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50429蘇格拉底

SENSE隨筆150429

古希臘哲學3 :蘇格拉底

執筆人:Kan

 

希臘哲學史上最偉大的三個哲學家是雅典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三師徒。

蘇格拉底是位人盡皆知的哲學家,但從未寫過任何東西,其哲學思想主要是通過學生著作,尤其是 柏拉圖的「對話錄」流傳下來的。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哲學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他們是前蘇格拉底各學派的繼承者和系統整理者,把許多未能被早期思想家充分揭示的問題明晰化。 另外,他們在後世各個時期都對人類的想象力產生巨大的影響,西方的思辨論證在多方面背後都有兩人的影子。他們幾乎在所有哲學問題上都發表過有價值的言論,可說比任何思想家都做出了更多實質性貢獻。

 

蘇格拉底Socrates大約出生於公元前470年,是雅典公民,幾乎一貧如洗,也不想賺錢。他是位具幽默感、尖刻和機智的人。使他出名、並且令人畏懼的就是他的「反諷」。他最大的消遣就是和別人討論問題,並為雅典年輕人講授哲學,不過他不像 “詭辯家”那樣收取學費。

 

從蘇格拉底身上,可以發現晚期希臘哲學中「斯多葛學派」和「犬儒學派」的特徵。和他一樣,犬儒學派不關心世俗利益;而斯多葛學派則喜歡把德行作為眾善之首。除了年輕時代,蘇格拉底並不過多地作科學思考,而主要思辨「善」的問題。在柏拉圖早期的對話錄中,蘇格拉底在這方面的論述尤為突出,並且致力於倫理學術語的定義。《卡密德篇》提問什麽是 “適度”,《露西思篇》提問什麽是 “友誼”,《拉黑斯篇》則提問什麽是 “勇氣”。雖然他沒有提供最終答案,但卻向人們表明了提出那些問題的重要性。

 

蘇格拉底試圖通過討論來澄清這些倫理學問題。這種以問答的方式來發現事理的方法被稱為「辯證法」,蘇格拉底很擅長辯證法,盡管他不是最早使用這一方法的人。

蘇格拉底總是說自己無知,但並不認為知識是不能獲得的東西。人們恰恰應該努力尋求知識,因為一個人犯錯誤或犯罪的原因正是 “無知”。 無知是罪惡的首要根源,換句話說, 「善」也就即是「知識」。*** 善與知識的聯繫成了整個希臘思想的標誌。基督教的倫理觀正好與此相反,它認為重要的是有一顆純凈的心,而無知的人心靈更純凈。

 

柏拉圖在數篇對話錄中提出了蘇格拉底的「理念論」。在希臘語中,理念就是“圖畫”或“樣式”的意思。理念論既有邏輯學的一面,又有形而上學的一面。

在邏輯學方面,我們可以將某一類個體對象和這一類的共同名稱區分開來。因此,“馬”作為共同名稱,指的就不是這匹馬或那匹馬,而是任何一匹馬。在形而上學方面,理念論意味著某個地方存在著一匹 “理想的馬”,這匹馬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永恒不變的,這就是共同名稱“馬”的含義。個體的馬之所以是馬,是由於它們歸屬於或部分歸屬於“理想”的馬。理念是真實和完全的,而個體則是一種表象,是有缺陷的。

 

蘇格拉底形式論的主要難點就是怎樣才能把「形式」與「個體事物」聯繫起來,畢竟形式只有一個,而個體事物卻很多。*** 他認為人們通過感知所了解的一切個體事物,都具有相反的特性。 一尊單獨的美麗雕像包含著某些醜的方面。人們並不能通過感知把握 “美”和 “大”,作為知識的對象,它們是永恒不變的。

 

在政治理論方面,可以把蘇格拉底式的理論與柏拉圖後來發展的理論區分開。不過仍有一些特徵為兩人所共有,比如對「教育」本質的看法。

科學和哲學研究都是在師生之間能夠密切合作的學校或社團裏進行的,但是學習並不是一個傳遞知識的過程。 當然有些東西確實是必須傳播的,但教師既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現今任何一個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可以從圖書館收集信息,和過去相比,教師更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了。這種觀念要歸功於古希臘的哲學家,他們早就明白了真正的教育就是引導學生自己領悟知識。

 

學校應該達到這樣的主要效果: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不帶偏見的探索精神。如果一所大學不能完成這項任務,那麽就說明它降到了只會灌輸的水平。無論是因為缺乏勇氣,還是缺乏訓練,在獨立思考消失的地方,盲從權威甚至獨裁的惡習就會肆無忌憚地擴散開來。

教育的過程就是引導人通往知識的過程,因此也是引人向善的過程。這樣,無知就可以被看做自由之路上的某個階段,生活的自由正是通過知識與洞察力來實現的。

 

在柏拉圖早期的幾篇對話錄裏,許多人在給術語下定義時,都犯了一個根本的錯誤:他們不是在下定義,只是在舉例子。

《尤塞弗洛篇》對 “定義”的討論提出了這樣一個趣味性問題:什麽是「神聖」?尤塞弗洛試圖給神聖下一些定義,比如指神聖就是揭發褻瀆宗教的人。但實際上這根本不是定義,只是說明了揭發褻瀆者是一種神聖的行為,但神聖的行為也可以是別的。至於神聖到底是什麽,人們仍然不知道。

蘇格拉底圓滿地解釋了邏輯上所需要的東西。當探尋神聖的“形式”時,應該先理解是什麽使神聖的事物成為神聖的,也即是要運用 必要條件”和 “充分條件”來論述這個問題。在此可以用兩個相交圓的圖解方法來說明:人(被定義的術語)就是兩個相交圓的共同部分,而這兩個圓涵蓋的分別是 “理性的”和 “動物的”範圍。因此,只有當某種動物具有理性時,它才是人。 定義的方法就是提出其中一個術語如“動物”,然後用第二個術語“理性的”對它加以限定。第一個術語叫做“種”,第二個就是“屬差”,也就是從動物中挑選出人來。人就是「具有理性屬差的動物種」。

 

蘇格拉底告誡人們不要厭惡討論,不要總是懷疑和拒絕論證。 他先從假設或假說開始。“假設” 或“假說”有在某種前提下提出的意思,關鍵是必須為即將建立的論證打好基礎。 從假說中演繹出必然的結論,然後看它是否與事實相一致,這就是顧全現象最初的含義:一個假設的結論與事實相似,那就是顧全了現象(出現在我們周圍的事物)。 如果事實和假設的結論不一致,那麽假設就是失敗的,我們就不得不另外提出假說。***

 

《申辯篇》是蘇格拉底行為的最佳記錄,它展示了審判蘇格拉底的情形。蘇格拉底被指控為不信國教的異端,而且還以授課方式毒害青年。這完全是個誣告。幕後控告者到處宣稱蘇格拉底是位智者,通曉天文地理,能把壞的說成好的。因為 德爾菲的神諭曾經說過,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智慧。 蘇格拉底也曾設法證明神諭是錯誤的,於是他找到那些公認的聰明人,向他們提出問題,卻發現沒有一個人堪稱聰明。在指出別人無知的同時,他也給自己大量樹敵。

蘇格拉底還被指控樹立了自己的新神,但邁雷托斯同時又嚴厲地指責他不信神靈,這種說法顯然是自相矛盾的。蘇格拉底告訴法庭,說他的使命就是執行神的旨意,研究自己和別人,即便是冒著與國家沖突的危險。當法庭做出有罪判決時,蘇格拉底發表了一番措辭尖刻的演說,並被判處服毒自盡的死刑。

奇怪的是,蘇格拉底對雅典法律的態度是:「盡管法律是不公正的,但也必須遵守,以免敗壞法律的聲望。」蘇格拉底覺得人們應該對國家提出倫理上的質疑,但他本人竟然又承認這問題是個政治慣例,拒絕越獄逃走,最終成了自由思想的殉道者。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Russ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