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40528漫云女子不英雄 (三)韋后 和 安樂公主

說史140528

漫云女子不英雄 (三)韋后 和 安樂公主

撰稿人:黑白子

 

「神龍政變」成功,太子李顯再居九五之尊,改年號神龍,復國號為唐

復位後的唐中宗,終於可以過一過大封功臣的癮。他把弟弟李旦晉封為“安國相王”,妹妹則封“鎮國太平公主”。單從「安國」與「鎮國」這兩個不分高低的封號看來,二人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在李顯的心目中,神龍政變期間大顯身手的太平,其地位顯然是稍稍在李旦之上。

 

首先,太平的夫婿「安定王」武攸暨,獲破格晉升為「定王」。從「安定」到「定」,雖僅一字之差,地位卻不可同日而語。「安定」是郡名,「定」是國名。非皇家血裔的武攸暨,竟能由郡王拔升為親王,這是特例。親王殊榮,自魏晉以降,只有皇子或皇帝的兄弟方可得享。即便是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將,能身居郡王行列,已是極矣盡矣的最高榮譽。

翌年,中宗再頒令讓太平公主開府,設置官署,享五千戶實封。要知道,親王是男子,開府後府內可設有長史、司馬一類官員辦理公務。唐代女性的社會、政治地位雖遠比其他朝代為高,但始終較男性矮了一截。有唐以來,僅得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自太原起兵,即率領娘子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才恩賜破例開府。太平公主竟然得到中宗恩準開府,這可是儀比親王的極高待遇。

 

除了相王和太平公主外,中宗重掌天下,即封韋氏為后,並且不顧朝臣勸阻,破格追封韋后父親韋玄貞為王。至於策劃神龍政變的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人都官封宰相,爵賜郡公。最讓人意外的是,神龍政變前身居敵陣,甚得則天皇帝寵信的上官婉兒,竟在毫無朕兆下獲封為三品婕妤,不久再拜為二品昭容,專掌起草詔令,握生殺大權。儘管沒有文獻顯示上官婉兒擔當了是次政變的內應角色,但從中宗在事成後對她的反常重用,似乎已經很好地說明了一切。***

原則上,不論婕妤抑或昭容,都是「皇帝的女人」。不過「巾幗宰相」上官昭容,居然得到中宗賞賜宮外府第,然後每天就像現代上班一族一樣,平明入宮辦公,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能居於宮外的皇帝妃嬪,這件事本身就顯得耐人尋味了。可能打從一開始,中宗根本就沒有意思要上官婉兒當傳統意義的「皇帝的女人」。那個年代,即使是天子,要想任命一介女流為朝臣,亦必須面對巨大的現實壓力。因此冊封上官婉兒為婕妤、昭容,或可視之為一種「另類」的補償手段。

 

李顯雖然成功透過一次流血政變,結束了母親武則天的武周天下。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緊接而來的第二波女子干政浪潮,正由他有意無意間一手釀成。繼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之後,李顯的第二任妃子韋氏,以及他最疼惜的女兒安樂公主,終於得到走向台前亮相的千載良機。

 

(三)苦盡甘來的韋后

韋氏的前半段人生,真可謂備極榮寵,幾乎把所有好運都集於一身。 她出身京兆的名門望族,與太子李顯成婚一年即一索得男,嫡長子重潤又獲封為皇太孫;兩年後高宗病故,丈夫繼位,皇后的寶座,離她僅是咫尺之地。沒有人料想得到,一切的美好,就從這裏開始了翻天覆地的逆轉。

中宗因「失言」一事,激怒了太后武則天,慘遭廢為廬陵王,謫居房陵。常言道天威難測,寄寓房陵期間,一家子陷於朝不保夕的憂慮。那十四年不堪回首的歲月,真是提心吊膽,度日如年。李顯能熬得過來,全靠韋氏從旁鼓勵。正是患難夫妻恩情重,李顯精神上對韋氏非常依賴,並曾信諾若能重見天日,一定讓她隨心所欲。否極泰來,今朝李顯再度御宇,他亦沒有忘記承諾,不單立韋氏為后,還讓她像當年的武則天那樣,垂簾聽政,與聞政事。這當中,還有一層更深的用意,就是中宗在朝廷上的班底不足,扶植皇后的勢力,等於加強自身的力量。

 

在過完大封功臣的癮後,中宗仔細看一看朝中上下的各派勢力,迅即察覺到自己的處境,完完全全是一名孤家寡人。相王李旦雖然是他的親弟,但在自己外貶的日子裏,母親曾立其為帝,是為唐睿宗。到母親稱帝,才廢去皇位,改封為皇嗣,賜姓名武輪,軟禁於東宮。對於遠離京畿十多年的中宗而言,這個曾經當過皇帝、當過太子的弟弟,始終讓他放心不下。而被軟禁多年的經歷,也讓李旦深明韜晦的重要,所以當中宗封他為安國相王時,他隨即推辭不就。可見兄弟二人,各有顧忌,難言推心置腹。

至於幼妹太平公主,在神龍政變已表明心繫李家。但話分兩頭,這個妹妹始終是武家的媳婦,要找一個可以讓李顯絕對放心的人,沒有比韋后更為合適。只可惜韋氏的娘家,當年亦受「失言」一案牽累,全家遠貶廣西,韋父死於途中,四名兄弟悉數客死他鄉。韋家業已破落,再無人可以任事。

 

回看那幫以張柬之為首的文臣,一個個自恃功高,在朝廷內不斷提拔、安插自己的親信把持要津,漸漸引起中宗不滿。而最叫他萬難容忍的是,文官體系竟上疏勸諫,不讓韋后臨朝干政。然而當朝文武,屬於皇帝心腹的,實在少之又少,要剷除這批功臣,時機還未成熟。

李顯當年太子府的部屬,因連番政治角力,早已被打散得七零八落。其中最有能力和聲望的前宰相、左庶子 魏元忠,遭張易之兄弟構陷,貶為端州高要縣尉。李顯重登帝位,即時派驛馬專程由嶺南把魏元忠召回。不過,此時張柬之等五人已雄踞相位,魏元忠回朝後,初授衛尉卿,繼而調遷兵部尚書,才逐步掌握實權。一個魏元忠當然不足夠,這個時候的李唐王朝,還有一股龐大的勢力,可以助李顯把張柬之等人連根拔起— 武家。

 

前文提及,太平公主的夫婿「安定王」武攸暨,獲破格升為「定王」,固然是中宗愛屋及烏的表現。但若果配合往後的發展來看,這是一步算路深遠的好棋。

為要拉攏武家,中宗曾幾度微服登門私訪武家的掌舵人武三思。之後,他更亮出一招「夫人外交」,先由上官婉兒與武三思暗通款曲。

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末年,已經跟武三思有私情。大概李顯亦知道這層關係,才會派上官婉兒出馬。隨後,上官婉兒更引薦武三思與韋后認識。據《資治通鑒》記載,武三思經常出入禁中與韋后下棋、打雙陸,唐中宗李顯就站在旁邊拿著籌碼算輸贏。

「夫人外交」加深了彼此的連繫,但還未足夠,中宗皇帝決意與武三思結成兒女親家。當時李顯所有女兒都已經出嫁,為了要聯姻,他不惜在神龍元年命兩名已婚女兒,效法姑姑太平公主離婚改嫁的先例。最得李顯寵愛的安樂公主改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另一位女兒新都公主也改嫁給了武三思的侄子武延暉。

李武兩家再度結成緊密的政治聯盟,整肅功臣的行動,即將展開。

 

 

參考書籍: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作者: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