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40305
漫云女子不英雄 (一) 太平公主 與 上官婉兒
撰稿人:黑白子
中國史書記載的,幾乎全是帝王將相的事蹟, 婦孺百姓,連靠邊站的位置也沒有。 數千年間,只出過一位正統女皇帝 武則天。 「偽臨朝武氏者」被迫退位,並在八十二歲高齡病歿,往後的那數年光景,堪稱是李唐王朝最為動蕩的歲月。 而在連串腥風血雨的上層鬥爭中,罕有地由四位紅粉麗人—- 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韋后 和 安樂公主 輪番擔綱,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以下就是她們的故事:
(一) 智謀勇兼備的 太平公主
何以帝女稱為公主呢? 據《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於諸候,必使諸候同姓者主之。」 周朝天子將女兒許配給諸侯時,為了避免婚禮上要顧及君臣之禮而造成種種不便,都會改由周室姬姓諸侯代為主婚。 這就是「公主」稱號的來源。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 李治和 武則天所生的幼女,六、七歲時,為了替外祖母楊夫人修冥福,盡孝出家,道號太平。 數年後,吐蕃向唐室提親,高宗與武后不願掌珠效法文成公主和親,遂建太平觀,半真半假地命小女兒當上一觀之主。
這次出家入道,由始至終都不過是拒婚的權宜之策。然而秋月春風等閒度,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武后又忙著積蓄政治力量,一時間竟爾忘了 “女大當嫁” 的道理。 可憐太平在道觀看著年華似水逝,內心難免暗暗著急起來。雖說唐代風氣開放,但女兒家主動開口說要選駙馬,畢竟太難為情。思前想後,太平終於心生一計。某夜,高宗在宮中宴請親族,忽有一頭戴黑巾,紫袍玉帶的俊俏武將御前獻舞,高宗武后定睛一看,才發現舞姿翩翩的竟是女扮男裝的太平。年逾二八的小公主要提醒父母,她易釵而弁儘管英姿颯爽,不過這身戎裝打扮,還是穿在未來的駙馬身上合適。啞謎點破,一切就好辦了。
開耀元年(公元681)七月,一場世紀婚禮在長安城萬年縣盛大舉行,新郎倌 薛紹 來自河東大族。年輕英俊的駙馬,母親是高宗的親姊 城陽公主,與太平份屬姑舅兄妹,絕對是門當戶對,佳偶天成。 這對金童玉女婚後,亦有如童話般,生活得美滿幸福。
不過,現實總是不遂人意的。
垂拱四年(公元688),二十五歲的太平已是四子之母。七年以來,她經歷了父喪;太子 李顯繼位數十天被廢黜;另一兄長 李旦即位為睿宗;母親臨朝稱制,獨裁朝政等等變故。 到了這年的夏天,過往每一次事變都能置身事外的公主,再也無法躲避生於帝王家的殘酷宿命和悲哀。
琅邪王 李沖與越王 李貞先後在八、九月起兵反武,但迅即被剿滅。 武則天趁機大開殺戒,翦除李唐宗室。 城陽公主的兩名兒子,薛顗和駙馬薛紹 同以謀逆問罪。太平公主風平浪靜的人生,至此徹底改變。
薛紹餓死獄中不久,新寡的太平奉母命開展第二段婚姻,新駙馬人選有一個附帶條件,必須姓武。太平在最後關頭拒絕了武后的大姪 武承嗣的提親,改為下嫁武后的堂姪 武攸暨。 飽嘗喪夫之痛的公主,對政治鬥爭的酷烈餘悸尚存,只想盡量遠離權力核心。可能是這個原故,驅使她放棄了積極謀求太子之位的野心家武承嗣。 既然這是一段不能不應允的政治婚姻,那又何必待薄自己,生性恬淡沉謹的美男子 武攸暨因而雀屏中選。
公元691年,武后稱帝。過往「畏懼自檢」的金枝玉葉,無奈地接受命運安排,開始以「多權略,每預謀議」的形貌,與聞機要,出謀劃策。不久,太平公主又以漂亮的手段,接連操辦了多件大事,變身為母親的得力心腹。這當中,應數除去 馮小寶辦得尤為乾淨俐落,讓人刮目相看。
馮小寶原是洛陽城賣脂粉的市井小人,受 千金公主推薦入宮, 獲賜姓名 薛懷義,出任洛陽白馬寺住持,成為武則天的第一個面首。***
聲價百倍的 薛懷義,自恃是武則天的男寵,漸漸倨傲不恭,不久遭人告發圖謀不軌。 武后本已對他心生嫌惡之情,於是命太平將其暗中除掉。太平接過任務後,即時設局把僧人懷義賺到瑤光殿去。 埋伏殿中的力士不由分說,當場把他縊殺,再以輦車把屍首運回白馬寺焚灰造塔。 可笑這位寶剎主持,還來不及喊聲冤,就已化為一縷青煙。
政壇上初露鋒芒的太平公主,隨即很貼心地把自己最鍾愛的男寵「蓮花六郎」張昌宗推薦給母親,以盡孝道。 後來在扳倒 來俊臣,結束武周酷吏政治一事,太平亦參與其中。 這一連串事件,在在顯露太平的權謀手腕。更重要的是,事情辦妥後,又能一如既往的「畏懼自檢」,不聲張、不邀功。 武則天對這個小女兒加倍的寵愛,封戶由三百五十戶漲到一千二百戶,再漲到三千戶,是一般公主的十倍。
(二)從小宮女至二品昭容的 上官婉兒
收錄了四萬多首詩作的《全唐詩》,有一首題為〈送兄〉的五言絕句,乃出自一位「七歲女子」手筆。
當年,民間傳聞出了一名文思敏捷的女神童。有關流言,很快就飄進了內廷。沒多久,小女孩就被帶往謁見武后。 面試過程,小神童表現得端莊大方,對答得體。武則天決意留「七歲女子」在身邊培養,當即命她賦詩一首,贈別陪伴入宮面聖的兄長。 詩曰: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飛,所嗟人異鴈,不作一行歸。」
短短二十字,改變了武則天的初衷,改寫了骨肉分離的命運,「七歲女子」歡天喜地隨著兄長踏上來時路,同時亦成就了武后慈愛的美名。
這個故事,從側面反映了武則天掌權後,總想透過不同的途徑,網羅聰慧善文的女子任事,以進一步提高唐代女性的地位。 只不過古有名言:「伴君如伴虎」,由此觀之,才女上官婉兒確實遠不及「七歲女子」來得幸運了。而那,則是另一段身不由己,以家破始,人亡終的傷感故事。
上官婉兒家聲顯赫,祖父是一代名相 上官儀。麟德元年(公元664)上官儀建議高宗廢后,並草擬詔書,可借高宗怯懦僨事。 同年,上官儀及其子 上官庭芝為武后所殺。庭芝妻鄭氏與襁褓中的女兒,一同沒入掖庭。
上官家母女雖身處內宮為婢,但鄭氏一直苦心教育女兒。 儀鳳二年(公元677)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獲武則天召見,當場命題考較。 這位名門之後不僅熟讀詩書,更明達吏事。 一篇調旪聲和,無任何修改,仿似夙構而成的文章一揮而就。 最難得是一手格仿簪花的書法,秀媚有致,令武則天閱後大悅,即時下令免去其奴婢之身,擢升掌管宮中詔命。 上官婉兒由一名地位低微的小宮女,一躍而成為武后的貼身秘書。算是應驗了昔日相士所稱,他日可「稱量天下」的預言。
雖然上官婉兒以其超卓才華,得享「內舍人」之譽。 但在侍奉武后的日子裏,也曾因忤旨而罪犯死刑。 幸好武則天愛惜其文采,改處黥面,代替死罪。自此以後,內丞相更是步步為營,處處迎合,以贏得武則天的翼護。
不過,隨著女皇帝日薄西山,時日無多,一場伺機而動,醞釀復辟的宮廷政變,亦漸漸迫近眉睫。 另外兩位本來身在江湖遠處的皇室貴女,即將走向廟堂的最高位。
參考書籍:
《蒙曼說唐—- 亂世紅顏》
作者 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