖民地人口309m人,相當於本土的7.5倍。在這種對外擴張的背景下,英國陸續占領了港島、九龍和新界,使香港由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
〈自由經濟政策〉
英占期間香港政府經濟決策的中心是自由經濟政策,它的指導思想是英國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古典學派倡導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和對企業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干預。
最早提出並付諸實施的是「自由港政策」。 1841年6月英國宣布香港為自由港,允許外國貨物自由進出。對貨物進口,一般不徵收關稅,進口以後儲存、整理、分類、再加工、再包裝或者再出口等都不受限制。****
實行自由港政策的前提是: 當地缺乏資源和可供輸出的產品,糧食和消費品需要從外地輸入。其條件則為: 地處交通要衝,擁有優良港口,適合興辦轉口貿易和鼓勵外來人口入境,並且有足夠的軍事力量進行防衛。香港正正擁有這些條件。
自由港的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加強海上治安。當時華南海盜出沒已久,並且隨鴉片走私而加劇。1845年港英政府通令商人出資裝配兩艘巡邏艇用以對付海盜。1847年水警多次與海盜作戰,抓獲海盜三百多名。
第二,進行基礎建設。其時島上居民多住在南部的 赤柱,英占後選定北部的 維多利亞港沿岸(今銅鑼灣至上環)作為城市建設的中心,命名為「維多利亞城」,並且利用鴉片戰爭賠款和在地財政收入進行市政建設。***
1842年建成了第一條柏油路:皇后大道。1846年環島39公里的道路建成。1844年街道第一次安裝電燈。1845年建成三個輪渡碼頭。1847年完成了2 ,440碼的下水道。
在這同時,港英採取“批租”的方式把土地租給歐美商人興建各種民用和商用樓宇。到1846年底建成各種樓宇1,874棟,包括西人住宅、西式店鋪、辦公樓、倉庫以及工廠等。基礎建設粗具規模。
第三,制定經濟法規。1843年「立法局」成立,最先是制訂維護殖民統治的法規。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對各種經濟活動做出規範,於是制訂了一系列經濟法規,當中包括:《市場販物牌照條例》、《市場條例》、《購買地產條例》、《銀行票據及詐騙法修正條例》、《修正遺囑檢證及遺產管理條例》和《受托人欺詐治罪條例》等。這些法規保護了私有財產權,初步明確了市場經濟準則,界定了某些經濟犯罪並規定了懲治辦法。***
此外,港英政府在許多官督民營的項目中實行自由競爭原則。*** 大至土地”批租”制度、專營制度,小至監獄和官立醫院夥食的承辦,都實行招標競拍的辦法。《憲報》上經常可以看到中文招標啟事,意在吸引華人參與投標。
〈英占初期產業〉
A進出口貿易
港島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具備一流的天然深水良港。島上英商擁有最先進的運輸工具,而且商業信息靈通,市場渠道廣泛,這一切決定了從開埠之初就成為轉口港。***
香港是中、英、印「三角貿易」的中間商聚集地,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則是中國內地。*** 印度的棉花、鴉片出口到中國; 中國的茶葉、白銀出口到英國和印度; 而英國的工業品則出口到中國。中間商主要是香港的英資洋行,獲利最豐厚的商品(如鴉片)往往由他們直接經營。英商販運的商品以鴉片為最大宗,勞務貿易主要是販運中國苦力。
B航運業
其時英國鋼鐵工業發達,大量製造用蒸汽機推動的鐵製輪船,並且組成商船隊。***
1848年香港英商 顛地和 怡和兩家洋行合組「省港快輪公司」,成為外商在中國成立的第一家輪船公司。該公司於1854年因經營不善被迫停業。1850年美國 福士洋行加入省港航線。 在香港建造的第一艘輪船”皇后號”於1853年試航。除廣州外,香港同中國其他通商口岸的航運也有所發展。
同時,香港開始了遠洋航運業。1843年英資 半島東方輪船公司(即鐵行P&O)在香港設立分公司。1845年該公司的遠洋汽輪”瑪麗伍德夫人號”經好望角到達香港,開始一月一次的定期航班。半島東方輪船公司在省港線上營運,打破了怡和洋行對鴉片貿易的壟斷。
C金融業
金融業健全發展的前提是切合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流通需要的貨幣制度。***
香港第一家現代金融機構是總行設在 孟買的英資東方銀行於1845年開設的分行。接著英資 有利銀行、呵加利銀行也分別開設了分行。1859年總行設在倫敦的英資 渣打銀行也在香港開設分行,成為當時島上最大的一間銀行。
轉口貿易帶動了蓬勃的外匯買賣業務。 其中東方銀行以鴉片押匯為主要業務,而渣打銀行在中英印三角匯兌業務中占有最大份額。隨著香港日益發展,又陸續出現了銀號、典當業、銀會等多種金融機構和股票、外匯、金銀貿易等多種金融市場。
D鴉片業
販運鴉片是當時英商最主要的經營項目。鴉片戰爭之後,英國政府一直企圖使鴉片貿易合法化,清政府雖未同意,但也不敢嚴格查禁走私。英國鴉片商一直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活動,在治外法權庇護下,既不受中國法律制裁,又無需納稅,因此並不希望鴉片貿易合法化。***
1844年香港有12家商行主要經營鴉片業務。1845年政府年度工作報告承認鴉片是香港的主要出口貨物。用於鴉片走私的飛剪船有71條,其中19條屬於怡行洋行,13條屬於顛地洋行。1847年出口總值中鴉片占86.5%,從印度運出的鴉片大約有3/4經香港轉運中國沿海各地。
英國政府刻意把香港變為鴉片走私中心。 港英在中國近海設置鴉片躉船,在陸上設置據點,給鴉片走私船發放航行執照及允許武裝販運。香港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鴉片走私中心,並且保持這個地位達30年之久。****
1858年清政府屈從英國壓力,同意鴉片貿易合法化。港英當即通過法例,准許將香港熬製只限在本埠銷售的鴉片煙膏運往他埠發售。英國、印度和港英政府都從鴉片貿易中獲取巨大收益。
E苦力
苦力貿易是另一”黑色貿易”項目。 美國加利福尼亞金礦和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引起了淘金熱,刺激了香港苦力貿易的發展。當時華工出國主要採取「契約工」形式。據船政廳報告:1855年9月止不到一年時間內,結關登載的苦力船共128艘。1851-1872年間,從香港運出的苦力華工總計達到320,349人。***
販運苦力的經營方式一般是派遣 “客頭”深入中國沿海省份,用拐騙、賭博甚至直接綁架等手段,將當地青壯年男性勞工運到香港。然後以償還出國船費和夥食費為名,迫使他們簽訂契約,承諾為買主工作一定年限。 最後將這些人裝上夾層艙苦力船,付運到目的地。(此即臭名昭彰的「賣豬仔」。)
苦力們在長達數十天至一百多天的航行中,平均死亡率達到25.2%。到達目的地後,他們立即被苦力販子連同契約一起拍賣。*** 買主強迫他們從事過重的勞動,很多苦力勞累而死。這種苦力實際上是奴隸。
《香港經濟史》(2004) 盧采受、盧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