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60211
東亞文明論:附諸國漢文詩15首
掌門執筆
《東亞文明論》(2010) 趙東一
作者是韓國最負盛名的文學理論家,專長 東亞漢文字圈四國 (ie中、韓、日本和越南) 比較文學.
他的得意構作是綜合文化理論「東亞文明論」, 比較「漢文字文明圈」(定義為使用中國文字作為書面語諸國家的共享文明, 而不論其方言與及地域文化有何歧異.) 各國文明的興衰變遷, 及其背後的動力因由.**** 本書顧名思義,正是作者獨家學理的總結.
〈東亞文明論〉
的基本框架沿襲 華勒斯坦Wallerstein的「世界體系理論」, 特別著重地域上 中心(中國)、周邊(韓國)和 外圍(日本)地區的文化差異,及其互動狀況.****
根據作者的理論, 「漢文字文明圈」的形成是由於周邊和外圍地區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漢字為 共通書面語言.*** 那在具體實踐上面等同於引進中國的 典章制度(ie官制和禮制) 和意識形態(儒學).
其影響可分內外: 在於內部,非中心區複製了中國的先進文化, 形成相同的社會結構(如士農工商階級社會.),*** 和類近的文化氛圍(如忠孝道德觀.).
外部方面, 以「朝貢制度」建構統一的東亞國際秩序,**** 中國作為「天朝」居中央制高點,與周鄰國家形成點對點的直屬關係, 而該放射式關係網有層級分別.( 韓國待以親王級禮遇, 越南琉球日本為郡王級,餘此類推.) 屬國對天朝納貢稱臣,稱為「事大」關係; 屬國之間則按所居層級的相對位置交往,稱為「交鄰」關.***
整個系統之所以能夠定位和溝通,全靠每個國家都由掌握漢文的統治階層運作.**** 各國士大夫之間就算口語阻絕,但文書往來,筆談訂約卻全無問題, 其基礎就在於漢文字和儒家思想. 就像中古時期歐洲各國之使用拉丁文和信仰基督教情況一樣.
中心地區的中國是漢字文化的發源地,事必有人口及政經上面的優越條件. 日積月累,底蘊深厚, 這是周鄰國家望塵莫及之處. 但高度成功卻又必然入僵化和自大心態, 中國人將漢文文明據為獨家財產, 極之輕忽周隣國家以漢文為基礎創建的文化成就. 舉証說韓國的「朱子學」(主流理學,有別於陽明學.) 極度發達,深具創見, 但卻向為中國學界所忽略.
反之,明清中國雖仍國力強大, 但抱殘守缺,文化創造力已然衰竭.*** 反映在文學方面,元曲之後,鮮有創製; 經學更徒事考據,了無新意. 反而同期的日韓則多所創新,駸駸然有後來居上之勢. 但中國對此視而不見,一味認為「漢字文明」盡在中國, 拒不承認周鄰的漢字文化成就. 作者痛批中國人這種傲慢和壟斷心態, 稱之為「中國中心主義」.
作者理論的不凡之處在於極力破除「中國中心主義」, 指出在共享文明圈內部,中國作為中心國家其實只在上古時期(ie漢唐) 才擁有絕對的文化優勢. 到了中古時期(明清), 周邊(當然就是韓國)急起直追,多所闡發; 而中心則陶然自滿,不思進取, 其相對優勢已然大幅貶損.
及至近代(晚清迄今), 文化層面更是面目全非, 愈中心愈是凋敝困蹇,適應不良; 愈外圍則愈易變革圖強,創制新猷. 此所以日本維新成功,後來居上;而中韓則….. 不消提起. 如此, “中國中心主義” 又何足稱道之有?
(此處看得非常過癮, 但全書卻頗沉悶,理論框架有點勉強, 力捧 “韓流” 的地方嘛…..)
作者是文學理論家,自然以各國文學內容舉証其「文明理論」. 閱讀本書的意外收穫是欣賞到中國以外國家的漢文詩.附錄
〈諸國漢文詩15首〉.
1《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中國, 温庭筠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白藤海口》*** 越南, 阮廌
朔風吹海氣凌凌,輕起吟帆過白藤, 鰐斷鯨刳山曲曲,戈沉折岸層層,
關河百二由天設,豪傑功名此地曾, 往事回頭嗟已矣,任流撫景竟難勝.
《漫成》日本,禪僧, 別源圓旨
世上紛紛幾變遷,靜中風景尚依然, 天恩只在林間久,未奪閒窗一枕眠.
《和偶作詩》別源圓旨
時移世異有青山,人自忙兮山自閑, 唯有山僧知此意,秋風古寺掩禪關.
《無言》韓國, 李彥迪, 儒學者
萬物變遷無定態,一身閑寂自隨時, 年來漸省經營力,長對青山不賦詩.
6《山居》日本, 藤原惺窩, 儒學者
青山高聳白雲邊,仄聽樵歌忘世緣, 意足不求絲竹樂, 幽禽熟睡碧岩前.
徘句數首, 日本, 松尾芭蕉****
繞石蟬鳴聲聲閑,小路更幽幽, 閑靜一何極,蟬聲浸入青岩裡.
微地起秋風,卻涼透石山白石, 白勝石山石.
此秋復何有? 奈何年歲漸入侵,消似雲中鳥.
此道誰人行? 寂寂斜陽,空等秋暮降.
11《山花碑》漢文譯文, 六詔, 楊黻
福分厚時土成金,厄運來時金成土, 聚散如浮雲空花,實一切皆無.
賞玩景色人最多,推心置腹人倒缺, 楊黻我以空贊空,寄天涯海角.
《四明館驛簡離龍河猷仲徽》*** 日本, 絕海中津
十年寄跡江淮上,此日還鄉雨露餘, 客路扁舟回首處,離愁滿幅故人書.***
《釣龍台懷古》**** 琉球, 周新命
江上荒台落日邊,不知龍去自何年, 殿檐花滿眠鼯鼠,輦道苔深哭杜鵑,
遺事有時談野老,斷碑無主臥寒煙, 淒然四望春風路,縱是鶯聲亦可憐.
《思鄉作》南詔, 段義宗
座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15《思歸》高麗, 李齊賢
扁舟漂泊若為情,四海誰云盡弟兄, 一聽征鴻思遠信,每看歸鳥歎勞生,
窮秋雨鎖青神樹,落日雲橫白帝城, 認得蓴羹勝羊酪,行藏不用問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