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170531
序曲
蕭律師執筆
「序曲 overture」來自法文ouverture,是開始的意思。在音樂上,是原先歌劇開始時樂團演奏的一首序奏。 到了浪漫主義年代,貝多芬及 孟德爾遜開始將序曲一詞作為一獨立管弦樂的「標題音樂programmatic music」,這種體裁預示了未來「交響音詩symphonic poem」的新體裁。***
十七世紀
早在十七世紀時已開始用樂器團為一齣歌劇作序奏。Peri的歌劇《尤莉狄斯Euridice》是以管弦樂大協奏曲的一節作序奏;Monteverdi就以一首 托卡塔曲toccata、採用一隊柔和的小號齊奏trumpet fanfare作開始。後來更有加一段序言prologue,其中包含一些歌劇中的唱段及抽出代表劇中主角的一些主題樂段。
〈法國序曲French Overture〉
法國序曲作為一種音樂曲式,早在1640年首見於法國作曲家Lully的宮廷芭蕾舞ballet de cour和歌劇序奏。這種法國序曲以緩慢的序奏開始,接著是一段活潑的賦格fugato體裁樂段,然後在歌劇台的幔幕升開前是一連串的舞曲,也時常加上一段代表主角主題的序奏。
這種曲式也為英國的歌劇所採用,最名顯的是Henry Purcell的《Dido and Aeneas》。它明顯的節奏輪廓及其應用帶出法國序曲風格,這些風格在後來 巴羅克時期作曲家如J.S. 巴赫等的作品找到。這種風格最常應用在組曲suites的前奏曲,甚至在一首非舞台聲樂作品(如清唱劇cantatas),例子是 巴赫作品編號61的清唱劇Nun Komm, der Heiden Heiland。 韓德爾就常應用這種法國序曲風格在他一些意大利歌劇,如《凱撒Julius Caesar》。
〈意大利序曲 Italian Overture〉
意大利在十七世紀八十年代也興起一種獨特風格的“序曲”,在A. 史格拉提的歌劇得到確立,然後傳遍歐洲。至十八世紀中葉,它成為歌劇序曲的典範,其三段標準體裁是快–慢–快。開始多用大調major key,第二段常常較靜而短,常用相對調,結尾是舞曲,其節奏像 吉格gigue(一種輕快的舞曲)或小步舞minuet,回歸序曲開頭所使的調。這種體裁演化成後來的“奏鳴曲式sonata form”(沒有發展部development),延長緩慢段使之更富詩意。意大利序曲後來與歌劇分離而成為音樂廳獨立演出的曲目。這種風格對後來 交響樂symphony(或意大利文叫sinfonia)的發展在音樂史上顯得非常重要。
十八世紀
在十八世紀前,交響樂和序曲兩者差不多可以互調:序曲是由歌劇抽取出來,而交響樂擺放在歌劇之前作為序曲。在 「嚴肅歌劇opera seria」 (與 喜劇comic opera相對)改革後,序曲與交響樂才分道揚鑣,作曲家在情緒上開始將序曲的內容聯繫到歌劇上:歌劇內某些主要的樂段預示於序曲中。
十九世紀
到了十九世紀,作曲家寫一些樂曲用來演奏在帷幕升起前,有時叫它做overture、vorspel、einleitung、introduction或prelude。華格納的Vorspel to Lohengrin就是一首短而獨立的樂曲。
意大利序曲在1800年後,“overture”被改叫sinfonia,而Sinfonia Avanti l’opera(歌劇前的交響樂)就是一齣在歌劇前演奏的樂曲的早期用語。
〈音樂會序曲 Concert Overture〉
十九世紀早期
雖然在十八世紀末,歌劇序曲一詞早已在音樂廳作為演出的獨立項目,多與歌劇內容無關。在浪漫主義早期,一些與文學主題有關的序曲,已在音樂廳上演。韋伯寫了兩首音樂會序曲,1811年《眾神靈之主The Ruler of Spirits》和1818《金禧序曲Julel Overture》,在樂曲最高潮時採用了現今英國國歌《天佑我皇God Save the King》的曲調。事實上,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序曲》一般都視為是第一首音樂會序曲。他同屬這類性質的樂曲還有《靜海與昌盛的航程Calm Sea and Prosperous Voyage》、芬格爾斯洞窟The Fingal’s Cave(又叫The Hebrides)、《美麗的馬露仙娜The Fair Malusina》及《Ruy Blas》。法國作曲家貝遼士也寫有《Les Francs Juges》、《La Corsaire》等序曲。
十九世紀後期
在十九世紀中頁,音樂會序曲開始被由 李斯特Franz Liszt所創立的交響音詩所取代。音樂會序曲與交響音詩兩種體裁最大不同處在譜寫的自由度。交響音詩的模式在較「取進」的作曲家如 Caesar Franck、李察‧史特勞斯、Arnold Schoenberg等所喜用;較「保守」的作曲家如 安東‧魯賓斯坦(不是那位名字叫Arthur的鋼琴家)、柴可夫斯基、約翰‧史特勞斯、布拉姆斯、舒曼和Arthur Sullivan等,卻仍忠於音樂會序曲的體裁。
當交響音詩體裁日漸流行當時,布拉姆斯寫了兩首序曲:《大學慶典序曲》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和《悲劇》序曲Tragic Overture,其手法顯然是受交響音詩的影響。同樣,柴可夫斯基著名的1812節目序曲的結構也顯然是受到交響音詩的感染。到了他寫另一首著名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時,他自已也稱之為「幻想序曲Fantasy Overture」了。
二十世紀
歐洲音樂在1900年後,一首仍依傳統序曲體裁的是俄羅斯作曲家 Shostakovitch的《節日序曲Festive Overture》,由兩個關連部份組成:稍快版Allegrotto和急版Presto。 Malcolm Arnold的《一個很雄偉、很雄偉序曲A Grand、Grand Overture》是二十世紀中的一首滑稽、模仿十九世紀音樂會序曲體裁的序曲。它是寫給一個龐大的樂團,包括有管風琴、加強銅管樂組、步槍、吸塵機、抽氣泵等。
〈電影配樂〉
到了近世的電影時代,許多名作曲家也為電影寫配樂,而配樂也常有一首序曲。較年長的發燒友或許還記得《戰爭與和平》、《齊瓦哥醫生》、《六壯士》、《桂河橋》、《沙漠梟雄》等有名的電影,但是否有留意到為電影而寫的配樂?這些配樂都寫有很「古典」的味道,而在影片一開始時就是一首序曲。這和十九、二十世紀時的歌劇演出相似,只不過今天換上電影而已。
唱片推介:
ELECTROLA SME-80898。華爾第序曲(Serafin/LPO)
MERTCURY SR-90268蘇皮序曲(Paray/Detroit SO)。
RCA LS-2302 Gilbert and Sullivan歌劇序曲(Ward)。
EMI 1C-051-05-078 奧芬巴赫序曲(Fremaus/City of Birmingham SO)。
HMV CSD-1406 莫扎特序曲(Colin Davis/RPO)。
DGG 13506 意大利作序曲,包括羅西尼和凡爾第的序曲(Fremaux/Monte Carlo Opera Orch)。
DECCA SXL-6360 韓德爾的序曲(Nonynge/ECO)。
PHILIPS 6580048德國序曲,包托貝多芬、莫扎特和韋伯等的序曲(Colin Davis/BBC SO)。
MERCURY SR-90247 法國序曲,包括比才、喇勞、貝遼士三位法國作曲家的序曲(Paray/Detroit SO)。
PHILIPS 835013AY 內有兩首布拉姆斯的序曲,《大學慶典》序曲和《悲劇》序曲(Beinum/OSR)。
PHILIPS 835367LY貝遼士序曲(Colin Davis/LSO)。
DECCA SXL-6025。貝多芬歌四首著名序曲(Maazel/Israel PO)。
PHILIPS 802893。十八世紀的作曲家的序曲 (Leppard/New Philharm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