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50807
早期基督教思想 (上)
執筆人:Kan
和今天一樣,希臘羅馬時代的哲學是獨立於宗教的,當時的宗教團體既無法影響也無權控制思想家。 但是從西羅馬覆滅到中世紀結束期間,西方哲學卻成了一種在教會庇護和指導下的活動, 這就是所謂“哲學是宗教的婢女” 的 時代。
在羅馬帝國覆亡前夕,傳統的“神皇合一”機制已經分裂成兩股勢力。 基督教由 君士坦丁大帝解禁,而由 提奧多西大帝定為國教,教會接管了所有涉及神與宗教的事務,而皇帝則負責世俗事務。 直到「宗教改革」堅持信教屬於個人行為,從而否定了教會壟斷之前,教會的權威在原則上是不容置疑的。
進入了黑暗時代,意大利本土的貴族式學術傳統苟延殘喘,漸次凋零;而盤據北方的野蠻部族則沒有任何學術傳統可言。 讀書識字漸漸成了教士階層的專利。 傳統的某些倖存部分被教會保留了下來,而古典哲學則變成了一種為基督教及其衛道士們提供辯護的學問,只要它的教義大體上能被人民接受,教會就能獲得並保持其權勢。
緊隨著文化和政治權威的「二元化」(一個是代表上帝的教皇,一個是皇帝),其他潛在的二元現象也相繼出現了。
首先是 “拉丁與條頓”二元性的客觀存在。 教會勢力仍舊是拉丁族的;而帝國卻落到了野蠻的條頓族入侵者及其後裔手中。直到被拿破崙覆滅之前,日耳曼人的帝國都稱為 “神聖羅馬帝國”。
其次,人也被劃分成 “教士和俗人”兩類。 教士是正統教義的護衛者,教會成功地經受住了各種異端的考驗,教士的地位在社會中大為提高。
此外,還出現了 “天國與俗世”的對比。雖然野蠻部族能夠摧毀城市,但神的城市卻是無法摧毀的。
最後是 “精神與肉體”的二元對立。 這種對立更為古老,其根源可追溯到 蘇格拉底的“肉體與靈魂”理論。 這些概念以「新柏拉圖主義」的形式變成了 「保羅派教義」的核心思想,從而開啟了早期基督教的「苦行及禁慾主義」。***
天主教哲學在世界範圍發展成熟是靠 奧古斯丁的努力,此人主要受了柏拉圖的影響;而 阿奎那則使基督教神學達到了巔峰,將之建立在 亞里士多德理論的基礎上面,教會的主要辯護者們至今還在為這一基礎辯護。****
主宰西方後世的基督教本來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而那時的猶太教又是希臘與東方思想的混合物。 基督教和猶太教都認為上帝有自己的寵兒,盡管兩者對祂的選定對象意見不同。 它們堅持同樣的歷史觀,認為歷史開始於神的創造,並將走向某種神預訂了的結局。
但兩者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分歧,例如 彌賽亞(救世主)究竟是誰?
在猶太教看來,救世主必將到來,並賜予他們塵世的勝利;而基督教徒卻認為救世主就是 拿撒勒的耶穌,他的天國不在我們這個世界。
基督教接受了猶太教的正義概念,並將其作為幫助同胞和篤信教條的指導思想。從本質上説,後來的猶太教與基督教都贊同 新柏拉圖主義的「彼岸(另一個世界)」概念。不過,希臘理論是哲學理論,不容易為每個人所理解;而猶太教與基督教更注重對來世的企望,正義者將升上天堂,而邪惡者將下地獄受煎熬。
追溯這些宗教的早期發展,「耶和華」最初是閃米特人的主神,他保護自己的人民,還有別的神則主宰著其他部族。 耶和華是一位愛妒忌的神,不能容忍他的子民同時信奉別的神靈。 古代的先知都是政治領袖,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制止族人崇拜他族的神,怕招致耶和華的不快,擔心威脅到猶太人的社會凝聚力。***
公元前722年,亞述人攻陷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將大多數居民驅逐出境。百餘年後,巴比倫人摧毀了亞述帝國並征服了南方的猶太王國,在佔領 耶路撒冷後燒燬了神殿,再將大量猶太人流放到巴比倫。 一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擊滅巴比倫,猶太人才獲准回到巴勒斯坦重建神殿。 正是在一系列的民族災難期間,猶太教的教義和民族特性得到了加強。
亞歷山大死後,亞細亞的 塞琉西王朝與埃及的 托勒密王朝之間發生了曠日持久的鬥爭,猶太人必須想方設法守住自己的地盤。 除了宗教之外,一切都很快被希臘化了。 希伯來文的《聖經》也不得不譯成希臘文,從而產生了《聖經》的《七十士譯本》。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是因為傳説有70位翻譯者獨立工作,卻譯出了完全一致的文本。
當塞琉西國王 安提阿古四世在公元前2世紀試圖強迫猶太人按希臘方式生活時,猶太人以巨大的勇氣和毅力,為爭取以自己的方式敬神的權利而戰鬥。 結果他們贏了,馬喀比家族以大祭司的身份統治國家,猶太教得以倖存下來,為後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興起提供了必要條件。 正是在這一時期,猶太教產生了「彼岸」的概念,因為起義證明人世間的災難總是首先光顧那些最有德行的人。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作者:羅素Russ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