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50618鄧小平時代

讀書札記150618

鄧小平時代

朝日執筆

 

鄧小平時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2011) Ezra Feivel Vogel傅高義

 

傅高義鼎鼎大名,哈佛社科院榮休教授,原書於2011年由哈佛出版社出版,翌年分別以鄧小平時代鄧小平改變中國之名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及台灣(天下文化)推出中文版。港台版內容幾乎完全一樣,譯者為 馮克利。至於大陸「和諧版」則由三聯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內容以港版為基礎。

 

傅高義是近代中國、日本和亞洲研究的專家,並曾繼 費正清之後,擔任「哈佛東亞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早於七十年代末,傅高義就以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n一書震動美國學界。當然更精彩的就是,當美國人還在盤算要不要上這日本的「Lessons」之時,日本就已經「沒落」了。傅老的日語固然達到專家程度,不過最令人佩服的,卻是他在2000年左近,以七十高齡開始學習中文,至今已能操流利現代漢語。 近十數年他發表了不少有關中國的研究,對中國近現代的發展相當推許。 至於會不會又來一本《中國第一China as Number One什麼的,就不得而知了。

 

學術界一般評價傅高義對中共,尤其是其中「務實派」的態度偏向友善。要知道鄧小平也只敢認自己的歷史功過是「對半開」,但傅高義卻給予他「功八過二」的高評價,這當然也與傅高義本人對「經濟改革」的高度推崇不無關係。不過,也許正是這種罕有地來自美國主流學者的「善意」,縱使難免要被「和諧」一下,但相對於其他不少中國研究學者的著述,傅高義的作品得以在中國大陸較廣泛地流通,在當地也有較大的影響力。

 

我們身在「境外」,得以一睹傅老這部巨著的「全貌」,實屬有幸。不過,平心而論,這部超過八百頁(非和諧版)的巨著,其實並沒有太多新穎的資料或創見,他在自序中也特別強調,成書過程中並未接觸任何美方保密資料;書中的任何評論及意見,也不反映中情局或其他美國官方機構的立場。(傅高義曾於克林頓時期在「中情局」任職,參與東亞事務。)

 

就內容而言,本書只能說是將一些已有的資料,以鄧小平(及其改革)為中心,重新作了一次整理。是故,朝日也不打算在此對書中內容作太多的介紹。只是,作為一個「離地之心不死」的「假歷史學家」,朝日還是很有興趣以「文本比較」的角度,去看看港台版和大陸版之間存在的「微妙差距」,因為這顯然是解讀,至少是揣摩當今大陸「意識形態現況」一個有趣的方式。

 

根據傅高義接受中文媒體訪問時(用中文)的自述,他和三聯出版社達成了「只刪不增」的協議。比較兩個文本,三聯也基本上遵守了這個承諾。不過也許稍稍出了一眾港台「自由主義者」意料之外的是,「和諧版」對原著中有關「鄧氏家族」的種種腐敗傳聞,以至於「天安門事件」的描述,除了在用字遣詞方面作了一番斟酌外,大體內容得以保留。 傅高義本人似乎對三聯的作法已經相當滿意,並認同三聯已然「努力地呈現了所有我想要表達的核心内容。」

 

儘管著名書評家,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教授 林瑞培Perry Link還是認為:「高義的書本來已經對這政權相當推許,若再刪去那10%,整本書看起來就像一位哈佛教授竭盡全力地為中共的專政作出毫無保留的背書。Ezra’s book is very favourable to the regime. If 10 per cent is omitted, it reads like a flat-out, all-out endorsement by a Harvard professor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uthoritarian rule.」

當然,原書對這些問題的評論,本來也就未算尖銳,甚至有西方媒體評論原書已是刻意以「無可挽回的悲劇」淡化「鐵腕屠殺的本質」。然而,這些內容終究能避過「和諧」,畢竟也反映出這些話題,在今日中國其實也不再是「不能說的秘密」了。

 

相對於港台版,大陸版刪減了五萬多字,約佔全書一成,其中刪減字數的一半,是注釋和索引。仔細想想,這也並非意外。至於另一半,則主要删節於〈鄧小平時代的關鍵人物Key People in the Deng Era〉一章該章的內容主要描述中共不同歷史時期高層領導人之間的矛盾。例如毛澤東、周恩來、陳雲、華國鋒和鄧小平等人之間種種恩怨情仇。至於分佈於其他章節的刪削,也以這類對領導人之間齟齬的描寫為主。*** 這也許側面反映了當今「主要矛盾」的所在,很值得「耐人尋味」一下。畢竟,下錯注(或用大陸更常用的「站錯隊」)可是一件相當嚴重,也相當危險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