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漢劍當飛去 何時還車載病身
讀書札記130106
病夫黃禍與睡獅
作者 楊瑞松
類別 符號學,文化史。
評級 C +
簡介
(甲) 符號學
1 「符號」包括語文(eg 語詞口號)、圖象(旗徽雕塑)、地標(廣場建築)、身體服飾……乃至行為舉措。 Def 凡用以承載文化意涵者,俱是符號。***
羅蘭.巴特《神話學》認為菁英階層透過話語敘事,潛移默化,將社會關係(或矛盾)去政治化,呈現為自然秩序的樣貌,使得普羅階層安於命運,信而不疑。
這個建構意識形態的過程稱為「神話化」。 例子:「理學」把人倫偽裝為天理。
Def 把這個過程解拆還原便是「去神話化」,是為「符號學」。*****
流行符號現象的萌發自有其社會生活基礎, 反映出社會的矛盾張力,以及人民的情感訴求。 至於符號的設計與來由,究竟緣於新創或擷古,內發或外借,建構或挪用……甚至出於剽竊曲解,則是另一回事。 有時可說是無關宏旨,唔使咁認真。
(乙) 現代中國的民族認同
2 中國自古漢族文化獨大獨尊,天朝世界觀不受質疑。 然而這種 「君臨天下」式的民族認同 與現代國際的 「多邊對等」式的民族認同 劇烈衝突,不可調解。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中華民族的優位認同遭受質疑。 1895甲午戰後,更是全面幻滅。 菁英階層首當其衝,經歷極為嚴厲的認同危機。 1911清朝數盡,民國建立,現代式種族認同在菁英階層中普遍確立。 但對普羅階層來說,五四運動及抗日鬥爭才是現代民族認同的熱浪與溫床。
3 現代中國的民族認同乃拜西方和日本侵華所賜,尤其後者。 故而當中每每包含著許多(甚至是過多)的屈辱與自卑,無復漢唐泱泱大度。****
在現代中國民族認同的建構過程中,曾經「創造」出三個戲劇性的流行符號:「病夫」、「黃禍」與「睡獅」。 它們的生命力迄今未盡衰竭,仍然鼓動與刺痛着中國人的心魂。
(丙)病夫
4「病夫」sick man確實源出國外。
1853俄國沙皇 尼古拉一世 譏諷鄂圖曼帝國乃「歐洲病夫」,意指土耳其國勢積弱,政治腐朽, 而與其國民身體素質無涉。
1900法國思想家Pierre Leroy-Beaulieu評論清朝與鄂圖曼國勢, 指稱清朝為「東亞病夫」, 其語意與語境均與原典相同,並無涉及中國人的體質。
同年日本政治思想家 尾崎行雄 在美國發表英文論文「Misunderstood Japan」,文中亦比較中土兩國,指稱中國為「遠東病夫」,其語用與上段評論雷同。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國報章翻譯此文,使用了「病夫」一詞, 譯文對原文並無任何曲解,也沒有將之與中國人體質聯繫起來。
5 甲午前後,中國知識界紛紛引用「病夫」比喻,作為救亡圖存的呼籲。*** 其用法與外國如出一轍,指涉的是國家政治態勢,而非國民體質。行文脈絡亦無任何西人惡意中傷的說法摻雜其中。
舉例:梁啟超1898〈俄土戰紀敘〉: 「西歐人恆言東方有病夫之國二, 土耳其所以削弱,其與今日中國之情實,何相類也! 」
1900〈中國積弱溯源論〉: 「中國自康熙以後,日腐月敗,馴至今日為世界第一病國。 」
6 俄而,正是這個極有影響力的梁啟超,在針砭弊根系列文章中,轉化了「病夫」一詞的意涵。***
1903《新民說》系列〈論尚武〉篇:「國人皆為病夫,其國安得不為病國也。」首次將「病夫」指向國民體質,並與國家積弱聯繫起來。
1904妙文〈新大陸遊記〉: 「華人會場必有四種聲音,最多者為咳嗽聲,次為欠伸聲,次為嚏聲,次為拭鼻涕聲……西人數人同行者如雁群,中國人數人同行者如散鴨。」
梁氏一代文宗,知識界望風景從。
1908上海成立中國最早的體操學校,其校訓即為「增強中華民族體質,洗刷東亞病夫恥辱。」 「病夫」意涵已然明確地直指國民體質與民族恥辱。***
7 同時間,將原用作自我診斷的「病夫」符號,轉移成為西方人對中國人蔑視賤稱的說法也流行起來。***「病夫說」被理解成為高傲的「他者」對「我族」尊嚴的惡毒羞辱。 此種解釋操弄的功能在於激發集體受辱意識,以利提振民族心態。
後出的「病夫說」義理更為精密:如果中國人體質並非如此不堪,則「病夫」誠屬誣捏中傷,西方便是加害者。 如果中國人體質確實不堪……則這種狀況也是西方販賣鴉片造成的,西方既賣鴉片又嘲病夫,便是雙重加害者。
吊詭的是,在生育「病夫」的過程中,西方可以說是局外人,但又不被允許缺席。***
(丁)黃禍 與 睡獅
8「黃禍圖」
1895德國御用畫師Hermann Knackfuß製作版畫, 德皇威廉二世御筆親題 「歐洲諸眾,捍衛你們的神聖財產。」,致送俄國沙皇。 此畫後來被稱作「黃禍圖」。***
畫中披甲天使長引領諸歐洲戎裝女神,在十字架聖光下集結, 遙指東方妖氛衝天,黑霧中盤坐邪神佛陀,控馭著一條黃龍…… 佛陀指日本,黃龍指中國,如果日本降伏了中國,則我西方危矣!
時值甲午馬關,德法俄三國干涉還遼。 黃禍圖反映西方對日本新興勢力的焦慮,擔心黃種人聯合構成威脅, 反映在「異教入侵」的主題之上。
9 其實當時在西方諸國眼中,中國人造成的真正困擾或威脅,並不在於國際軍事爭霸舞臺,而在於越演越烈的廉價勞工移民問題。 其中尤以美國(舊金山)和澳洲(新金山)情勢最為嚴重。 西方對中國的「黃禍意識」,乃是一種反華工的種族歧視論述***,而不是有關國力競爭的政治形勢論述。
10 病夫黃禍皆源出西方,中國知識界將「病夫」的負面意涵擴大解釋,刻劃成「民族恥辱」的顯著符號;又將「黃禍」的正面意涵浪漫化解讀,鑄造「强力國族」的自我形象。**** 翻手作雲覆作雨,都是為了張舉國族主義意識形態。
11「睡獅」與「黃禍」類近,都是一種自我臉上貼金的手段。 「睡獅」不同之處是純屬國產,只是出廠未久即貼上made in the west標籤。
1887 曾紀澤 以英文發表文章 「China,the sleeping and the awakening中國先睡後醒論」:「 愚以為中國不過似人酣睡,固非垂斃也。」文章意在回應西方知識界對於中國長期停滯不前的評議。 曾文未用獅子作比喻,也沒有片言隻語提及拿破崙。
再是梁啟超移樑換柱,1899〈動物談〉將中國比作四種動物:巨鯨、盲魚、羊群、睡獅。 「昔曾侯紀澤譯其名謂之睡獅,又謂之先睡後醒之巨物。」這是第一頭「中國睡獅」。
還有,梁氏的「睡獅」仍舊是針砭性負面比喻***,不含醒咗點威點威的正面延伸想法。
到了陳天華〈猛回頭〉:「猛睡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逃藏。」則將「睡獅」轉型為「醒獅」***, 其形象高度文學美化。
陳天華的睡獅醒覺指的卻是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1918胡適〈睡美人〉:「拿破崙大帝嘗以睡獅譬中國,謂睡獅醒時,世界應為震悚。」將「睡獅說」的設計師敲定為拿破崙。*** 這是「睡獅說」的定型版。
值得注意的是胡適文章並未附和「睡獅說」,反而提出了批判,認為中國的醒覺不應是圖強爭霸,而應是民主革新。
梁陳胡三人真可說是「同獅而異睡」。
1939朱自清抗日文章「這一天」: 「東亞病夫居然奮起了,睡獅果然醒了。」 則是該等民族主義符號之大成,往後迄今,意涵一貫。
12 時人對「黃禍/睡獅」說的批判
並不是所有中國知識份子都那麼頭昏腦脹,力持批判態度的亦大有其人。
葉楚傖1923〈外人對華觀察的變遷〉: 「以前外人都稱中國做睡獅,獅固然睡了,然醒時必能做百獸之長。 現在(辛亥之後)呢?……睡獅只欠了個身,又睡熟了。」 「以前列强總還將中國當作國家 —– 將來的勁敵或好友;現在見得是鼠了,不屑與為友,不必認為敵了。」中國已從過往的「睡獅」演變為更糟糕的「睡鼠」。
批判者當中自然以魯迅最為辛辣。1933〈黃禍〉:「所謂黃禍,是解作黃色人種將要席捲歐洲的意思。有些人聽到這話,恰如聽得被白人恭維為睡獅一樣,得意了好幾年,準備著去做歐洲的主子……倘是獅子,自誇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戊)作者總結
13作者徵引美國史家 Peter Novick 論說,指出集體記憶簡化複雜的歷史現象,從單一特定的角度看待事件,無法接受事情的任何曖昧情況,將事件化約為刻板形象。*****
集體記憶化的結果,抹去了歷史事物原先的複雜性,和其產生背境的特殊性。 歷史學的任務便是將那些遮蔽了的複雜性和特殊性顯露出來。
「病夫」「黃禍」「睡獅」成為公共集體記憶中的重要認同符號後,其意涵往往被視為始終如一。 本書將該等符號概念的歷時性意涵變化重現出來。
掌門之言
此書一帖涼茶,可清國人心頭煩熱。
「自卑百年,不復漢唐大度。」自卑感流毒深遠,雖在治學,亦不能免。
本書把這個「心結」擺上檯面,審視之,解剖之,痛!快!
對主題感興味的讀者不可錯過。
可議者,文字稍感滯澀,不太好讀。
附錄
李賀詩
草暖雲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漢劍當飛去,何時還車載病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