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70519神的對決

說史170519
神的對決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37

二千餘年爾來沒有猶太女子會取名「耶洗別Jezebel」, 因為那是 希伯來聖經(ie舊約聖經)中 著名的毒婦,在以色列推動邪神 巴力Baal崇拜的異邦狐媚女子的名字. 在猶太歷史上,耶洗別已被徹底地污名化.
其實,耶洗別出身極其高貴,是腓尼基公主, 當時東地中海最重要和最富裕的港口城邦 推羅Tyre和 西頓Sidon國王 謁巴力Ethbaal的女兒. 她嫁與以色列國王亞哈Ahab為妻,成為以色列人的王后. 時維元前九世紀中葉,所羅門王去逝百年,以色列尚未裂為南北二國.

然則她為何遭此污衊?這起於一場
〈劇:神的對決〉.
縱觀整部舊約,巴力都是 耶和華的死對頭. 就在 昏君亞哈王當政期間,以色列先知 以利亞Elijah安排了一場耶和華和巴力的公開對決.
遊戲規則:兩方信徒各自預備一隻獻祭的公牛, 由各自的先知祈求所信的神降下天火把祭牛燒燬,勝者證立為真神. 以利亞一人單挑450名巴力教先知,賭注是項上人頭.
比賽結果:號稱 “風暴之神”的巴力沒能降下閃電; 而按〈列王紀上〉所載,「耶和華降下火來, 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 又燒乾溝裡的水. 」火勢之猛,用水也沒法澆熄!勝負底定,願賭服輸, 巴力隊450先知當場被殺. 耶和華唯恐尚有不服之人,再露一手, 降下大雨(這原是巴力的強項.),澆熄祭火, 好戲才告結束.

這是一項大型神蹟秀. 在希伯來聖經敘事上面, 愈往上溯,神劇演出的頻率愈密,陣仗愈大. 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先知 摩西Moses「出埃及」,分紅海,淹追兵的史詩了. 以利亞的 “天火焚牛”卻是耶和華的告別大秀,此後再無同級數的演出. 不久以色列便亡國了, 大概她的神也意興闌册了.

〈局:一神與多神;仇外與親外〉
本書以考古證據解讀聖經 (此即「聖經學」, 向為神學所不容.), 主張 以色列人根本上就是 迦南人的一支 (ie沒有「出埃及」這回事,那是建國神話, 將以色列人和其他迦南人區分開來,以便心安理得地歧視和屠殺.), 而 耶和華和巴力 原是同級的迦南神祇,都位居主神 厄勒El之下. 後來以色列人掃平六合,一統迦南, 耶和華這才併吞厄勒,成為大主神.***

即是之故,以色列人的早期宗教史歷經 「多神教」、「一神崇拜」與及「一神教」三個階段.*** 「多神教」意指部族崇拜多位神祇,中有一位是主神; 對異邦神祇並不採取排斥態度,承認其位格. 「一神崇拜」指部族單只崇拜主神,把次要神祇降格為從屬地位,甚或取消; 對異邦神祇採取排斥態度,但承認其位格(ie即是邪神).*** 「一神教」指信徒相信世上唯有一位真神(ie其餘都是妖魔), 那麽這神便是普世的,因而超越了部族信仰的範疇.

迦南人信奉多神,以色列起初亦非例外. 以色列的一神崇拜階段也可視作從多神教到一神教的過渡.*** 這變化的社會動力因素有二端:國際(ie外交) 和國內(ie利益集團或階級)形勢的張力.****
每當以色列國要與外邦結盟或通商之時,政治上「國際主義」便會抬頭. 既然結盟通商自然要尊重對方的神祗, 於是宗教上「多神主義(ie宗教寬容的形式)」亦會盛行. 反之,與外邦軍事衝突或內部矛盾激化之時, 政治上「排外主義」抬頭, 宗教上便興起「一神崇拜」.

「神學與地緣政治是互為倒映的. 」*****(內文) “天火焚牛事件” 便發生在以色列與腓尼基結盟期間,起因於國内政治鬥爭.
從 “神之對決” 的賽制安排來看,兩方地位是對等的, 所以才需要以比賽定高下. 作者認為基本上那時仍是 “多神教”的最後階段, 而先知以利亞則是推動 “一神崇拜”的始作俑者, 但離 “一神教”還遠的是.

仇外是一神崇拜的主心骨, 先知書瀰漫著一種反國際主義氣息,認為與他國結盟即是對耶和華不忠.
〈史:夾縫中的以色列國〉
亞哈之所以迎娶耶洗別,出於父王 暗利Omri的旨意. 暗利是開創王朝的英主, 與腓尼基王結為親家,當然是樁政治婚姻了. 其用意在外交上是結盟對抗遠方新興超級強權 亞述的軍事威脅; 在經濟上是利用 推羅和西頓港口,打開地中海市場, 創造一條橫貫巴勒斯坦的東西走向貿易路綫.**** 他的總體策略看來是成功的.

跟一個國家結盟當然得尊敬對方的神祇, 於是 亞哈在國都 撒馬利亞Samaria給腓尼基主神 巴力建造了一個神壇. 由於習俗上所有貿易契約都要經神前起誓,在神廟訂立和存檔, 這神廟自然成為跨域的商業中心.**** 以腓尼基作貿易伙伴的以色列商人得經常出入巴力廟, 也就被「本土派」指責為崇拜異邦神的 “不愛國族者” 了.

國際貿易發達自然造成貨幣流通,通貨膨脹,貧富懸殊. 新興的外貿富裕階層競逐奢華,引進腓尼基格調, 在保守派眼中,當然是風俗澆薄,背離信仰,一如聖經所記.*** 而利益受損的傳統經濟菁英,如地主階級, 也與親外商業菁英積不相容.
一神崇拜之所以出現, 背後動機一方面是仇外,不信任任何外交結盟; 另一方面是仇富,反映社會內部階級剝削嚴苛. 以利亞的支持者包括保守的傳統信仰者,激進的本土主義者和廣大的貧苦民眾.

亞哈死後不久,耶户Jehu簒位, 國策改弦更張,甘作亞述的附庸國. 耶户盡殺境內的巴力信徒, 毀了巴力廟,並在原址蓋了間公厠. 作者猜測, 當日的以利亞支持者之中可能不乏親亞述派人士. 然而,元前722年亞述終究滅了北國以色列.

後世寫作聖經的是南國猶大的文士階層, 對北國暗利王朝諸王痛加醜詆, 斥為背棄耶和華的昏君,猶太民族的千古罪人. 隨著歷史時間流逝,亞哈和耶洗別的罪行愈積愈多,污名愈浸愈深, 有如中國商朝的紂王. 有關在生時的記載,亞哈頂多只侵佔過幾個葡萄園; 而耶洗別除了贊助興建巴力廟,看來甚麽也沒有做過.

《神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God》(2009) Robert W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