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70201紫微斗數的前世今生(上)

SENSE隨筆170201
紫微斗數的前世今生(上)
譚復生執筆

丙申年冬,賦閒在家,在做畢業論文的我搜索學術論文以作參照時,不意間找到 王芳屏的《從知識社會學看星命術知識之建構》。我一度醉心於命理術數,同時又是社會學出身,曾經考慮過以算命為畢業論文課題,自是見獵心喜!一閱之下,經卷葬夕陽。掩卷眺望窗外,只見燈火闌珊,心念何事不滄桑?「紫微斗數」作為星命術最興旺的一支,也不出其外。暢讀過這篇文,紫微斗數的前世今生歷歷在目:何以應運而生,何以斷人吉凶福禍,時移世易後的改弦易轍以求存,頓時覺得不書不快。

任何一套算命體系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技術、推論過程、結論的理據,而流傳於明清時代的紫微斗數從誕生之日就是文化融合的產物。***
〈技術層面〉
隨密宗佛教傳入中國的印度天文學「七曜術」成為基本參考對象。紫微斗數透過出生時刻推算一生起伏,其技術是先由命盤佈局列出 十二「事項宮」與及一系列星曜排布,然後按照不同星曜在不同事項宮的位置,推演出此人在這些社會生活領域的未來情況。*** 如同七曜術一般,紫微斗數用人的出生時刻形成命盤,十二宮代表社會生活的範疇,星曜代表主宰命運的關鍵力量,從而推演人一生的吉凶福禍。

170201_a

紫微斗數的〈推論過程〉
依循中國明清時代的社會生活進行形塑,從書典裡的「評語」折射出來的「社會角色」可窺一斑。命運的推演過程是首先看宮位中的星曜,直接對應社會角色在這個生活領域的情況,然後斷論其福禍吉凶。評語針對的社會角色首先分為「男」與「女」,男人按照有無透過科舉獲得功名,有了「士人」和「庶人」的劃分,接著庶人細分為「巨富」、「武將」、「醫卜」、「僧道」四種角色;而女人則以婚姻情況來劃分:「正妻」、「妾室」、「婢女」、「娼妓」、「出家師太」五種角色。

其中,「士人」可謂紫微斗數的典範類型,赫然是這種命理體系的中心人群。*** 有關士人命運的描述一般在所有紫微斗數古籍都是最詳細的,尤其是仕途方面,例如科考能否高中、仕途順逆、官至幾品、俸祿如何。論命之時,男人最高評價是 “貴”,次之為 “富”。貴就是社會地位高,富只是錢財豐裕。一般男人能透過科舉,入朝為官而顯貴,就是最高評價。

紫微斗數的命盤設計也以士人生活為原型。傳統紫微斗數命盤十二宮之中有:命宮、父母宮、福德宮、田宅宮、官祿宮、奴僕宮、遷移宮、疾厄宮、財帛宮、子女宮、妻妾宮、兄弟宮。單論「妻妾宮」,女人就顯然不是主角,因為女人沒有妻妾。「官祿宮」暗示了沒機會受教育的奴僕或是貧農並不適用,他們不可能透過科舉考取功名,躋身官錄宮所代表的官僚體制。「財帛宮」和「田宅宮」則反映了社會相當關注家產的消長。「兄弟宮」、「子女宮」、「父母宮」反映社會重視親緣關係,「遷移宮」反映其人有遠行的可能,有相當的人身自由。明清時代,一群人有機會考功名、出遠門、置田產、蓄奴僕、擁妻妾、育子女、累財富、重視兄弟父母、關心身體健康以及福氣功德,捨「士紳階層」其誰?十二宮顯然就是士紳階層所關注的十二個生活領域。***

與之相對,「僧道」則是士人中心價值觀的背面。命書皆言僧道的命局有亮點,但一般都有嚴重的缺憾,反映世俗生活多所缺失,幸有慧根機緣最終在出家以後得以發揮。出家以後,世俗的規則和生活就不能用在這種人身上。故此,一般算命師傅都說出家人的命運很難推算,就是因為他們身處的社會生活、跟隨的社會規範、推崇的社會價值和塵世赫然不同。而且傳統算命師傅會把在世俗無法獲得美滿生活、有難以翻身的大劫臨頭而有些亮點的人,都叫他們出家禮佛道來將厄運化解。

相比之下,「女人」就簡單地用婚姻狀況來評斷其一生吉凶。一個女人命好,嫁的丈夫社會地位高,此為其一;士紳一般有多房妻妾,故此後院地位高低就反映在正妻、妾室的名分上面,此為其二;婢女、娼妓、出家師太都是未能進入婚姻體系裡的女人,婢女就是後院中地位最低微的,娼妓更加等而下之,相比之下,出家師太就有僧道男人一樣的地位,因為出家人不會輕易招惹道德非議,但是一般比起進入婚姻體系的女人地位為低。接下來,在婚姻關係之中能維持貞潔,廣為人知,此為其三;而相夫教子,丈夫和兒子的成就高,相應地也得到較高的社會評價。嫁的丈夫社會地位高,後院地位高,貞潔,成功相夫教子是女人的最高評價。這一點很能反映明清時代士紳階層為本的社會生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且“男尊女卑,男主女從”。

支持結論的背後〈理據〉
也顯然嵌入明清時代主流宇宙觀之中。紫微斗數的推論過程就是看宮位裡的星曜,直接對應社會角色在不同社會領域的生活情況,斷論其吉凶。可是為什麼紫微斗數所算出來的結論可信?傳統紫微斗數就用中國人信奉的宇宙觀來加以解釋。中國自古以來信奉 “天人合一”,人的命運是天道運行的定數,有謂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天道在上有不同星宿運行,故而地下亦有不同官僚各司其職。命盤中的星曜代表天神官僚體系,主宰人的福禍,故此即使面對儒生提出“同時不同命”和“算不准”的非難,從意識形態上批駁宿命論,但紫微斗數依然穩步發展,算命群體推出 “積陰德” 說法作為化解宿命論和非難的挑戰。

總括而言,從紫微斗數的推論過程可以看出明清中國以士紳階層為核心的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而其結論的理據更是植根於主流的宇宙觀。但在幾百年後今日的現代社會,古典紫薇斗數賴以生存的社會結構已經土崩瓦解,面對 “科學主義”的挑戰,它又是如何做出調節來適應新時代呢?篇幅所限,且留待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王芳屏(2007)《從知識社會學看星命術知識之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