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51223
戰後歐洲六十年(四) 科索沃戰爭
掌門執筆
南斯拉夫內戰中最骯髒的不是波斯尼亞戰爭,而是科索沃戰爭. 要說明二十世紀末的科索沃戰爭, 卻要先說六百年前的科索沃
〈黑鳥原之戰〉.
在整個十四世紀 鄂圖曼大國崛起於中西亞, 世紀末突厥蘇丹國征蹄不止,兵鋒南抵巴爾幹半島. 1389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王率領巴爾幹聯軍與鄂圖曼遠征軍決戰於科索沃平野. 戰況異常慘烈,聯軍奮戰不顧,最終全師覆滅, 塞國自君王以降,全國貴族盡皆殉難. 該天迄今仍訂為塞國的國殤日.***
土耳其人實施種族清洗政策: 將肥沃的科索沃平原上面的塞爾維亞人強制遷離, 然後從西鄰移進 阿爾巴尼亞人填補人口空缺.**** 該項政策做成極其深遠的影響, 信奉東正教的塞人累世敵視(也賤視) 改宗伊斯蘭教的阿裔.
「黑鳥原之役」是場決定歷史走向的戰爭, 戰勝的鄂圖曼人席捲巴爾幹,自此國勢蒸蒸日上. 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了東羅馬,定都建國,歐陸喪膽. 鄂圖曼約與明朝同時建立,卻與清朝同時滅亡, 國祚之長,相當罕有.
反觀塞爾維亞人就此一蹶不振, 慘遭鄂圖曼奴役五百年,直到1878年才重新獨立. 黑鳥原之役作為國恥,世代刺痛著塞族人的靈魂, 使其人民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和凝聚力. 但亦因為熾熱的民族主義, 泡製出“薩拉熱窩刺殺奧匈王儲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塞國家國淪亡,舉世生靈塗炭.
八十年後民族主義依舊寃魂不息…..
〈科索沃戰爭〉
鄂圖曼的種族清洗政策造成塞國永久性的結構障礙. 科省既是自古塞國的肥沃農地,又是夢魂縈繞的民族聖地,*** 塞國人絕無可能放棄這祖宗之地.
但另一方面,移居此地五百年的阿爾巴尼亞人由於族裔、語言和宗教三條斷層線一起重叠, 根本完全沒法與塞爾維亞人融合.****
更有甚者, 阿裔出生率遠高於塞族(竟然高出11倍!), 1991年其人口佔全塞人口16.6%,更佔科省人口82%. 阿裔人口既無法同化,也無法稀釋,***** 這點使得塞族如芒在背,但又束手無策. 如有戰亂,即生出種族清洗的邪惡誘因.
1989年米洛塞維奇Milosevic當選塞國總統,上臺後關閉科索沃省議會, 把 普里什蒂那Pristina(科省首府)納入 貝爾格萊德直接統治, 長期明目張膽地施行種族歧視政策. ***
波斯尼亞戰爭結束後,克波馬三國獨立已成定局. 米氏騰出手來專注壓制科省的分離主義活動.*** 由於米氏手段過於狠辣,不留餘地, 原有的阿裔温和派最終全倒向了1992年創立於馬其頓的「科索沃解放軍」.
解放戰爭愈演愈烈, 塞軍鎮壓愈加冷酷無情. 1998年3月塞國軍隊在Drenica屠殺數十名平民. 6月在美國參議院敦促下, 「海牙戰爭罪法庭」檢察長Louise Arbour宣布以「戰爭罪、違反人道罪和 種族滅絕」起訴 米洛塞維奇.
美國和大部分北約國家公開贊成對塞國用兵, 但在聯合國,此議遭到 俄中兩國強烈反對, 理由是 “干涉內政, 損害國家主權”. 俄國國會更通過一項決議案, 聲稱北約任何軍事行動均屬 “非法侵略”. 與此同時, 烏克蘭和 白俄羅斯則向塞爾維亞同胞提供 “無條件聲援” 和 “精神支持”.
1999年1月塞軍屠殺Racak村45名阿裔, 3月屠殺潮失控,波及科省全境. 美國國務卿 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與塞爾維亞代表團多次談判無效, 塞國拒絕從科省撤出,亦不願讓外國軍隊進駐, 於是國際干預勢在必行.
月底北約在未獲聯合國認可下出兵塞爾維亞. 由於克林頓考慮未周,主張北約地面部隊不該參戰,聯軍只得空襲一途, 這做成了塞國數十萬平民遭受損害,聯軍形象受損.
這最後一場南斯拉夫戰爭打了三個月, 6月塞軍認輸撤出科索沃, 聯合國授權北約部隊暫時 “佔領”該地. 戰爭期間共有865,000阿裔難民出逃, 佔全省阿裔人口的一半.
2000年米洛塞維奇在大選中慘敗, 六個月後急需西方經濟援助的新政府同意逮捕米氏, 送交海牙法庭.*** 米氏就此給不久前還熱愛著他的國民賣掉了…..
〈誰之過?〉
內亂初起之際,國際社會掉以輕心,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Boutrous-Gahli聲稱波斯尼亞事件是 “富人戰爭”. 歐洲共同體一方面以事件是歐洲的 “家事” 而包攬上身; 另一方面卻以姑息主義, 變相縱容塞國倒行逆施.
歐洲各國中以法國最為醜惡, 1990年美國要求「歐洲安全及合作組織」高峰會討論南聯事態, 法國總統密特朗認為 “過份誇大” 而加以拒絕.
甚至到了狀況嚴重惡化, 多國部隊進駐交戰區的時候, 巴黎仍然持不合作立場.波斯尼亞維和部隊指揮官法國將領Janvier親自下令禁止空襲塞裔民兵據點.
至於荷蘭更在維和部隊士兵被塞族民兵俘虜後否決北約的空襲提議, 直至本國被俘士兵安全返國才改變立場.
英國起初暗地裡阻止歐共體出兵, 並且在拒絕難民方面做法冷酷,令人唾棄. 但在主子美國積極界入後, 即轉為熱情支持干預行動.***
美國初時表現出興趣缺缺, 待得「轟炸薩拉熱窩市場事件」發生, 看穿歐洲集團國的無能和形象低落, 判斷為時機成熟,立即跳出來主持正義. 美國佬的(公關)人才和效率確然無敵,每一步棋都乾淨利落….. 地令歐洲盟友掉臉.****
作者認為南斯拉夫人「沒有一個敢說自已問心無愧. 」***
“罪魁禍首,惡貫滿盈” 實至名歸於 貝爾格萊德, 米洛塞維奇不伏法是無天理.
長遠而言,塞爾維亞人是內戰的最大輸家, 人民的生活水平降至前所未有的低點; 寄居鄰國的塞裔戰時性命堪虞,戰後處境艱難; 國際形象低落,自怨自艾的歷史情意結更甚往昔. 戰後 黑山和科索沃相繼獨立, 「大塞爾維亞」減縮至最細規模.
內戰時 薩格勒布(克羅地亞首都) 在本國境內和在波國(城鎮Mostar)犯下性質完全相同的罪行, 只是規模沒有塞國那麼大.*** 克國蓄意炸毁Neretva河上十六世紀鄂圖曼人興建的古橋, 做法等同 塔利班.
克羅地亞總統 圖季曼Tudjman沒有米氏那麽潑辣, 但無恥則過之. 在他的統治期間, 「南斯拉夫」一詞從教科書、百科全書、書籍名目和地圖裡面消失.*** 他把新國家從歷史上的南斯拉夫剖割出來, 打扮成個人的志業.
作者如是說:「南斯拉夫不是自已倒下, 有人把它推倒; 南斯拉夫不是自已死亡, 有人殺了它. 」
《戰後歐洲六十年Postwar: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2005) Tony Judt
〈附記〉
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 塞爾維亞發表聲明 “永遠” 不會給予承認, 但也不會以武力阻止. 以俄國為首的斯拉夫國家很多支持塞國,拒不認獨立.
2010年海牙國際法庭宣布科索沃獨立並無違反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