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21230決戰熱蘭遮

聞道玉門猶被遮   應將性命逐輕車

讀書札記121230

決戰熱蘭遮 Lost Colony

作者歐陽泰Tonio Andrade

分類   歷史學 —世界史,軍事史。

評級   C +

簡介

此書記述1661年 國姓爺 攻占 荷蘭殖民地台灣 之歷史,史源参照中荷,翔實可觀。又,出乎意料地,作為史書,文筆極佳,散文風格,賞心悅目。

其主旨則在探析當今世界史一條富爭議性題目:近代早期西方在全球開展其支配地位,是否基於科技與軍事上的明顯優勢。

作者以西方與東方首次具規模的軍事衝突,中國vs荷蘭「熱蘭遮Zeelandia之戰」,作為研究題材。此點頗具慧眼,因為中國與荷蘭分別是當時東西方軍事科技最為先進的國家。***

在這個議題上,作者起初抱持否定論,即西方在軍事科技及總體戰力上並沒有明顯優勢。換句話說,西方在遠東的支配地位,是由地緣政治格局所決定的。***** 但在研究過程中,他赫然發覺自己的識見有誤!

在這場中方兵員3萬餘,比對荷方1千的決戰中,處於守勢的荷蘭,除了足足堅持了九個月,達致和談,全身而退外,甚至還有過一次取勝的機會。

在軍事科技上,荷蘭原來確有明顯優勢!但他的優勢並不在於傳統認為的先進火器及組織軟件,而是擁有硬體「文藝復興式堡壘」和「側弦列炮戰船」。堡壘的優勢又不在其堅固,而在其四角「稜堡」構成的交叉火力網,**** 在防守上無從攻克。戰船的優勢又不在其排炮,而在其複雜的帆索系統,在逆風航行上遙遙領先。**** 兩者先進之處均在於設計,而不在於生產技術。***

荷蘭就是憑藉這兩項優勢而得保不失。

掌門之言

此書文筆淺白,敘事流暢,是本上佳的歷史演義,係人都睇得明。

但它的述理部分則較為嚴肅認真,保持專業風範,這部分我們「詐明」就算勒。

總言之,向所有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全線推薦。

朝日之言

關於鄭荷之戰,朝日有兩點體會。

其一正如掌門所言,荷蘭僅憑藉兩項軟體概念──帆索系統和「文藝復興式城堡」,已足以在極懸殊的兵力對比下,與國姓爺抗衡。而最重要的,是這兩者的優勢,並不在工藝技術的領先,而在設計創意!

概念創新的先決條件在於競爭的環境,而且必須是不斷受外來衝擊的環境。西歐各國長期處於互相追趕的競爭狀態,而且每一次的交鋒都生死攸關,所以創新(不論軟體與硬體)的動力非常強勁;相反,中國長期作為區域霸權,又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根本不可能為技術概念創新提供條件。

中國歷史上只出現過兩個特例,一個是與西歐中世紀類似的春秋戰國時代,其時不論在概念和技術層面的創新都非常澎湃。第二個是宋朝,由於與北方強權長期處於對峙局面,而對方擁有「騎兵」── 一種先天上不能複製的技術優勢,所以宋朝無論在軟體和硬體上的創意都非常豐富。

故此,鄭荷之戰……成三萬人圍人千零兜友都要搞足成年,最後仲要靠二五仔先搞得掂……實在好合理!

第二點是此戰之後,國姓爺與東印度公司簽訂了「停戰協定」。這是中國史上第二次與外國本著平等精神簽訂的「戰後和約」。(或第一次,端視閣下認為與北宋簽訂《澶淵之盟》的大遼,究竟是「外國」,抑或只是一個「中華民族大家庭內的兄弟民族政權」;而第三次則是《尼布楚條約》)

「停戰協議」中包含許多「近代」的元素,例如:接納敗方「有尊嚴地投降」;雙方細心審視條文,幾番轉折,重視契約精神;資產負債清算,保障個人財產;交換戰俘;戰敗賠償洽商;保障敗方基本生存資源(提供足夠資源讓東印度人員可以返回巴達維亞)。達成協議後,雙方(尤其國姓爺一方)亦基本尊重契約精神。對比鴉片戰爭後,清廷外交大員與洋人立約時,常抱著「大不了一死賴約」的心態,這一紙「鄭荷停戰協定」的確具有劃時代,以至「超時代」的意義。

附記:

此戰朝日雖每以「鄭荷之戰」名之,不過嚴格來說,與國姓爺交戰的一方,其實並不是一個國家──「荷蘭」,而只是一家公司──「東印度公司」。揆一返回巴達維亞後,被公司以「怠忽職守致使公司重要資產蒙受損害」的罪名,被判流放荒島。後來經其子女朋友多番奔走,得到面聖的機會,向荷王威廉三世上表陳情,再損獻25,000荷蘭盾以示愛國之心,揆一終得到威廉特赦,重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