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51123
不列顛經驗主義 (上) 自由主義 與 洛克
執筆人:Kan
〈自由主義〉
緊隨著宗教改革的步伐,歐洲出現了一種稱為「自由主義」的新型政治和哲學立場,它主要出現在英國和荷蘭。 自由主義是 新教思想 “人人都必須以自己的方式和上帝溝通”的一種發展。 自由主義是新興中產階級的東西,工商業正在這個階級的手中蓬勃發展,因此與貴族和君主的頑固特權傳統格格不入,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寬容」。
新教教會從來沒有獲得過天主教會在中世紀所擁有的政治權力,國家權力因此變得更形重要。中產階級憑著自身的進取精神獲得了財富,越來越厭煩君主的獨裁,因此自由主義運動就朝著民主的方向發展,其基本願望就是爭取財產權和削弱君權。中產階級認識到人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善當前的境遇,結果,教育的重要性便得到了普遍的承認。
他們通常對政府持懷疑態度,因為政府限制商業的自由發展;但同時又意識到法律和秩序是最基本的需求,這樣就多少緩和了反政府的態度。*** 從這個時期開始,英國人便繼承了典型的妥協傳統。在社會問題上,他們更喜歡改良而不是革命,因此,就像其名稱所提示的那樣,17世紀的自由主義其實是一股解放的力量。它意圖擺脫一切暴政,包括政治、宗教、經濟和智力上的暴政。同樣,它也反對極端主義新教各派的盲目狂熱,並且不承認教會在哲學、科學問題上享有合法權威。
自由主義的主要特徵就是對個人的尊重,新教神學早就強調了教會在良心問題上享有立法權是不恰當的。同樣,「個人主義」也滲入了經濟和哲學領域。在經濟領域,它表現為“自由放任”;而在理論上則表現為19世紀的「功利主義」;在哲學方面,它對「知識論」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笛卡兒的著名命題“我思故我在”就是這種個人主義的典型例子。(關於笛卡兒的學說,可參閱《SENSE隨筆150126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
十九世紀工業社會崛起之後,自由主義成了遭受殘酷剝削的工人階級要求改良社會的強大意識形態源泉,這一功能又被後來更富戰鬥力的新興「社會主義運動」所繼承。 在政治理論上,不列顛經驗主義者展示了一種理性主義思維特色。其三位代表人物是 約翰·洛克John Locke、 喬治·貝克萊George Berkeley和 大衛·休謨David Hume,時間大約從英格蘭內戰到法蘭西大革命。
〈洛克〉
洛克(1632—1704)自小接受嚴格的清教徒式教育,洛克學説的基本宗旨之一就是寬容,但這最終導致了他與衝突雙方都斷絕了關系。*** 洛克最著名的哲學著作是《人類理智論》,書中對於心靈的局限性和人們所能進行的探索範圍提出了明確闡述。
理性主義者顯然設想完善的知識最終是可以獲取的,但這只是一種樂觀的想法,而洛克認識論探索的卻是某種批判性哲學的基礎,這種哲學在兩重意義上是屬於「經驗主義」的。首先,它並不像理性主義者那樣預先斷定了人類的知識範圍;另外,它強調了感知和經驗的因素。
《人類理智論》旨在掃除過去的偏見和先入為主的見解,而不是為了提供某種新的哲學體系。這種觀點不僅標誌著經驗主義傳統的開始(由貝克萊、休謨和 穆勒John Stuart Mill所推動),而且標誌著 康德批判性哲學的開始。
在這一新計劃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嚴格地把知識置於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意味著必須捨棄 笛卡兒和萊布尼茨的先天理念。有種觀點是公認的,即我們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既能夠發展,又能夠使我們學到知識的資質。其次,最初的心靈要像一張白紙,由經驗來為它提供思想內容,洛克把這些內容叫做「理念」。理念一般可分為兩類,一是「感覺理念」,我們通過感官瞭解外部世界就可獲得這種理念;二是「反思理念」,源於心靈的自我審視。
接下來,洛克把理念分為簡單理念和複雜理念兩類,他稱不能再分解的理念為「簡單理念」。複雜理念可分為實體、程式和關係三類。實體就是獨立存在的事物的複雜理念,而程式則依賴於實體存在。 “關係”不能算真正的複雜理念,它們自成一類,源自心靈的比較作用。
洛克認為聯系概念的基礎必然是一個假設,而不是經驗。洛克認為,如果説某人知道什麼,那就意味著他確信他所知道的。 按照其觀點,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就只是理念,而理念代表了世界,換句話說:詞語代表理念,正如理念代表萬物一樣。
洛克知識論的主要難點是不僅缺乏系統性,而且經常遇到難題就退卻。
至於神學問題,洛克認同把真理分為「理性真理」和「啟示真理」的傳統劃分法,他始終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特別厭惡“神秘靈感”,即被神靈啟示所眩惑的某種狀態,這是16、17世紀宗教領袖的一個特點。洛克認為這些人的狂熱不僅損害理性,而且損害啟示,宗教戰爭的恐怖暴行證實了這一點。
洛克在《政府兩論》中闡述了他的政治理論,其中第一篇論文批駁了《家長論》這本含有神授君權觀點的書。這一理論的基礎是世襲原則,推翻它易如反掌。
洛克在《政府論次篇》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他和霍布斯一樣,認為政府存在之前,人們生活在一種受自然法則支配的「自然狀態」之中。政府是在「社會契約」的理性主義學説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和當時那些堅持君權神授的人相比,算是前進了一大步。
洛克首先考慮到國王的行政權力和相對應的議會立法權。立法機構作為整個社會的代表,是至高無上的,它只對社會負責,假如行政和立法發生衝突,行政必須被迫屈從於立法。孟德斯鳩後來非常詳盡地論述了權力的劃分。
另一個問題是人們如何決定,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對暴君採取正義的武力行動?在實踐中,往往是根據起義能否成功來判定的。 洛克設想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都能明辨是非。由於只有根據某個內在原則才能評價行動的對與錯,那麼第三種權力「司法權」正好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他並沒有把司法權當做一種單獨的權力來討論,但是在任何地方,司法權都及時地獲得完全獨立,並且在其他權力之間進行裁決。
他指出社會契約背後的原動力就是對財產的保護,由於有這類協定約束,人們放棄了獨自維護其利益的權力,而把這種權力交給了政府。 在君主制度下,國王本人也可能捲入紛爭,按照任何人都不應對自己的案件進行裁判的原則,司法就必須獨立於行政。****
這三種權力通過這種方式組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的均衡體系,從而防止了任意的權威出現。對於政治上的自由主義來説,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所有的思想家中,洛克既不是最深刻的,也不是最具獨創性的,但他卻逐漸在哲學和政治兩個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在哲學領域,他站在了新經驗主義的前列,這種思想由 貝克萊、休謨和後來的邊沁、穆勒發展起來。在18世紀法國的「百科全書派運動」中,除了 盧梭及其追隨者,其餘大部分都屬於洛克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特色也是在洛克的影響下形成的。
在政治方面,洛克理論是對英國實踐應用方法的總結,因此沒有導致大動蕩。而在美國和法國,洛克的自由主義則導致了一種壯觀革命。
自由主義在美國成了國家理想,並被寫進了憲法。作為一種理想,它並沒有始終得到忠實的遵守;但作為一項原則,早期的自由主義幾乎原樣不變地在美國發揮作用,《獨立宣言》的措詞打上了他的烙印。
在法國洛克的影響更為巨大,並與英國形成了痛苦而鮮明的反差。在經濟方面,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在法國受到了極大的推崇,儘管存在著部分的曲解。在整個18世紀,英國文化都得以在法國盛行,這種狀況首先是由於洛克的影響。
以上資料出自《西方的智慧》Russ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