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322
遺傳適應性
掌門供稿
以下學理出自「論人性」 On Human Nature ,作者 Edward O Wilson。
威爾森於七零年代把平生所學寫成三本名著:「昆蟲社會」1971、「社會生物學—新綜合」1975和「論人性」1978。
首書以族群生物學和比較動物學原理,闡釋社會性昆蟲的群體行為,並認為此等學理可以應用在解釋脊椎動物的群體行為之上。
次書為一本教科書,意在縱覽演化生物學原理如何有效地解釋脊椎動物的群體行為,並於最後一章申論該等解釋可以擴及於社會科學之上。
末書自承並非一本科學著作, 而是哲學性地探討演化生物學原理能夠深入解釋人類行為到何等程度。*** 恢宏志氣,令人折服殊深。
Def. 威爾森是「社會生物學」這一學門的界定者和哲學奠基者。 他在「論人性」一書中如此定義社會生物學: 對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物體的一切社會行為之生物學基礎的系統性研究。*****
社會生物學源自動物行為學。 動物行為學研究各物種為適應環境而展現的行為模式,以及物種歷經遺傳演化,其間行為模式之變遷狀況。
宗師Konrad Lorenz 早於名著 「論攻擊」On Aggression 中作出與威爾森類同的偉大學術嘗試。(偉大嘗試當然地遭到四面八方攻擊,二人也承受了相似的學術命運。)
社會生物學是一個綜合學科,主要結合動物行為學、生態學和遺傳學,目的在於透過比較分析,獲得有關動物社會行為之生物特質的普遍性原理,並將此大範圍的知識應用於人類研究之上。
人性的普遍特徵和其他動物的龐大背境並列比較時,足以突顯其獨特的意義。
根據演化生物學「新綜合理論」,人性的特徵必然具有適應性****,主導此等特徵的基因在人類漫長的演化期間得以傳遍族群,形塑為優勢性狀,並使擁有者個體因而易於存活及繁衍後代。
適應性意指具有這些特徵的人,其基因遺傳給下一代的機會,比不具這些特徵的人為高。
在最嚴格的意義上,個體之間的存活及繁衍優勢差異稱為遺傳適應性 genetic fitness。
遺傳適應性有三項基本要素*****:
1提高個體的存活能力,因而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此為原初意義的天擇)
2提高個體的生殖能力,因而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此即性選擇)
6增強近親的存活及生殖能力,因近親擁有同樣的基因,故此其作用等同於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此即近親選擇)
此三種元素中任何一種或任何組合形式的改良,均會做成更高的遺傳適應性。***此一過程稱為「天擇」,它描述了一種緊密的因果循環。
社會生物學家據此假定人性受天擇所陶鑄形塑,歷經千年萬代,在早於文化發軔之前即已定型。
註:對於這個論點,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曾經暴跳如雷。 據說某次美國社會學家協會年會,搞到幾乎動議譴責威爾森撈過界咁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