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70824
右派國家(一) 何謂「美國右派」?
掌門執筆
《右派國家The Right Nation:Conservative Power in America》(2004) John Micklethwait & Adrian Wooldridge
〈何謂「右派」?〉
「右派」一詞語意含混, 在本書的脈絡,這詞意等同於「保守主義」.
政治哲學上的「保守主義」源於 法國大革命時代的 英國(反大革命)思想家 伯克Edmund Burker. 伯克的政治思想可以歸結為六點:
1對國家權力(ie政府)的深刻不信任;**** 2愛 “自由”甚於愛“平等”;**** 3愛國主義; ***
4對已存制度和 “等級制度”堅信不疑; 5對 “進步” 觀念抱持疑慮; 和6 菁英主義.***
在政治哲學層面,美式保守主義與英式有所不同, 「美國右派」特別強調上述的前三者, 而對後三者則模棱兩可,甚或有所背離. 相比歐陸的保守主義者, 美國右派對政府抱有的敵意深得多; 非常偏愛「小政府」; 因為更加擁抱自由,所以更能忍受社會不平等.*** 而在 “菁英主義”這點上面,最近幾位共和黨總統都在競選路綫上強力訴諸「民粹主義」, 那怕他們的貴族出身去到 “耶魯大學骷髏會”的高度.
在國家政策層面,所有發達國家當中, 美國是唯一沒有完全由政府支持醫療保健系統; 唯一沒有向所有家庭提供兒童撫養津貼; 唯二(另一個是澳洲)婦女沒有帶薪產假的國家. 即是說,美國是福利最少的發達國家, 這符合了右派 “小政府” 和 “容忍社會不平等” 的核心想法. 另外,美國是最好戰,和關押了最多犯人的民主國家,*** 申明其「道德主義」(自命正義,肅清 “邪惡”.)的保守價值觀.
在風俗文化層面,傳統思想和 「新教福音派」精神仍舊浸透著美國社會. 在下列對立議題:(婦女墮胎權,反墮胎),(同性戀權利,反同性戀),(禁止持有槍械,有權持槍),(贊成安樂死,反對安樂死), (禁止死刑,保留死刑)….. 等方面,美國人比歐洲人更傾向選擇後者, 這定義了民俗意義上的「右派」.***** 很有趣的一點, 美國是唯一有半數家庭進行飯前禱告的國家.
美國政治氛圍的右派傾向當然源遠流長, 但如以為她是 “自有永有” 地這般右,那可就差了. 正如現代伊斯蘭教經歷了 “原教旨主義復興運動” 才變成今天那麼極端和好戰一樣; 美國政壇也經歷了一場
〈保守主義復興運動〉.
1964年共和黨 高華德Barry Goldwater參選總統, 以罕見的票差(選舉人票52:468, 只贏6個州.)慘敗於民主黨的 詹森Lyndon Johnson手下. *** 共和黨的慘敗在當時被黨內視作大災難,誰知其不然, 高華德開創的總體選舉戰略影響頗為深遠,為後來共和黨中興與列根的勝選奠下了基礎. 遵循高氏的三方面總路綫:a向西部和南部(而非傳統的東部) 爭奪選民; b勾結新興的智識型財閥; c民粹主義宣傳策略,*** 共和黨扭轉戰後長期的國會劣勢,一步一脚印地奪得參眾兩院多數席位,並且大致上延續至今日.
高氏作風硬朗,形象鮮明, 一面倒 愛國,反共,保守….. 他在競選活動中口沒遮攔,揚言要 “把核彈扔到克里姆林宮那些家伙的房間裡”, 並聲稱不排除使用核武以結束越戰. 他的 “極激” 言論驅趕共和黨的温和派和遊離的理性選民全都投票給對手,因而招致大敗.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取勝的六個州,除家鄉州外, 全都是內戰意義上的南方州郡,亦即最原教旨,最白人至上,最右的州郡. 在此之前,這些南方州郡大多支持民主黨; 自此之後,卻成為共和黨的票倉. 其實右轉的不是南方州郡; 右轉的是共和黨.***
高氏為人雖然輕率魯莽,但鐵骨錚錚,終生不為政治利益出賣原則. 他極度反共,因此極度痛恨 (起初同樣反共,後來卻出於“現實政治” 與共產中國和解的)叛徒 尼克遜和基辛格. 在國會提出彈核總統議案的不是民主黨人,而是共和黨大老的他. 在日趨奸狡墮落的美國政壇,得享考壽的高氏晚年甚為兩黨政客所敬重.
共和黨因水門事件聲譽掃地,分裂重挫. 然而區區數年間便在魅力型領袖 列根Ronald Reagan總統帶領下重新凝聚,踏在右傾道路上面奮進. 列根功業彪炳,不單只重振了衰落的美國霸權,更在全球敲訂了 終局性的
〈新自由主義秩序〉.
列根出身寒微,沒上過長春藤盟校, 早歲當演員,擅長飾演西部牛仔英雄. 他是首位把西部保守主義具體化的總統,甚至在橢圓形辦公室裡擺放了一具銅馬鞍.
1971年列根一鳴驚人,當選加州州長, 任職期間聲譽日隆. 1980年他以44個州489張選舉人票超額差距當選總統. 共和黨在參議院(共100席) 新增12席,二十五年來重新成為多數黨; 在眾議院也多奪了33席,可謂頹風盡掃!
列根徹底奉行右派的 “市場資本主義”,上台後很快進行了一場政治豪賭, 透過立法手段鬆綁企業界(尤其是銀行業)的諸多規限; 又大幅減稅,激勵投資和金融活動,將企業税率從最高70%驟降至33%!他嚴厲打壓工會,委任保守派首席大法官, 為企業和金融界主導社會經濟護航. ***
他的強硬外交政策把蘇聯壓得抬不起頭, 最後更用(以本傷人的) “星戰計劃” 把對手的經濟拖垮. 他不單打垮了敵人,也打垮了盟友. 1985年「廣場協議」迫使日元瘋狂升值,引爆泡沫經濟, 使日本入了兩個 “失落十年”,從此再也不能威脅美國世界經濟龍頭的地位.
在國際政治上面,列根和戴卓爾夫人聯手推行「新自由主義秩序」, 利用美元作為單一國際貨幣的強勢地位,逼迫全體發展中國家拆除貿易壁壘,開放資本市場. 此番擘劃影响極其深遠, 造就了今日世界「全球化」,貿易化和金融化的面貌.***** 就其實質而言,新自由主義秩序限縮了主權國家的權力,就是一種國際化的保守主義.
但是列根並沒有減縮公共開支(所以連傳統上傾向民主黨的草根階層也很支持他.), 更且擴大了軍事預算(軍火商自然 “舉槍支持”…..), 在他任內國債上升1.5tril美元,埋下纏綿迄今的重大赤字禍根.***
順風滿帆的列根在1984年選戰的表現更誇張,民主黨對手Walter Mondale只得到13張選舉人票,為史上第二低. (最低紀錄是1936年Alf Landon輸給 小羅斯福時只得到8張.)
在整個列根任期,美國經濟一路狂飊, 綜合國力重上戰後初期的巔峰. 列根引退之後,共和黨依然人材輩出,一路引領風騷.
〈共和黨雙傑〉
作為人物,文質彬彬的老布殊George H W Bush是無敵的, 耶魯學生領袖,擅長運動; 戰時海軍機師,座機被日軍擊落,跳傘墜海,為潛艇所救, 可能是最年輕的美國二戰英雄. 他的石油事業屬於白手興家,發跡致富後才重投父親的共和黨政客生涯, 歷任參議員, 駐聯合國大使,共和黨主席,駐北京辦事處主任,CIA局長,列根的副總統; 最後1989年出任總統.
另一位大振共和黨聲勢的要角是1995年眾議院新議長 金里奇Newt Gingrich. 金氏帶領300名共和黨候選人聯署共同競選綱領《與美國有約Contract With America》,提出10項重大的保守主義政策主張.*** 文末信誓旦旦,“如果我們違背協議,就把我們趕出去.” 豪氣直干雲宵. 結果民主黨人失去53個眾議院,10個參議院席位; 而共和黨則四十年來重奪眾議院多數黨地位. 新議長主持下的國會如言在三個月內通過該十項重大保守立法, 那是共和黨和美國右派最輝煌的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