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160317你屬第幾流?(上)

音樂160317
你屬第幾流?(上)
蕭律師執筆

不覺得奇怪嗎?擁有多個 貝遼士「幻想交響曲」版本的 “發燒友”(擁有 “幾個”版本都算他發燒了),竟然不知道同一作者所寫近乎他的第二交響樂的《哈勞在意大利Harold in Italy》;願花三、四千元去買Salvatore Accardo的《四季》、並對不同版本評頭品足,説這個「拉」太「斯文」,那個乜乜物物,彷如專家口吻,但對同一作者、屬於同一作品編號第八的另外四首姊妹作(第五至第八首),竟完全不識,是否這四首真的如此不濟,不值 “專家”一聽?

我曾問過幾位叫做愛聽《四季》的年青人,問他們那個樂章描寫「春」、那個樂章描寫「冬」,他們竟答不上來;有些叫做愛聽協奏曲的,卻連什麼叫做「華彩樂段」也不識。問他們 韋華第屬於那個時期的作曲家,他們都O哂嘴;再問是否聽過與 韋華第同時代、在音樂史上同樣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Telemann、Corelli、Marcello、Scarlatti和韓德爾,同樣答不上來。反過來,他們對 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獨奏組曲和小提琴Partita──當中有多少人知道什麽叫partita?──卻又趨之若鶩,當然只限於幾個被熱捧的獨奏者如Jonos Starker和Viktoria Mullova。

Carl Orff是近代作曲家,他的作品在西方被評為「乾澀、短速刺耳、不依常規、無律性、只重敲擊節奏」,卻又是新進發燒友追逐的曲目。你如說他們喜歡這種曲式,但又怎樣解釋Orff差不多同時期所作、同體裁的Catulli Carmina又完全無人問津呢?羅西尼的六首弦樂奏名曲,旋律性不太強,其實不如海頓、莫扎特等的四重奏的易聽,但後者被嫌棄,前者卻被熱捧,一套二碟裝的菲利浦Accardo版竟扯高到七千多元(還是紅底白字、不完全雙圓圈的版本),那只是眾多9500字頭編號的錄音而已,聲音不見得比其他同期錄音的曲目高出許多—都是由同一群錄音師和器材製作出來的。女小提琴家如 鄭京和、Ann-Sophi Mutter、Viktoria Mullova的唱片特別值錢,David Oistrakh和Leonid Kogan也非常值錢。鋼琴家呢?對不起,他們沒有那個運,似乎沒有那一位像小提奏家那麽值錢!更不要說圓號手和長笛手了。

這就是現實,不管你服不服氣。做成這種環境,有多種因素,新進仁兄仁弟們極端貧乏的音樂知識是主因。你有知識自然有判斷力,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根據我多年的觀察所得,教育水平和聽音樂的品味有很大關係。 教育水平高的人,如醫生或學者,他們大都喜歡聽「巴羅克時期」(如J.S. Bach、Telemann、Corelli、Vivaldi、Handel等的作品)和「古典時期」(如海頓、莫扎特的作品)的音樂。 已故前財政司 楊啟彥,港大歷史系一級榮譽畢業生,他在做政務官前,不時會到我家一起聽古典音樂,他最喜歡聽J.S. Bach。 他確是一個天份極高的人,可以一邊聽,一邊即興用圖表分析Brandenburg Concerto曲式的結構。這類人吸收知識的意欲與能力較強,故一般音樂知識也相對高,故能容納更廣泛的音樂類別。不學則無術,教育水平相對低的人多喜歡音效誇張的「浪漫時期」及近代曲目,也大多是這類人,願以高價購進前述的唱片

只要你上一上本港售賣二手黑膠唱片網頁,會冷眼發現時下年青發燒友追逐的唱片不外二百欵左右,而且曲目重複(如《四季》就有好幾欵)。但古典音樂歷史上下達三百餘年,單是 莫扎特留存的作品就有六百餘首,所以比例上,二百張唱片所含的曲目就微不足道了。這二百張的熱炒,並非一定都是好聲,而是始作俑者在有「利益立場」下,或別有用心者手上有貨想出而唱好,而眾人不察,中了沙士比亞嘲笑所言:“群眾是盲目、衝動、而易受煽動的。”

古典音樂(廣義上的定義,不是音樂史上稱為「古典時期」的音樂)的世界廣闊無比,要走進這領域,突破這二百張的局限,只有一途:從學習中豐富你的音樂知識,除此別無他法。
古典音樂的簡單歷史是起碼要讀的,由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任何較具規模的書局都不難找到這類書籍,從網上得到的資訊也很方便。你要知道古典音樂不同時期的發展、每時期各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各種重要曲式的簡單結構。開始不用太專門,有個概略即可,這只花看兩套電影的時間。是否再深入就看個人的興趣。(我看過由美國作者Milo Wold等多人所作《An Outlin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中文譯本叫《西方音樂簡史》,可向各位推薦。)

有了這個常識基礎,便可嘗試從每個時期找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他的代表作來聽。我一向有種習慣:例必細讀每張唱片封套背後所有的資訊,包括唱片內樂曲撰寫的過程、作曲者與指揮的簡史、樂曲結構分析等等,很現成,不用他求,而且絕對可信賴。堅持這個習慣,你會發現自己的音樂知識增廣得很快。我自己許多音樂知識就是從這處得來。如有興趣,也可參加一些基礎的樂理課程。

你要聽黑膠碟,必須學會辨認各種牌子的版數。這方面可靠的資訊並不太多。我過去幾在年曾在本刊連續發表過講述辨認各種唱片品牌文章,有許多示範圖,可到圖書館參閱。

當你豐富了音樂知識,掌握了辨認各唱片品牌的門竅,你就能獨立思考,不要理會什麽TAS List,你會有足夠智慧去判斷應否花費四千多元買Accardo版的《四季》,或是否應購買每張要價八萬元港弊由Kogan所拉奏的三首小提琴協奏曲。知識給你建立自信,你不必請教別人,自己可揮灑自如、毫無懸念購買自己心儀的唱片。

(待續)

註:原文刊於《發燒音響》2016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