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512歐洲霸權之前
講者:掌門
《歐洲霸權之前Before European Hegemony:The World System A.D.1250-1350》(1989) Janet Abu-Lughod
〈世界史〉,又稱「全球史」,
作為當代史學熱門學門其興起甚遲. 一般認為1963年 麥尼爾William McNeill出版《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標誌著它的誕生; 1974年 華勒斯坦Wallerstein《近代世界體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為它奠下了理論基石.
華氏提出 「世界體系」此一技術概念, 構築了學門的基本前設. 世界體系指涉 跨域的經濟貿易系統, 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決定論思想, 成為 單元域(ie國家) 歷史現象的構成和推動因素.****
如此這般,把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放進跨域的背境脈絡中進行解讀,才算是「世界史」;否則,只考量國家內部或周邊事態者,不算是世界史。***
舉例說:從 “農民暴亂”解釋 “明朝滅亡”不是世界史觀點;但進一步從 “美洲作物引進中國導致人口暴增和生態毁壞,美洲白銀流動衰竭導致貨幣混亂,而兩者合共形成了農民暴亂.” 解釋明亡,便是世界史觀點了。
世界史的特徵和難處是 時空過度遼闊, 要處理的資料量龐大至極,非個人所能承担; 而且資訊蕪雜散亂,時而相互矛盾,難以聚焦和爬梳。 世界史家的工作方法一般來說是先構築某種「大敘事」,敲訂大格局, 然後在細部上面大量援引同行的研究成果,以綜合手法進行論証. ****
這種工作方法易流於主觀, 在選取參考資料時對逆向論點視而不見,或者矮化棄置, 於是構築出來的大敘事容易從根本處遭到質疑和動搖. 再者,由於資料廣布雜陳, 對於同一議題,同行間構築的大敘事有可能出入甚大,於是極易引發大型論戰. 世界史論壇打從開始就是硝煙四起之地,興味十足所在.
世界史的永恆主題是「現代世界」何時及如何誕生? 通行的說法是西北歐人的大航海和工業革命催生了全球化和資本主義,形成了今日世界的面貌.《歐洲霸權之前》一書為了便利同行探討這議題,先行廓清前現代的世界狀況. 本演說揀選書中精彩的章回,描述大航海前夕世界的遠程貿易形勢, 與及貿易路線上面的政治變動,如何影響意大利兩個商業城邦 威尼斯和熱那亞的起伏興衰.
威尼斯和 熱那亞爭霸東地中海(ie愛琴海)長達三四個世紀之久, 其間數番勝負,直到14世紀末熱城最終敗陣為止.
〈絕代雙驕〉
究其實情,威熱兩城性格上有太多相通之處, 首先,地理上兩者都是意大利半島北部與歐洲其他國家相鄰接的口岸城邦, 分別只在於熱那亞在西而威尼斯居東. 這基本點相當重要, 熱城位置利近大西洋航路; 而威城則緊依傳統的愛琴海—黑海航線. 在於當時,傳統路線靠近遠東貿易,商業價值明顯較高, 可以說 威城得地利而風水較佳.***
其次,文化和制度上兩城都以跨域商業立國, 行貴族共和政制. 由於政商合一,全民皆以海洋貿易維生, 故此行動力和創造力長期維持高水平.*** 兩國的動員能力均極強; 技術革新遠遠領先歐陸; 商業管理和資本累積高度發達; 最重要的是他們無與倫比的冒險精神, 嗜財踰命以致不擇手段.
三者, 國力上兩城都高度整合了 政治組織、航海技能(包括 作業技術、海圖和造船技術.) 和戰略能力, 成為全民皆水手和士兵的商業軍國主義國家.****
不幸的是孿生驕子有兩人,而海洋只得一片, 他們的相通之處正正是相賊的因由.
成王敗寇,住昔對威勝熱敗的解釋自然偏重於兩國的內部因素, 本書作者本著「世界史」方法論, 建構出「勝負不在於兩城優劣, 而在於世局推移」的結論.***
未說世局,先述兩城.
熱那亞建於公元前5世紀, 是個非常古老的城市, 背靠懸崖,阻隔內陸, 擁有天然良港. 元前2世紀曾毀於戰火,公元4世紀羅馬人將之重建,繞以城牆. 熱那亞從6世紀末開始處於東羅馬有名無實的統治之下, 僅僅是個無足輕重的漁農業城市.
在10世紀,熱城逐漸變身為商業軍事國家, 與北非的穆斯林 法蒂瑪王朝反覆爭持. 1087年熱那亞攻佔敵國首都, 以武力索取得第一張「貿易特許狀」, 成為日後航海活動的典範.*** 熱那亞國力大成,完全獨立, 建立「自治會議compagna」, 由選舉產生六至十名任期三年的執政官所組成. 稱霸西地中海的熱城此際力圖擴展勢力至東地中海.
威尼斯建於公元568年,是座相當新的城市, 由一群逃避戰亂的內陸居民構築在一個易於防守的潟湖之內. 威尼斯一直牢牢地依附於東羅馬, 作為 黑海—西歐貿易的代理人.
與熱城的成長過程相似, 威尼斯在11世紀也透過與 西西里島的 諾曼王朝反覆爭奪 亞德里亞海一系列口岸城市的宗主權, 磨練成為一個商業軍事國家. 到了該世紀末期,威城終於打通了這條「海上高速公路」, 其商業戰鬥艦隊控制著繞過巴爾幹半島直達黑海咽喉 君士坦丁堡的航路.
1802年東羅馬皇帝頒布「金璽詔書」,授與威尼斯 帝國全境「貿易特許狀」, 並且免除通行費.*** 威城奠定了愛琴海霸主的地位, 壟斷了黑海和黎凡特(現今叙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沿愛琴海岸地區.)—西歐貿易.
〈爭霸始末1〉
威熱兩城原本各據一方, 但是1095年教皇 烏爾班五世號召的「十字軍東征運動」把東西地中海的霸主都捲進其中. 兩城最初是作為競争運輸十字軍到 巴勒斯坦承包合約的商業對手而碰面. 熱那亞與教皇友善,率先派軍參與聖戰,拔得頭籌, 成為「第一次東征」的大得益者. *** 反之,威尼斯一貫緊靠君士坦丁堡,與羅馬不咬弦, 因而抱持觀望,坐失先機.
1100年十字軍攻陷聖城,建立「耶路撒冷王國」, 掌握了海港城市 雅法, 成為撬動東西方遠程貿易的新支點.**** 東征引發了西歐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熱潮, 貧窮落後的西歐騎士國家透過征服和掠奪阿拉伯世界而攫取了財富, 更重要的是習得了品味. 原意為了保護朝聖路線而成立的「聖殿騎士團」迅速蛻變成現代意義的商人銀行, 其滙票可以從西班牙到巴勒斯坦沿線各據點兌現.
威尼斯和 熱那亞就在這國際政經大格局中雙雙脫穎而出, 擠身意大利半島四大城邦之列. 兩城憑藉其海上強勢,在外交上甚至與歐陸大國平起平坐. 至於他們的國際商業和金融中心地位更不是歐陸城市所能動搖. 要到四百年後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環球貿易廣場, 阿姆斯特丹和倫敦才能取代威熱兩城的地位.***
12世紀末穆斯林反彈,十字軍節節敗退. 1187年埃及 阿尤布王朝開國名君 薩拉丁Salah al-Din收復 耶路撒冷, 基督教世界兩番重組十字軍反撲,但都無功而還. 1202年各路諸侯雲集威尼斯, 啟動了極其戲劇化,兼且惡名昭彰的「第四次東佂」. 這次東征原訂計劃直接進攻阿朝首都 開羅, 卻因諸侯拖沓遲到和經費不足,主導權落到了後勤承包商威尼斯手中. (威城一早按合約準備好船隻和糧草, 但諸侯籌不夠錢交收.) 威城元首扭曲行動的大方向, 以協助被廢黜的東羅馬王子復國為借口,許以重利, 誘使大軍於1204年攻陷君士坦丁堡.****( 教皇為此將威尼斯全城人開除教籍.) 最後威尼斯索性扶植傀儡政權「拉丁王國」,盤據君城六十年之久.
在這段時期,威尼斯人將熱那亞人徹底逐出愛琴海, 全面壟斷了 黑海和黎凡特對西歐的貿易. 這是威尼斯歷史的顛峰時期, 但熱那亞並未崩潰.
〈絲路風雲〉
其時東西遠程貿易主幹道共有三條:在「陸上絲路」,中國貨物經天山南北路入歐亞大草原, 最後在黑海或黎凡特登上商船運往威尼斯.***
而「海上絲路」運的不只是中國貨品, 還包括印度貨品和昂貴的印尼香料.*** 貨船出麻六甲海峽,繞過印度半島之後, 航路分岔為兩條,「北行海路」在波斯灣登陸, 貨銷中東,最終抵達黎凡特,落在威尼斯人手上.
威尼斯掌握了 傳統黑海—愛琴海、陸絲路和北海絲路三大航線的貿易權,自然財源滾滾, 如日中天.
但貨物若然鎖定西歐市場,最經濟的必然是「西行海路」.****( 請記著,連關稅,陸路運輸成本比船運高十倍.) 商船直入紅海,貨物在蘇伊士地峽上岸, 途經開羅,在埃及的地中海口岸城市重新裝船,運往意大利、西班牙或出 直布羅陀往北歐.
合縱連橫,古今皆然. 短命的阿尤布王朝及繼後的 馬穆路克王朝(ie奴隸王朝) 既然在巴勒斯坦與拉丁王國和威尼斯正面交鋒, 失意愛琴海的熱那亞人當即和埃及穆斯林通力合作東地中海的航運生意. 熱城一面參與西海絲路, 一面把注意力轉移往開發出 直布羅陀, 北上 法蘭德斯(現今比利時) 的大西洋航路, 也就處於能守能攻,靜待時機的戰略位置.
〈爭霸始末2〉
1258年旭烈兀西征摧毁了千古名城 巴格達, 還師伊朗,建立伊兒汗國,其後繼者迅速改宗伊斯蘭教. 蒙古人從此坐斷歐亞經貿交通,大權在握.
1261年東羅馬人在熱那亞人協助下光復君士坦丁堡,滅亡拉丁王國, 威尼斯人頓失所依.
這兩件大事勢如霹靂,兼且影响深遠. 東羅馬人痛恨曾遭威尼斯人出賣,復國後將其徹底驅逐, 熱那亞人順理成章取代空缺.*** 而蒙古人牢牢掌握著陸絲路和北海絲路的貿易權, 「蒙古和平」大幅降低了遠程貿易成本,歐亞貿易因而興旺, 但歐洲人在議價上面卻居於頗為不利的位置. 威城盛世終結; 而熱城則強力反彈.
事態持續發展, 1250年馬穆路克王朝取代阿尤布朝, 1260年在巴勒斯坦大敗蒙古軍,奴隸軍團威名震動天下. 1291年攻陷十字軍最後據點 阿克里港, 埋葬了歷時二百年的東征運動.
馬穆路克人將黎凡特所有海岸城市摧毁,封閉了北海絲路的出海口, 驅使西海絲路獨佔市場, 開羅近乎壟斷了整個西歐香料分銷市場.**** 這時期是埃及的盛世,也是穆斯林的盛世. 熱威兩城在東西貿易上面處於被動位置, 但在歐洲分銷方面仍舊包攬瓜分. 這個大格局雖有擾動,但結構穩定, 要到二百年後繞非洲航路開通才遭到動搖.***
熱那亞人重領風騷,但威尼斯人也未曾崩潰, 基於合縱連橫原則,成功與埃及王朝建立業務關係. 正在此時死神忽降,天地肅殺.
〈兩城的衰落〉
諷刺的是兩城的成功埋下了毁滅的種子, 黑海西端 克里米亞半島的 卡法港是區域貿易中心,兩城都在此參與大宗商品交易. 1347年帶來瘟疫的蒙古軍隊圍城將破, 威熱兩城商船返航回國,把黑死病帶進歐洲.*** 威城率先受害, 因為高度都市化的緣故又受害最深, 隨後十八個月人口死掉六成; 熱城也在數年內失去四成人口. 黑死病並非一次過事件,其後百餘年間分數波往來清洗歐洲, 加上「百年戰爭」蹂躪法國全境,整個西歐殘破不堪. 根據威尼斯保存的紀錄, 當其時貿易量下降三分之二,船隊規模大幅減縮,海港建設完全停頓.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氣候變冷, 各地生計困難,政局動盪. 「蒙古和平」瓦解,草原陷入長期戰亂, 中國正值元末群雄割據,政經混亂, 於是陸上絲路阻絕不通,貨量萎縮.
相較之下,熱那亞困境更甚於威尼斯, 陸路既絕,北海路為埃及人封塞, 南海路被威尼斯人搶走, 僅餘的大西洋航線又遇到新興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競爭, 真的是氣數當盡!**** 末路窮途,熱城只得訴諸武力, 兩城連年鏖鬥,兩敗俱傷. 1380年基奧賈島雙雄最後決戰, 熱城一敗塗地,壽終正寢.
勝方也好景不長, 鄂圖曼人勃興於東方,掃平六合, 1453年滅了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扼著黑海咽喉, 威尼斯萬事皆休,只得俯首稱臣,討口飯吃.
其後海上世局劇變, 1498年達伽瑪成功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不旋踵盤據 卧亞, 1511年進佔馬六甲, 此時甚至鄂圖曼人的咽喉也被葡萄牙人扼著,*** 又遑論威尼斯了.
大航海時代降臨,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諸大洋之首領, 而本來只是歐洲邊陲之地的西葡英荷一躍而為世界貿易的核心國. 威城此後只能憑藉金融業和工業苟延殘喘, 等待拿破崙前來沒收 聖馬可廣場那對國家象徵物的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