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50417
南越史(二) 壯士長歌入漢關:奠邊府大捷
掌門執筆
上回說至: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宣告越南獨立, 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同日,盟軍發布指令,以北緯16度為分界綫, 北界由中華民國軍隊受降,南界由英軍受降. 中國短暫接管北界,隔年便撤出, 於是胡志明掌握了北越.***
英國拒不承認北越,而美國更支持法國重返越南. 1946年2月法國「遠東派遣軍」抵達西貢,英軍當即移交權力. 法國人取回半壁江山, 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基本格局.****
1946年12月北越和法國談判破裂,「第一次印支戰爭」爆發. 戰爭伊始,法國人揮師進逼河內,戰場從頭到尾都在北越境內. 北越人以遊擊戰頑強抗阻,戰事很快陷入僵局.
1949年新中國建立極大地鼓舞了北越人的鬥志, 並且從中國人那兒取得大量軍事及經濟援助. 這是北越能夠長期抗戰的先決條件.***
(4) 「越南國」和「越南共和國」
1948年法國人整頓局勢, 從香港召回阮氏王朝末代皇帝 保大,成立「越南國」.*** 法國承認越南 “獨立”, 夢想恢復二戰前的殖民地政治狀態. 只是時移勢易,今非昔比, 現今法國需要仰仗美國鼻息才能立足印支. 越南國政局混亂,軍閥割據, 內閣走馬燈式更替.
1954年保大從歐洲召回舊世家後人,聲望卓著的 吳廷琰出任總理.
1955年10月吳廷琰卻透過全民公投,革了越南國的命, 成立「越南共和國」, 並出任首屆總統.***** 本書說的就是這個短命國家(1955-75年)的歷史. (註:當時國際上一般稱之為 “南越”; 以別於稱為 “北越” 的「越南民主共和國」.)
回頭戰況,1952年底韓戰結束,美國騰出資源支援法國. 法國人重拾主動,取得局部勝利,再次進逼河內. 而中國也同樣地從韓戰脫身,騰出資源支援北越, 透過 “代理人戰爭”,中美再一次較勁.***
(5) 奠邊府大捷
1953年法國調來名將 納瓦爾Navarre出任派遣軍總司令, 為求決勝,部署了「奠邊府會戰」.*** 奠邊之戰是個“必殺局”, 火中取栗,構思大膽. 納瓦爾設局有深意, 並不止於表面看來那樣 “步步為營”. 他的戰略構想如下:
選定的戰場位於群山中的谷地,與法軍大營相互隔絕; 卻是北越軍從腹地南下的必經之路. 法軍空投兵員16,000人和大量物資, 依地勢構築了三個勢成犄角的火力基地, 另加六個外圍哨站, 各以總司令一位情人的名字命名, 合成 “九寨環形陣地”.
此陣專為降伏 “人海戰術”而設,非常利害. 法軍擁有制空權,實施空中補給, 足以長期固守, 而機場則設在核心基地之內. 北越軍欲解河內之困,只得攻堅; 而攻堅又只能用人海戰術, 這樣法軍就可以殲削其主力了.****
1954年3月北越人甘心中法國人之意, 發兵50,000傾巢入陣,兩軍決戰奠邊府. 納瓦爾的對手是 武元甲將軍,一位投筆從戎的學校教師. 這是武術名家vs街頭鬥士之戰.
雙方都士氣高昂,作戰英勇. 北越軍初遇此陣,死傷慘重; 但手中擁有未曝光的皇牌— 中國供應的重炮, 只是苦於缺乏制空權,無法調到適切位置進行轟擊. 另一方面, “九美人大陣”雖然牢不可破,近攻必死; 但機場卻是其 “死穴’. 破了機場,斷其補給, 則法軍立成甕中之鼈.
北越人的做法是:先以重大代價攻破一個前哨站, 從側面迫近核心基地. 再把重炮拆缷為零件,用人力搬上附近山頭, 重新裝組,轟擊機場. 還有, 一切要摸黑幹,以避開法國空軍視綫.*** 北越人艱苦卓絕如此!他們成功了. 機場被毁,法軍彈盡援絕,終於5月投降. 此役點算, 法軍2,080人戰死, 10,900人被俘,可算是全軍覆滅.
法國人之敗除了自信過度,兵行過險外; 納瓦爾癌症暴發,中途退役, 後繼者墨守成規,不知變通,亦是敗因. 而北越人的狠勁實在令人無話可說, 只不知當年究有幾多熱血男兒粉身碎骨於斷崖深壑….. 是役, 北越戰死者7,900人.
在這場歷時八年的戰爭中,總計法軍76,000人陣亡; 北越軍死者更高達20萬以上.
「奠邊府大捷」是法國人的終局, 他們承認失敗,決定徹底退出印支,*** 由美國人收拾爛攤子.
(6) 日內瓦會議
1954年4月美蘇英法中五國在 日內瓦召開會議,商討和平解決亞洲問題, 會議分為朝鮮和印支兩部分. 5月討論印支局勢, 參與國除五大國外還包括:柬埔寨、老撾、越南國和北越.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該部分會議, 他這樣做別有用心, 為的是避免在有關決議上簽字,保存未來的操作彈性.***
經過了極其艱辛的討價還價, 諸國終於1954年7月達成共識,發布了著名的「日內瓦協定」.***
協議共有十三項條款, 其中最具重要性的有以下三點:
A 以北緯17度為「臨時軍事分界綫」, 南北各五公里劃為非軍事區.
B 法國軍隊在規定時間內全面撤出印支.
C 1956年7月南北越合併, 舉行全國秘密投票普選.
由於整個協定暗含著南北二國對等, 「越南國」(ie南越)認為不可接受,拒絕承認.
總理 吳廷琰更宣布簽署日為 “國恥日”.
最後, 簽署國共有 蘇、英、法、中、老撾和 「越南民主共和國」(ie北越) 六個國家. 柬埔寨持保留態度. 美國單方面聲明 “不妨礙該協定” 云云.
「日內瓦協定」當時被視為國際外交上的重大成就,*** 冷戰兩大陣營達成妥協, 和平解決了棘手的區域政治難題, 避免重蹈韓戰覆轍.
但是內中卻有一事鮮為人知: 17綫的訂立令到北越喪失若干地盤, 他原先堅持的是16綫. 但法國人要求18綫, 為了達成妥協,周恩來在最後關頭向北越施加極大壓力,逼其就範. *** 為此越人銜恨甚深!
二十多年後中越反目,兵戎相見. 越南人把事件抖出來,並且這樣定性: “在日內瓦會議最後一周, 是周恩來出賣了越南人民.”***
資料出自《南越第一共和國興亡史:越南戰爭序曲》(2014) 唐向宇.
「奠邊府大捷」章節資料出自 《鏖戰的年代A time for war》 (1999) Schulz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