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50306冬天(五十五) 豬排山:休戰前的殺戮

說史150306
最寒冷的冬天(五十五) 豬排山:休戰前的殺戮
蕭律師執筆

可怕而罪惡的戰爭與和談繼續並行; 作戰變得異常殘忍,雙方乎都要向對方表明,如果談不攏,那就永遠維持可怕的現狀好了。

到了1952年中,戰爭已變得越來越像最糟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塹壕戰,戰士們日夜生活在持續的彈幕射擊之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陷入殺戮和死亡。

這時雙方都己構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不過,中國人一改以往勇往直前的風格,在後兩年轉變成一支非常不同的軍隊,十分擅常這種陣地戰。考慮到美國空中攻擊和地面砲火的絕對優勢,中國軍隊逐步調整作戰方式。他們挖掘地道,利用這種原始而有效的地下掩體進行作戰(這種方法被後來的越共所效法,而且運用得更出色)。這些地道從中國軍的陣地一直通到可以發動進攻的地點,甚至通到對方的前沿陣地。 這麼一來,聯合國軍隊的地面火力就無法傷及在地底活動的中國士兵,除非是力足掘地三尺的猛烈砲火。

此外,中國軍隊還把火炮藏起來,以致美軍的偵察機很難發現它們。 火炮陣地設在山後,而且放置在手鑿的山洞中。 他們會定期從山洞裡拉出一門砲,將二十發左右的砲彈非常精確地發射到美軍陣地,然後馬上把砲拉回山洞。 「等到我們的炮兵確定他們的方位時,他們的大砲已進入安全位置。」當時任步兵連連長的莫爾說。 「他們的戰壕就設在地道周圍,他們沿著地道回到戰壕後方十二到十四哩的地下室。 因此我們的大炮、炸彈和低空轟炸和對他們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他們還善於進行夜間轉移,不露行蹤。

隨著戰事的持續,鬥爭在兩條軌道上通行:一條是緩慢、痛苦、艱難的「板門店談判」;另一條是戰鬥本身。*** 雙方都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目的就是讓對方知道,那一方,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不想在任一條戰綫上丟臉。

1953年春天的「豬排山戰鬥」最為典型。

豬排山,亦稱255高地,幾乎是戰爭最後階段,無目的戰鬥的象徵。 雙方的投入兵力極大、卻收效甚微。這是一場極為艱苦而血腥的戰鬥,持續了幾個回合。美方最初參戰的是一支防線最外圍的步兵部隊,雙方戰鬥的焦點是爭奪聯合國軍隊外側的幾個據點。 這些據點並無重要的戰略意義,其重要性只是雙方認為它們有價值,一方想占領,另一方就想去攻下它們,就是這樣。

豬排山如此反覆鏖鬥持續了一年多,並於1953年七月演化成韓戰最後階段的幾場作戰。 板門店談判者越接近於達成協議,豬排山的重要性就越大,戰鬥就變得更血腥—- 大抵每方都想表示,我們願意和談,不是因為戰場上經不起失敗。

1953年三月底,中國軍隊開始攻打豬排山,但被美軍擊退,不過他們占領了鄰近一個更高的據點「老禿山」,這就讓豬排山完全暴露在中國軍隊的炮火下。第七師師長 特魯多少將想奪回老禿山,但不為新任第八集團軍司令 泰勒中將所許。他擔心奪取老禿山將付出更大傷亡代價。 泰勒接到的命令是:任何進攻不得動用兩個營以上的兵力。 華盛頓顯然是想縮小而不是擴大戰爭。

1953年四月中旬,就在雙方為「小交換行動」和板門店談判做準備時,中國軍隊再度進攻豬排山,約2300人對小型守軍發動進攻。 隨後,戰鬥演變成雙方之間的一場猛烈砲擊。 在砲擊的第一天,第二師和第七師的九個砲兵營就向敵人發射了37,655顆砲彈,第二天又發射了77,349顆砲彈。 即使是一戰時期最激烈的 凡爾登戰役,也沒有那一天發射過如此多的炮彈。 即使是二戰中火力最猛烈的 夸賈林礁戰役,都遠不及豬排山戰役,這在砲兵戰鬥史上絕對是史無前例。

美軍最後還是守住了陣地。1953年七月,中國軍隊第三次進攻豬排山。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在山頂僵持不下。克萊門斯中尉指揮的K連遭到沉重打擊,135名守軍只剩下14人。戰鬥從七月六日打到十一日,總共持續了五天,雙方堅持奮戰,不分勝負。 到了七月十一日,泰勒驅車趕到特魯多的司令部,並對他說,豬排山不值得再投入更多人力,於是這場慘烈的戰役終於不了了之。 剩餘的美國部隊趁中國人不注意時悄然撤退。 後來有人問英國師長 韋斯特少將,怎樣才能奪回豬排山?他的回答很簡單:「沒有必要,那只不過是一個崗哨而已。」

十六天後,即七月二十七日,韓戰正式停火了。這場異常艱難、消耗極大、極為殘酷的戰爭,終於以雙方都不甚開心的結果草草收場。***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