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50415
最寒冷的冬天(五十七) 毛澤東的勝利
蕭律師執筆
韓戰的最大勝利者是毛澤東。
當所有人都猶疑不決,擔心這個剛奪取政權、百廢待舉的新中國會遭到失敗時,他卻毅然決定出兵。他有遠見地預料到,在朝鮮半島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會使新中國在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方面有都收穫。 雖然這場戰爭的酷烈超乎預期,美國強大的武器和戰鬥力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他能容忍以鮮血作為革命的代價,他領導的國家雖則物質匱乏,但龐大的人口基礎允許他用人民生命去贏取國家榮譽。 毛澤東在韓戰中為亞洲地區隨後的幾次戰爭提供了經驗:與西方國家作戰成功的關鍵,在於以人力優勢去抵消技術劣術。
由於中國人把韓戰看成偉大的勝利,毛澤東也就進一步鞏固了他在中國政壇上的領袖地位。 這場戰爭成為新舊中國的分水嶺,打擊了那些與西方世界勾結、支持舊勢力的中國人,把他們變成了全民公敵。在戰爭期間及隨後歷次運動中,這股勢力被徹底摧毁。*** 從那時開始,沒有任何政治勢力可以挑戰毛澤東。 戰爭前,他是中央委員會的決定性人物;戰後他成為中國的新一代領導人、人民的領袖。 個人崇拜是他一度批評過的東西,現在開始讓他心情愉悅。對他的膜拜亦由此迅速膨脹,超過了蘇聯人對史太林的膜拜。
將絕對權力賦予一個早年飽受傷害的人無疑是極度危險之舉。 長久以來,毛澤東被無數敵人千方百計地追捕,遂生成一種深沉、揮之不去的情緒上及政治上的偏執氣質。 現今他在無人牽制的情況下統治著中國,而國內任何人都可能是他的敵人。他的權力沒有限度,他的偏執也沒有限度。他處於帝王般的地位,無須聆聽其他人的意見。 他認為他對所有事的看法都是正確的,所有反對他的朋友、同事和老戰友們都大錯特錯。他說出的話就是法律、就是真理。 那些批評他、持異議者不只是錯,更變成人民的公敵。
他決定中國已經準備好要進行現代化了,就是所謂「大躍進」。將一個貧窮的農業社會轉型成現代工業社會的任務,一夜間便落到農民身上。 大躍進使農民飽遭折磨,生產壓力更甚以往。 大躍進從來只是幻影,官員們竄改農產量,好像計畫相當成功,但政府裡的人都知道這是個天大的失敗。歷史學家 史景遷曾評論這簡直就是「災難性的苦難」,然而當時沒有人敢挑戰毛澤東。
到了1959年,大躍進帶來的悲慘後果已經暴露無遺,中國發生了百年以來僅見的饑荒,但人們看到的農業產值卻高得離譜。幾乎每位高階官員都知道— 毛主席的「大躍進」充塞著謊誕虛假的統計數字,然而無人敢面對現實。最後,時任國防部長的 彭德懷說出了真相。
當時中蘇關係日益緊張,彭德懷認為兩國關係處理不當,這種想法本身就給他帶來麻煩,但尚未和毛澤東決裂。他為人率直,不擅長政治技巧,而長期革命戰爭養成的直言性格,更容易被戴上反對派的帽子。 1959年他回到湖南老家的農村,農民向他反映生活極度窘迫的現實。 彭德懷發現高層領導者想像的情況,以及地方政府向中央彙報的情況並非實情,造假的現象普遍,廣大農民正為此承受巨大壓力。
夏天,即韓戰結束後六年,彭德懷在廬山會議期間給毛澤東寫了一封私人信件,指出了問題,並認為自已看到的是現實,還委婉地提出了警告。 他沒有意識到這麼做會給自己做成怎樣的後果。 毛澤東立刻將此信列印成文件,分發給所有與會人員。 這封信因此面目全非,成為把彭德懷劃入人民公敵的鐵證。儘管所有與會者都認同彭德懷的觀點,卻沒人敢公開支持他。
正如史景遷所說:「毛澤東把彭德懷的善意批評和作為朋友的私下提醒當成叛國的罪證。當毛澤東把這封信的影本分發給其他政治局委員時,沒有人敢站出來支持彭德懷。大多數人認為元帥的分析是正確的,但在政治上是極端錯誤的。它意味著,當時的中共中央委員只能反映毛澤東的想法,而不考慮中國當前的現實和需求。」史景遷還進一步指出:「今天,歷史學家認為這段時期對中共的核心領導層造成極大的破壞,人們的士氣和勇氣遭受極大的損害。」史景遷還提到,由於連年饑荒,在隨後的七年裡,超過兩千萬人死於飢餓。
為此,毛澤東讓 林彪站出來,公開指責彭德懷,彭的人生因此走向了盡頭:先是被撤銷國防部長的職務,隨即在家中被捕。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彭德懷成為首要目標,在群眾集會上被批鬥,遭到無數次身體和語言上的摧殘,在公開大會上慘遭羞辱,被強迫招認莫須有的罪名。長期的毆打和虐待,最後讓他含冤而死。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