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50917近代哲學的興起(上)

SENSE隨筆150917

近代哲學的興起(上)

執筆人:Kan

 

中世紀觀念在14世紀開始衰落,與此同時新興力量逐漸抬頭,塑造了現代世界。從社會角度看,隨著商人階級崛起,與君主聯合起來反對勢力強大的貴族階層,封建結構變得岌岌可危。 從政治角度看,當貴族們的城堡在先進的攻擊性武器面前越來越脆弱,他們便喪失了不可侵犯的優勢。***

 

四項重大運動可以作為這一過渡時期(從14世紀的衰落到17世紀的躍進)的標誌。

首先是15、16世紀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最重要的策源地是 佛羅倫斯,但丁、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和後來的 伽利略全都是當地人。它向北傳入了德國、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但丁提供了通俗的語言工具,使不懂拉丁文的普通人也能讀寫書面文字。人們重新煥發了對古代文化的興趣,標誌著與教士傳統的決裂。儘管種種宗教偏見仍主宰著中世紀舞臺,思想家們更感興趣的卻是人,這就是「人文主義」運動,第二種偉大的新生力量。

 

第三大力量就是與人文主義運動同時出現的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對教廷有著雙重影響,一方面,教皇們對人文主義的學術探索表現出開明的興趣,並且成為藝術的偉大贊助人;另一方面,信仰標準寬鬆導致教廷的影響力遭到削弱。教會的種種不法行徑引起的不滿和抱怨,藉由宗教改革運動激起了怒潮。

宗教改革一爆發,立刻遭到了羅馬的猛烈反擊。作為一種新興運動,它原本可以納入普世教會之內,卻因而被迫陷入對立。 但其提倡的觀點 “每個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接觸,基督不需要代理人” 有著無可抗拒的吸引力,逐漸發展成許多新教教會。當天主教終於進行變革之時,宗教分裂已經無法挽回。

 

第四個重要的發展來自經驗研究的復興,在隨後的兩個世紀裡「科學革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 哥白尼重新發現了「日心說」,並於1543年對此作了解釋。 物理學與數學自17世紀取得長足進步,並通過促進技術發展確立其支配地位。 科學傳統除了帶來物質利益, 也是獨立思想的偉大推動者。無論西方文明傳播到哪裡,它的政治理想都會緊隨著物質擴張的步伐到來。

 

另外,還有兩項特別重要的進步可以作為這過渡時期的標誌。 首先是「活字印刷術」的出現。西方在15世紀開始使用活字印刷,它在中國出現的時間比西方還早500年,不過當時的歐洲人並不知道。印刷術極大地拓展了新思想的傳播範圍,最終有助於破壞傳統權威。

印刷術使人們能夠輕易得到譯成了通俗語言的《聖經》,教會再也不能壟斷信仰監護人的地位。 印刷術不僅為新政治學說提供了傳播途徑,還使得人文學者們能夠出版古典著作。 這樣一來便促進了對經典史料的廣泛研究,有利於提高普遍教育水準。

 

隨著資訊傳播,人們對地球形成了更為合理的認識。 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與及對古代天文學的回歸,使得遠洋冒險開拓有了實現的可能。 在15世紀以前,船隻還不敢遠離大西洋海岸線,一方面是因為這樣做沒有什麼意義;更重要的是,進入沒有陸地標誌導航的水域是極度危險之事。 羅盤的使用開闢了公海,從此探險家們可以探索新的大陸和航線。

 

在中世紀的人看來,世界是一個靜態、有限和有序的地方,星辰循著各自的軌道運行,人們生活在命定的位置之上。***  這幅畫面被文藝復興撕得粉碎,一方面,人現在佔據著舞臺的中心,並對自己的力量和創造力信心十足;但同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卻變得那麼渺小,空間的廣大無垠只得依賴哲學家的想像力。

 

總括來說,文藝復興在哲學領域並沒有產生偉大的作品。這不是一個進行思辨的時代,而是重新尋根的時代,尤其是通過對柏拉圖的研究,挑戰經院派的 亞里斯多德主義。 可以說,人文主義學者們所做的工作為17世紀偉大的哲學發展鋪平了道路。

 

雖然文藝復興把人們從教會的教條主義中解放出來,但並沒有使他們脫離形形色色的迷信。占星術一直為教會所反對,這時卻大受歡迎,不僅目不識丁的人被它吸引,甚至飽學之士也受其影響。巫術也同樣地得到廣泛接受,許多行為古怪的人被當做巫師燒死在火刑柱上。

 

隨著對中世紀教條主義的抵制,人們不再尊重長期形成的品德和行為模式。在這個時期,背信棄義和兩面派行為氾濫成災,消滅對手的文雅做法已經發展成某種無與倫比的權術。

在政治哲學方面,義大利文藝復興產生了一位傑出人物 馬基維利(1469—1527)。馬基維利的兩部政治學著作是《君王論》和《史論集》。前者研究了開創和維持專制政權的方法及手段;後者則研究權力在不同統治形式之中的運作。

 

《君王論》沒有為如何做一名有德之君提供忠告;相反,它承認某些罪惡勾當有助於獲取政權。它表明統治者不受傳統道德的約束,出於權宜之計,可以打破所有道德準則。但同時,統治者又得在別人面前做出高尚正直的樣子,只有靠這種表裡不一的兩面派方式,才能保住地位。“馬基維利式”一詞因此具有某程度的邪惡含義。公正地說,馬基維利並不提倡邪惡原則,他只是這樣說道:如果你想獲取權力,那就必須冷酷無情。

 

從1513年到1521年,教皇寶座被梅狄奇家族的 利奧十世佔據著。由於馬基維利試圖巴結梅狄奇家族,《君王論》用陳腔濫調來迴避教皇權威的問題;而《史論集》對教廷的批判則尖銳得多了。馬基維利認為,各種類型的掌權者,從宗教創始人到暴君,都應當以功績大小加以考量。關於宗教在國家中的作用,他的觀點與實用主義一脈相承,認為只要國家能夠獲得一定的凝聚力,那麼宗教信仰正確與否根本無關緊要。根據這種觀點,為了維護社會穩定而迫害異端自然就是完全正確的了。***

 

《史論集》闡述了制約與平衡”理論。社會各階層都應該擁有一定的法定權力,以便實行相互制衡。該理論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政治篇》,17世紀的 洛克和18世紀的 孟德斯鳩使它變得更加引人注目。 馬基維利不僅影響了近代政治哲學,而且他的兩面派理論得到了很多後世人士淋漓盡致的應用發揮。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Russ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