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511二百年日本史
講者: 掌門
《200年日本史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2013) Andrew Gorden
〈歷史背境〉
禍福相倚,卻又轉變無端,戰後的日本可說是鴻運當頭, 1950年「韓戰景氣」給予她重建工業的契機; 冷戰重組了整個世界的政經大格局, 日本參進了西方集團,中國則隔離在外. 整個50和60年代日本抓著機遇大顯身手, 創造出長期持續的高成長,被譽為「經濟奇跡」,*** 變身為經濟大國.
70年代「石油危機」對必需進口石油與及出口工業製品的日本經濟形成極其嚴峻的挑戰. 到了80年代初又迎來另一場考驗, 日元滙價持續飈升,本已不利的出口形勢, 更遇上新興強鄰南韓的重大競爭, 可說是雪上加霜.
此時日本工業生產面臨成本過高,技術到頂, 競爭力削弱的困局, 舒解之道只能是調整及增進產業的組織效益. 日本企業應變有方,化險為夷, 其法有二:
第一法名為「減量經營」運動, 具體做法是激烈調整生產線, 放棄 “以量取勝”,改採 “以質取勝” 策略, 轉向攻佔高端市場.*** 這條路綫的困難之處是需要在生產綫上大比例裁減員工. 日本企業採行「終身僱用制度」,只得將這些員工疏散到其他部門,這又導致了長期性冗員問題困擾.
第二招就是鼎鼎有名的「品質管理quality control」運動.
品質管理始於1950年代的美國, 原名是「品質統計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 其內容為設立專職人員, 利用統計圖表和複雜的定量分析方法, 檢查整個生產流程, 目的是提出改善 生產力與及產品素質 的意見.
日式QC的不凡之處是調動了基層員工的積極性, 使「品質管理QC」成為 “由下而上” 的意見流通管道, 從而超越了SQC “由上而下” 的原初設計.*** 其做法是把整個單位工作團隊都捲進來, 囊括了督導層、前線工人和後勤員工. 人們組成8至10人的「品質管理圈」, 定期聚會,有時甚至在下班時間. 他們首先學習統計技巧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接著是分析職責,總結經驗, 提出策略使工作更具效率, 或者增進安全性,降低固障機會. 品質圈之所以得力, 日本工人基本教育水平高和施行「終身僱用制」是其先決條件,***** 勤勉服從等文化因素亦至關緊要.
日本工業憑藉提高內部管理效益,得以在整個80年代制霸天下, 日本經濟因而傲視全球,GDP僅次美國, 日元、地價與股市長升長有 (地價十年間升了4倍,一項統計指出東京地價總和等如全美國. 日經指數在三年內上升3倍.); 世界首富當然是日本地產大王 堤義明; 在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創新高的珍品都為日本企業所囊括…..
然而盛衰相替,天道好還.〈日本的衰落〉
經濟衰落的第一個跡象就是股市崩盤, 日經指數從1989年12月高峯近4萬點, 直綫跌至90年10月的2萬點左近,幅度達到五成.*** 在該時點,基本面仍未看出問題, GDP和 企業總投資額仍然上升, 股市亦於次年回穩.
泡沫爆破的影響力要到92年才全面浮現, 接下來是全線衰退,一蹶不振,各項領先指標紛紛下跌, 股市再度傾瀉,年中指數低見1萬4千點. 衰退急驟而沉重, 92年GDP僅上升1%, 93年0升幅.
禍不單行, 緊接著美元對日元大幅貶值, 由92年1美元兌125日元, 跌至93年兌100; 95年中低於80. 日本出口陷入劣勢,無法如過往般帶動復甦.
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四年內將中央貼現率下調八次, 由91年5.25%降至95年1%.借貸利率之低在當年屬於世界罕見, 雖然如此,投資依舊不前. 究其原因, 是銀行體系的「壞賬」情況極不合理地嚴重,流動資金緊絀嚴厲限制貸出新債的能力. 政府只好居中統籌, 出錢出力,收購勾銷銀行體系的壞賬.*** 惟是一筆勾銷,一筆浮面, 足足清理了十年才大致完場.
這又關乎日本的企業文化, 管理層自主能力過強,股東利益常遭漠視.*** 管理人殉私受賄,銀行濫貸濫借成為榮景時期的普遍現象. 一個瘋傳的實際案例:某大銀行竟然批出20億貸款予一名在東京開設茶餐廳連鎖店的女東主, 該婦人具有黑社會背境,其所提供的物業按揭文件是偽造的.
90年代被稱為「失落的十年」, 語出98年美國《新聞周刊》一篇分析文章的標題。 日本產業結構僵化,難以革新, 中國經濟崛興步步緊迫,更甚於當年的南韓,衰落之勢延綿, 21世紀00年代又被稱作「第二個失落十年」. 實情總體衰退程度受到誇大和扭曲, 日本並非如此不堪,只要比較歐洲 “豬國” 便可瞭然.
更值得關注的是危機的多面性,*** 社會危機之嚴苛不下於經濟, 而這方面至劣之局面為〈人口危機〉.
戰前日本女性的平均生育率為5個孩子; 戰後因學歷提高而遲婚, 1974年降至2.5個; 90年代初跌至1.5個,舉國為之嘩然. 但2005年卻最低降至1.26個, 11年稍稍回升為1.39個.*** 從04年開始總人口停滯不前, 一直維持在127.8M左近. 根據政府估計,除非出生率大幅回升或大量增加移民, 至2050年人口會降至95M; 2100年更會跌至55M匪夷所思的地步. 這意味著甚麽後果?
「人口高齡化」是當今日本的死症. 1995-2004十年間整體社會保障開支增長1/3,但交稅成人數目卻日漸減少, 長此以往,財政缺口擴闊難平.***
另一直接效應是社會缺乏足夠的勞動力供應, 估計可見未來需要每年輸入60萬移民工.*** 一直以來日本的接納移民政策非常保守, 近年所謂放寬,也僅止於批准外國(如巴西)的日裔人口回流歸化, 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這又導出「非法移民工人」問題, (04年估計有25萬人.) 他們多來自 伊朗、孟加拉、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 從事稱為「3K」的厭惡性勞動工作, 3K是危險、骯髒和艱難三個日語詞彙的縮寫.
環環相扣,非法勞工影響治安和導致社區摩擦. 於是極端民族主義者乘機推波助瀾,鼓動排外. 出名邪惡的 東京都知事 石原慎太郎 就曾對自衛隊發表演說, 要求他們提高警惕,因為“外國人” 犯案正不斷增加.
〈社會病態〉
受到西方消費主義和資訊革命的衝擊,講究循規蹈矩的社會傳統難以維持,失控和病變現象彰彰在目. 最嚴重的心態危機出現在青少年層, 而以下述兩者最令人驚心.
「教室崩壞」指中學的基本課堂秩序分崩離析, 老師無法授課,學生間暴力和欺凌事態橫流, 有人因而不敢回校上學. 這類「霸凌」和「拒學症」盛行的學校竟然佔到總數的8至9%,*** 那麼, 來日的國民素質可想而知.
1997年「神户少年殺人事件」堪稱登峯造極, 一名14歲中學生謀殺一名11歲男童, 把他的頭割下帶回學校展示,行兇動機不明.
「援交」指女性青少年娼妓問題. 日本的 “國情”與別國有異, 投身該 “服務性行業” 的少女從各方面看都很 “正常”, 她們不算貧窮,亦非來自破碎家庭. 廣受傳媒炒作的一個案例,事主是間風評良佳的基督教女校九年級學生,自稱賣淫只是為了賺錢買名牌和吸引別人注意。
再來是邪教問題. 95年「奧姆真理教」教眾在東京市中心地鐵內施放 沙林毒氣, 造成12死5,500人傷. 該教由教主 麻原彰晃 在87年創立,自稱擁有五萬信徒, 恐怖襲擊的目的是為了提早世界末日的來臨.
最後是政治混亂,日本雖然表面上是個遵循西方民主憲制的國家,但公共事務卻由極具 “日本國情” 的政治上層所操控,一般人民對政治相當冷感。***
〈上層政治結構〉
日本政壇傳統上有所謂「鐵三角」,指的是 政客、財閥和 職業官僚三個集團之間利害相依,糾結不清的深層干係。
這種關係遠承明治維新建立現代國家之初, 政客和財閥都出身舊日的藩門武士階層,雖則政商殊途,向來沆瀣一氣,唇齒相依。 他們視百姓亦如舊日的農民,只是政治舞臺上施展身手的工具和資源提供者,其福祉無足輕重。
官僚、政黨與財閥眉來眼去,關係密切:官僚為政黨(而非人民) 制訂公共政策,規劃預算;政黨則保証法案能在國會通過。 財閥為政黨提供經費(當然也為政客提供個人財富) ;政黨則為他們提供利益傾斜的 “公共政策”。*****
這種複雜精妙的 “互惠”作業要在強大穩固,長期執政的政黨內部才能養成和施行,那就是在政壇上具有壟斷地位的「自由民主黨」了。 自民黨一向由兩種人把持黨政:擁有堅強的選區基礎,背後有財閥大力支持的 資深政治人物, 與及 資深高階技術官僚。****
前者以 田中角榮(1972-74首相)最為典型。 田中,建築商人,白手興家,手腕縱橫捭闔,領導力十足。 他的成功之道很簡單, “酬傭政治” — 毫不吝嗇地給予支持者報償,即收買是也。 不簡單之處是他能夠統合黨內各派系,成為盟主,晉身首相。 雖然他就任未久即因貪污醜聞落臺,但自民黨卻屹立不倒, 其後二十年首相之位都由 「田中派」,或其支持的人出任。
後者由高階資深官僚下海從政,多出身「大藏省」或「通產省」,具有精英背景,在政府內部深植人脈。*** 戰後首相 岸信介57-60、池田勇人60-63和 佐藤榮作63-72 均是;而 福田赳夫76-78和 大平正芳78-80更是領導國家渡過石油危機的幹練官員。
這兩類出身截然不同的政客互不順眼,自成派系。 那時節,自民黨長佔國會多數議席,黨內派系鬥爭的結果就等同於選戰勝負,誰霸得住總舵的龍頭交椅誰就是日本首相!黨內鬥爭則透過不同派系間合縱連橫,枱底交易來達成妥協,箇中情由外人無從得知。這種黑箱作業稱為「密室政治」。
〈黑金政治〉
上述「鐵三角」關係中存在著一個必然觸犯法紀的環節,就是財閥向政客輸送金錢利益,這by definition就是「貪污」。 貪污是自民黨的死穴,本身是結構性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而大型貪污案恰好是現代傳媒的至愛,這導致自民黨臭名昭彰,民望掃地。愈繁榮則愈貪腐,愈貪腐則愈招致人民不滿,自民黨在經濟榮景末期終於倒臺,此亦事理之必然!
80年代物業價格在短短數年間升了四倍,財閥無一不參與地產投資,收地收樓免不了要靠「暴力團組」,此即黑社會是也。 黑社會向來是財閥的工具打手, 財閥既和政客互利共生, 很快便察覺到黑社會對操控社區競選,恐嚇媒體和敵對黨人也很有用處. 這種政客勾結黑財閥的組合操作稱為「黑金政治」.
〈政治醜聞〉
1974年一份著名雜誌大爆 田中首相參與建築界內幕交易,公眾輿論緊追不捨,田中被迫辭職。 精彩的在後頭,兩年後在美國國會聽証會上,一名証人指控 田中就任首相期間收受 洛歇飛機製造公司數百萬美元賄款,使其獲得大量民用及軍用訂單,而洛歇高層又是 尼克遜總統的密友。 83年田中罪名成立, “幸而” 在冗長訴訟期間病逝,得免牢獄之災。
1988年「Recruit事件」據說是戰後最大貪污案,即將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向在任首相 中曾根康弘 及大部分閣員贈送股票,醜聞亦牽涉數十名政客,有趣的是包括在野黨人在內。
1992年「佐川急便事件」情節更為驚人,整個田中派都捲進其中。其時自民黨由田中派大老,外號「首領」的 金丸信 一手把持,而佐川則是他的死黨財閥。 金丸本人未當過首相,但 海部俊郎89-91 和 宮澤喜一 91-93都是他的 “門生首相” 。 佐川急便的領導人善於利用黑社會支持政治盟友,87年竹下登 上位便憑借過佐川之力。
金丸是舞弊案主角,被揭發親自會見黑社會頭子並致意感謝,其寓所藏有贜款一百公斤金條。 事發後 金丸辭去議員職位,宮澤首相聲稱此乃個人現象,與制度無關, 此事不了了之。
〈百足之蟲自民黨〉
接二連三的貪污醜聞使自民黨聲譽掃地,終於內哄垮臺。1993年好歹是日本四十年來第一次出現非自民黨首相— 細川護熙93-94, 雖則十八個月後便被自民黨弄掉了.
事實上在野黨根本無法穩定執政, 沒有大型有力的在野黨,人才不充足, 聯合政府(還經常要與自民黨叛徒合作)易毁於內鬥, 職業官僚只認得自民黨,財閥亦然.
更重要的是自民黨實在太強,( 搞陰謀的)人才輩出, 有金有黑….. 不旋踵, 便在小泉純一郎2001-06英明的領導下實現中興. 小泉原非黨內主流派, 但民望甚佳, 手段高強,曾一次過委任五名女士入閣; 與布殊私交甚密, 甚獲美國佬支持. 他最出位的政治秀當然是六次高調官式參拜 靖國神社了,從他那幀跟在神態恭謹的神官後面,卻昂首闊步,作 “旁若無人” 之狀的官式照片,可想見其人是何等狂傲了。
自民黨不亡,是無天理,但誰又可以亡得了自民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