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70103中國的崛起(二) 雄心與焦慮

讀書札記170103
中國的崛起(二) 雄心與焦慮
掌門執筆

本書第一章《雄心與焦慮:中美之爭》的作者Robert Kagan是「新保守主義」的首席理論家, 被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 布會的年度預算高達90m US$,其充盈金庫的智力毫無疑問是天下第一.

“美國人如欲了解崛起的中國,只需照照鏡子即可明了.” Kagan如是說.
〈兩國的崛起〉
美國崛起於19世紀末,時值南北戰爭之後, 剛獲得立國以來最大的國家安全度和區域主宰權. 甫一安穩,即行擴張, 建立新型遠洋艦隊,參進「西方列強」的隊伍,插足東亞事務. 培里黑船之於日本,海約翰宣言之於中國, 俱為嶄露頭角之傑作. 百年之後,中國崛起於本世紀元初, 時值開放改革大成,剛獲得立國以來最大的…..遠洋艦隊….. 鏡子之前的美國人又何需大驚小怪?

兩國的龐大海軍建設都不是對國外威脅的防禦性反應, 因為眼前威脅並不存在.*** 兩國所欲為者,乃是建設匹配其國力的遠程投放型軍事力量, 宣稱其用途是為了保護跨域的 國家安全,領土主權,經濟和人民的諸般利益.
雖然相距百年,從全球史的角度觀察, 兩者有著相同的經濟結構. 兩國都是由於工業發展和出口貿易取得重大成就,才獲得財力建設海軍; 反過來,貿易利益使建軍有其需要和值得投資.****

然而時移世易,國際大局幾許滄桑. 當年是大亂世,列強爭霸,合縱連橫. 美國雖為新興強權,國力仍未及英法德俄四大國, 為了力爭上游,衝出美洲,強烈需要整軍經武. 當今卻是美國「單極霸權」治下的 “太平盛世”. 中國在相對國力遠未足以挑戰霸主的條件下(更可況美國有眾多富強盟國,而中國沒有.), 仍斥巨資,冒風險,極力整軍經武, 其理安在?

「國家是由利益,榮譽和恐懼所驅使的. 」修昔底德 如是說.
根據「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國家的動機和行為有如個人, 充滿著情感,本質上是不理性的.*** 個人為了爭取「身份認同(ie面子)」而竭盡全力; 國家也一樣,歷史上每個實力充盈的國家,都不惜犧牲,爭取國際影響力, 而不論其動機出於侵略或是傾向和平. 這種取態,作者稱之為國家的「雄心」. 有了雄心自然就會萌生「焦慮」,焦慮是對雄心遭到挫折的恐懼感, 兩者無意識地主宰著國家的行為.

〈中國人的雄心與焦慮〉
論國力,中國從來是當然的東亞區域霸主; 按照儒家「天朝觀」意識形態,更是世界的中心與至尊,又怎可能長甘雌伏? 更形緊張畸變的是飽經所謂當代史“百年屈辱”, 中國追求補償的心態強烈無匹.*** 此所以國力剛才恢復,立即宣示「和平崛起」 (以策略師 鄭必堅的著名文章《中國的和平崛起》揭櫫大義.), 主張 “歷史上一貫愛好和平” 的中國強勢回歸,對區域與世界和平是何等有益, 而“王道” 的中國是絕不會 “稱霸” 的.***
中國是否“歷史上一貫愛好和平” 大可爭議, 但單論東亞地區近代史,比較中國 “稱王稱霸”與西方列強 “殖民帝國” 的行徑,在經貿利益層面明顯地南轅北轍. 天朝思想著重 “恩威並施”, 「朝貢體系」傾斜下綫國家, 確實與「殖民體系」的掠奪行為反差強烈.**** 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確然是和平的.

當前的東亞戰略格局以「東盟10國」為基本藍圖, 而以「10+3 (中日韓) 」為論壇. 中國既為區域最大強權,又是大多數東亞國家(包括日韓)的最重要貿易伙伴, 在生產鏈上面中國和諸國競爭較少而互補較多, 本應最有資格主持大局,籌建新時代的 “大東亞共榮圈”. 中國援引 “王道” 此一歷史語境,企圖 “以德服人”, 正好反映其恢復舊業的雄心. 但是一眾東亞國家又會否 “心念故主”, 團結成 “以中國為首”的 「東亞經濟共同體」, 以抗衡西方集團國的 “後殖民時代” 經濟侵凌呢? 恐怕未必. 中國的焦慮來源於在區域增強影響力過程中遭遇的阻撓和挫敗.*** 中國人認定其善意外交之所以不售, 是由於美國人在背後搞鬼.

〈美國人的雄心與焦慮〉
再看美國,這個 “自出洞來無敵手” 的年青國家步步登天, 從區區東岸十三州擴張至環球單極霸權, 自然是雄心飽滿,跋扈好鬥. 天真驕傲的美國人民衷心相信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 “美國精神” 是人類文明的最高端發明, 應該推諸四海,化及萬國,*** 於是熱情地按照「自由主義」投票. 老謀深算的政治菁英則深知戰略控制與意識形態不可混為一談, 從來冷靜地依據「現實主義」訂策.*** 無論是人民抑或政客,出於天真抑或謀利, 對於美國應該維護其單極霸權都是毫不置疑的. (他們當然也認為盟國應該分擔成本,不要只搭便車.)

根據「新現實主義」理論,國家的外交政策主要受外部環境而非內部屬性所決定, 國際政治只有權力運作,意識形態只是幌子. 美國操控環球金融,建設 “無敵艦隊”, 都是為了滿足國家的龐大現實利益. 該等利益指涉 美元威權,華爾街和跨國企業的環球利權. 這些利權都只能保存於全球「新自由主義秩序」之中, 而這 “美元秩序” 透過美國(及西方集團國) 牢牢掌控的「布列頓森林機構」(ie IMF,WB,WTO等) 運作, 並以超級威懾性軍備為後盾.

宏揚自由資本主義和民主政制的抱負, 制宰天下的雄心已成為當代 “美國精神” 的核心內容. 美國近年的焦慮則來源於在環球經濟和金融層面, 遭到新興經濟強國中國的挑戰. 中國GDP緊逼美國,持有最多美國國債.*** 美國人認定其普世秩序之所以鬆脫, 是由於中國這一 “野蠻國家”(專制,違反人權, 在自由市場暗中搗亂.) “挖牆腳,滲沙子”,不斷挑動和蠶蝕所致.

中美兩國在當今環球經濟中其實唇齒相依, 中國生產最大量的美國日常消費品,美國則是 “中國製造” 的最大買家; 中國持有最大量的境外美元,是美國最大債主. 但在意識形態層面, 兩國相互敵視,水火不容.
作為新保守主義理論家,作者認定民主國家之間由於互相信任, 可以容忍他方的霸權. (例如上世紀初英國容認美國崛起, 現今歐盟容忍美國的單極霸權.) 反之, 集權國家不值得信任,因此,美國不會,也不應該容忍任何一個集權國家的崛起. 基於這種邏輯,建言美國應該對中國採行「接觸–遏制政策」, 取代尼克遜訪華邇來的「接觸–合作政策」, 更有甚者,應該逐步加強遏制力度.***

源於共和黨右翼意識形態的「新保守主義」在理論上強調中美
〈兩國的深層衝突〉.
在微觀層次,美國(人民)信奉「自由主義」哲學, 其核心教條認定人類生而平等,並且具有不可讓渡的權利, 這些權利不應為政府所剝奪. 反之,政府的權力和統治的合法性只能來自人民的同意. 即是說, 「權利創造權力」.***
對於不同意這種論調的中國(領導) 人來說, 美國及其集團國只因足夠強大,才有能力把這種意識形態強加給全世界, 因此,「權力創造權利」才是對的.

以「攻勢現實主義」面貌活躍的中國策略師 閻學通指出:美國人通過建立國際規範,在全球營造「制度化的霸權體系」, 以迎合其行為准則.*** 那麼,自由主義教條掩蓋的就是現實主義權力運作. 因此中國必須擴展「硬實力」以匹配其大國地位, 維護「戰略安全」利益.***

在宏觀層次,美國(政客)相信的「現實主義」或「新保守主義」, 均認為集權國家就算如何參與環球經貿,都不會變得稟性平和. 要一個集權國家變成平和, 除非其內部制度瓦解,從根本上變成一個民主國家!根據這個邏輯, 美國(及其忠貞盟國)毫不掩飾 “民主國家應該干預集權國家的內政,以利其轉向民主”的主張,*** 某些極端情況下甚至不惜鼓吹用兵. 而干預內政的借口只能是「人道救援」, 於是衍生出炙手可熱的「人權重於主權」論說.

中國(及一眾東盟國家) 則深恐美國及其自由主義思想動搖國内權力結構, 於是極力維護「威斯特伐利亞」精神, 重申 “不得干預他國內政” 原則,*** 主張「主權重於人權」.

《中國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Essays on the future competition》(2013) Gary Schmitt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